第123章 巡抚宴·初露锋芒-《一品豆妃》

  州府官署的宴会厅,轩敞恢弘,灯火通明。苏婉随着引路的侍从步入其中时,只觉得一股混合着檀香、墨香与各式熏香的庄重气息扑面而来。厅内已坐了不少人,皆是本省有头有脸的官员和士绅,他们或低声交谈,或正襟危坐,目光偶尔扫过新入席者,带着审视与考量。

  苏婉一身淡青衣裙,在这满堂锦袍玉带中显得格外素净,却也因这份不同而引人注目。她能感受到诸多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好奇,有探究,亦有不以为然的轻蔑。她垂眸,依着周文焕事先教导的礼仪,在指定的、位于末席的位置安然落座,姿态从容,并无半分局促。

  宴会伊始,自是巡抚大人一番勉励劝农、鼓励工巧的开场白,随后各位官员、耆老依次发言,多围绕漕运、粮储、水利、桑麻等传统议题,引经据典,言之有物,却也难免流于泛泛。

  苏婉安静听着,心中默默梳理着自己的思路。她知道,自己的机会在于“新异”二字,但绝不能脱离“实用”的根本。

  终于,轮到她这一席末座的商户代表发言。当侍从唱出“泉南镇苏记东家苏婉”时,厅内出现了一瞬微妙的寂静,几乎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个年轻的女子身上。

  苏婉缓缓起身,行至厅中,对着上首的巡抚及诸位大人盈盈一礼,声音清越而不失沉稳:“民女苏婉,参见巡抚大人,诸位大人。民女见识浅薄,不敢妄议国策农桑,仅就自身经营中所涉‘物尽其用’‘因地制宜’些许浅见,斗胆呈报,请诸位大人斧正。”

  她并未直接提及咖啡,而是先从苏记利用废弃藕皮藕节制作藕粉、收购落桂花窨茶制酱、乃至尝试山地种植草药说起,将如何观察物性、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精深加工提升价值的思路娓娓道来。她言语朴实,却逻辑清晰,所举事例皆是自己亲身实践,细节详实,令人信服。

  “……故而民女以为,农桑工巧之进步,未必全在开辟全新之境,亦可在于深挖已有之物性,于寻常中见不寻常。譬如那山间野果,若能摸清其性,加以引导,或可成一方特产;那废弃之物,若能寻得妙法,或可变废为宝。”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新物种”与“新用法”的探索。

  这时,她才适时地引出咖啡:“民女侥幸得海外‘咖啡’树种,知其性畏寒喜阴,便仿其原生环境,尝试培育。初时只为好奇,后察其有强力提神之效,便思其用。然其味独特,非人人能受。”她话锋一转,并不回避咖啡最大的争议,“民女便想,若此物仅作饮子,受众终究有限。故尝试将其浓缩制块,便于水师将士远航值守携带;取其精华入墨,试验书写效果;甚至以其果肉试制酱料。民女愚见,评议一新异之物,当观其是否于国于民有潜在裨益,其用未必单一,其路未必只有一条。譬如前朝引入辣椒,初时亦被视为观赏毒物,如今却成餐餐必备之调味。关键所在,乃是以开放之心察其性,以务实之心究其用。”

  她这番陈述,既展示了苏记在资源利用上的巧思,又将咖啡定位为一个需要多角度开发、具有潜在价值的“新型原料”,而非仅仅是一种挑战传统口味的“饮品”,巧妙地绕开了口味之争,提升了讨论的格局。

  言毕,她再次敛衽一礼,退回座位。厅内一片安静,诸位大人神色各异,有沉思者,有颔首者,亦有依旧不以为然者。

  坐于上首左侧的安王萧景琰,自苏婉起身后,目光便未曾离开她。他神色平淡,指尖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摩挲,无人能窥见其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