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契约定音-《一品豆妃》

  三日光阴倏忽而过。这日午后,周文焕果然再次登门。与上次的风尘仆仆不同,他今日换了一身簇新的藏青色绸缎长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身后跟着的伙计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樟木盒子。

  “苏参军,苏夫人,碗姐儿,周某履约而来。”周文焕笑容满面地拱手,声音洪亮,透着生意人特有的爽利。他示意伙计将木盒放在堂屋的旧木桌上,打开盒盖,里面是码放整齐的文房四宝和一卷崭新的契稿。

  苏明远请周文焕上座,婉娘亲自奉上家中最好的茶——也只是比陈老丈茶摊的茶末稍好一些的普通春茶。苏碗安静地坐在婉娘下首的小杌子上,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那卷契稿上。

  “苏参军,这是鄙人请县衙的书吏帮忙拟定的契稿,请您过目。”周文焕将契稿双手奉上,态度恭敬。

  苏明远接过,展开细细阅读。堂屋内一时只剩下纸张翻动的轻微声响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苏碗注意到父亲的神情从最初的严肃,渐渐变得舒缓,最后甚至微微颔首。

  契稿条款清晰,言明了苏家以“糖渍果子制作技艺”入股,占三成利润,周家负责原料采购、生产组织、运输销售等一应事宜,占七成。特别注明,技艺所有权归苏家,周家不得擅传,且后续如有改良,合作自动延续。违约责任、管辖衙门等也一一列明,十分周全。

  “周老板有心了。”苏明远放下契稿,语气缓和了许多,“条款大体公允。只是这‘三成利润’,如何核算?周期几何?需得明确,以免日后生出龃龉。”

  周文焕显然早有准备,从容答道:“苏参军考虑周详。利润按季度核算,每季末由鄙人将各地销售账册誊录副本,送至府上备查。分红亦按季度支付。若苏参军不弃,可随时派人至生产场地或商铺查验。”

  苏明远沉吟片刻,又道:“还有这产品质量,须得保证。须按小女定下的方子和流程制作,不可为降本而偷工减料,坏了名声。”

  “这是自然!”周文焕正色道,“周某行走商道,信誉最为要紧。必定严格遵循碗姐儿定下的规矩,用料、火候,绝不马虎。契稿后可附上方子要点与制作规范,作为附件,与契书同等效力。”

  苏碗在一旁听着,心中暗暗点头。周文焕确实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也是个有原则、重信诺的合作伙伴。父亲提出的几点,也都切中要害,保障了苏家的权益。

  细节逐一商定,苏明远亲自执笔,蘸饱了墨,在正式的两份契约上用端楷誊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和微微泛黄的纸张上。苏碗看着父亲一笔一划,将双方商议的条款,连同那份承载着她初步梦想的“糖渍果子制作规范”,一一落于纸面,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安定感。

  契约抄毕,需请中人见证画押。苏明远请来了陈老丈和衙署一位与他交好、为人正直的王姓书吏。陈老丈听说苏碗的果子方子要与人合作做大,还要雇人制作,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连连道:“好事!大好事!碗姐儿是有大出息的!”王书吏仔细看了契约,也点头称善。

  当着中人的面,苏明远(代表苏家)与周文焕各自在两份契约上郑重地按下朱红手印。陈老丈和王书吏作为中人,也依次画押。一份由周文焕收起,一份交由苏家保管。

  “合作愉快!”周文焕笑容满面,从怀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锦袋,推到苏明远面前,“这是十两银子,权作前期定钱,请苏参军笑纳。”

  十两银子!婉娘倒吸一口气,这几乎相当于苏明远大半年的俸禄了!她看向丈夫,苏明远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婉娘这才小心地将锦袋收起,感觉手心都被那银子的分量烫得发热。

  “苏参军,苏夫人,”周文焕又看向苏碗,语气带着商量,“既然契约已定,这第一批果子,周某打算先试制姜汁金桔和蜜渍青梅,运往北边探路。只是这制作的人手和场地…”

  不等父母开口,苏碗便抬起小脸,声音清晰地说道:“周伯伯,可以让陈爷爷家的娟子姐姐来学,她手巧心细。再请西街的李婶、后巷的孙婆婆帮忙,她们都是干净利落的人。让赵嬷嬷教她们,就在茶摊后面的院子做,地方够用,嬷嬷也方便照看。”

  她推荐的人选都是知根知底、家境不易的街坊,既避免了方子过早外泄,也实实在在地帮衬了邻里。

  周文焕眼中赞赏更浓,击掌道:“好!碗姐儿思虑周全,就依你所言!工钱按日结算,绝不会亏待了各位乡亲。”

  大事既定,气氛愈发融洽。赵嬷嬷特意杀了一只鸡,炒了几个鸡蛋,又烫了一壶自家酿的米酒,留周文焕和两位中人用了顿便饭。席间,周文焕谈笑风生,说起南北见闻,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苏碗小口吃着米饭,听着大人们的交谈,看着父母脸上久违的轻松笑容,心里像是被温暖的阳光填满了。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纸契约,更是她在这个时代,凭借自己的能力,为这个家踏出的坚实一步。前路或许仍有坎坷,但至少,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悉心灌溉,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