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六,天色刚蒙蒙亮,泉南镇还笼罩在一片冬日清晨的寒意里。苏记饮子铺的后院却已有了动静,苏婉正蹲在地火灶旁,用一根铁钩仔细地拨弄着炭灰,检查那暗红色炭火的热度是否均匀。
“婉丫头!婉丫头!”铁柱粗犷的嗓音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从前堂传来,他一把推开后院的门,带进一股冷风,脸上因奔跑而泛着红光,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大消息!天大的消息!”
苏婉没有回头,依旧专注地调整着炭块的位置,声音平静:“铁柱哥,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当心带进了冷风,惊了苗子。”
铁柱这才放轻了手脚,凑到暖棚门口,压低了声音,却掩不住兴奋:“是安王!安王殿下!听说马上就要到咱们泉南镇了!街上都在传,县衙门口已经开始洒扫清道,衙役们都换上新号服了!”
娟子正端着一盆热水从厨房出来,准备擦拭前堂的桌椅,闻言手一抖,盆里的水晃了出来。“安王殿下?就是……就是那位……”她看向苏婉,眼里带着惊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苏婉这才直起身,拍了拍沾了些炭灰的手。她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微微颔首:“王爷巡视漕运,途经泉南,也是常理。”她走到暖棚边,透过加厚的油纸窗格,看着里面在氤氲地气中安然舒展着绿叶的咖啡苗,“咱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那可不行!”铁柱急道,“那可是王爷!千金之躯!咱们铺子是不是也得张灯结彩,准备些拿手的好茶,万一……万一王爷心血来潮,过来瞧瞧呢?”他越想越觉得可能,“咱们的‘山岚雾雨’,还有新窨的那批梅花茶,定能入王爷的眼!”
苏婉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铁柱哥,王爷驾临,自有县尊大人和各级官员接待,行程严密,岂会随意到我们这小铺子来?我们若大张旗鼓,反倒显得刻意,惹人笑话。”她语气沉稳,“把铺子里外收拾干净,和往常一样待客便是。倒是这暖棚,”她神色认真起来,“炭火不能断,夜里值守的人要格外警醒些,这几日镇上人多眼杂,莫要让闲人靠近。”
娟子放下水盆,拿过布巾,一边擦拭柜台一边点头附和:“姑娘说的是。我瞧着这两日,确实总有些生面孔在附近转悠,不像寻常客人,得多留个心眼才是。”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周文焕熟悉的声音:“碗姐儿可在?”
苏婉迎了出去,见周文焕穿着一身见客的深色棉袍,额上却带着细汗,显然是匆匆赶来。
“周伯伯,您怎么这么早过来了?”苏婉将他让进后院。
周文焕也顾不上客套,压低声音道:“刚得的准信,安王殿下仪驾已至邻县,预计三日后抵达泉南。县尊大人下了严令,镇上有头脸的商户,届时都需前往码头迎驾,不得有误。”他看了看苏婉,眼神复杂,“你……也在其列。”
苏婉微微蹙眉。她虽因筹备组之事在州府挂了个名,但本质上仍是经营小铺的商户,且是女子,按常理并不在必须迎驾之列。“周伯伯,我一介女流,去迎驾是否过于招摇,恐惹人非议?”
周文焕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是县尊亲自点的名。我私下打听过,怕是因着你前番在筹备组应对钱万贯刁难时表现出色,再加上……安王殿下似乎对你那‘咖啡’有些印象。这次迎驾是场面上的事,关乎县尊和泉南镇的体面,推脱不得。”
苏婉沉默片刻,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便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届时我去便是。”
周文焕见她应下,神色稍松,随即又想起一事,语气带着几分不屑:“还有一事,钱万贯这两日往县衙跑得极勤,据说主动捐输了一大笔钱粮用以整饬码头道路,还在四处张罗着组织商户排练迎驾的仪程规矩,风头出得很,俨然以商户首领自居了。”
铁柱在一旁听了,忍不住哼了一声,咕哝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显摆他有钱呗!”
苏婉却只是淡淡一笑,目光重新落回那安静吐纳着温热地气的暖棚上:“他愿意出这个风头,让他出去。我们只管把根扎深,把苗护好。”她顿了顿,对周文焕道,“周伯伯,迎驾那日我穿什么衣衫,行什么礼节,还请您老人家多提点。”
周文焕见她如此沉得住气,心中赞赏,连声道:“这个自然,这个自然。你放心,规矩礼数,伯伯一定帮你理顺。”
送走周文焕,苏婉独自站在院中。晨光渐亮,驱散了部分寒意。安王萧景琰,那个仅有两面之缘,却赠她玉兰、留下“清心明目”四字,心思深沉的年轻王爷。他此次前来,是例行公事,还是……别有深意?钱万贯在这个节骨眼上上蹿下跳,是单纯为了巴结,还是想借机做些什么?
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走向厨房。婉娘和赵嬷嬷正在准备早饭,灶膛里的火噼啪作响,粥香四溢。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日子总要踏实地过。她挽起袖子,帮忙摆弄碗筷。
“娘,安王殿下过几日要来镇上,县尊让我也去码头迎驾。”她语气平常,如同在说一件寻常事。
婉娘盛粥的手顿了顿,看向女儿,眼中有关切,但更多的是信任:“去吧,注意规矩,少说话,多看多听。”她将一碗热粥放到苏婉面前,“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
苏婉接过粥碗,暖暖的温度从掌心传来。她点点头,舀起一勺粥,轻轻吹了吹。是的,行得正,坐得端。王爷来了,是危机,也未尝不是转机。她只需要,稳得住。
“婉丫头!婉丫头!”铁柱粗犷的嗓音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从前堂传来,他一把推开后院的门,带进一股冷风,脸上因奔跑而泛着红光,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大消息!天大的消息!”
苏婉没有回头,依旧专注地调整着炭块的位置,声音平静:“铁柱哥,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当心带进了冷风,惊了苗子。”
铁柱这才放轻了手脚,凑到暖棚门口,压低了声音,却掩不住兴奋:“是安王!安王殿下!听说马上就要到咱们泉南镇了!街上都在传,县衙门口已经开始洒扫清道,衙役们都换上新号服了!”
娟子正端着一盆热水从厨房出来,准备擦拭前堂的桌椅,闻言手一抖,盆里的水晃了出来。“安王殿下?就是……就是那位……”她看向苏婉,眼里带着惊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苏婉这才直起身,拍了拍沾了些炭灰的手。她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微微颔首:“王爷巡视漕运,途经泉南,也是常理。”她走到暖棚边,透过加厚的油纸窗格,看着里面在氤氲地气中安然舒展着绿叶的咖啡苗,“咱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那可不行!”铁柱急道,“那可是王爷!千金之躯!咱们铺子是不是也得张灯结彩,准备些拿手的好茶,万一……万一王爷心血来潮,过来瞧瞧呢?”他越想越觉得可能,“咱们的‘山岚雾雨’,还有新窨的那批梅花茶,定能入王爷的眼!”
苏婉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铁柱哥,王爷驾临,自有县尊大人和各级官员接待,行程严密,岂会随意到我们这小铺子来?我们若大张旗鼓,反倒显得刻意,惹人笑话。”她语气沉稳,“把铺子里外收拾干净,和往常一样待客便是。倒是这暖棚,”她神色认真起来,“炭火不能断,夜里值守的人要格外警醒些,这几日镇上人多眼杂,莫要让闲人靠近。”
娟子放下水盆,拿过布巾,一边擦拭柜台一边点头附和:“姑娘说的是。我瞧着这两日,确实总有些生面孔在附近转悠,不像寻常客人,得多留个心眼才是。”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周文焕熟悉的声音:“碗姐儿可在?”
苏婉迎了出去,见周文焕穿着一身见客的深色棉袍,额上却带着细汗,显然是匆匆赶来。
“周伯伯,您怎么这么早过来了?”苏婉将他让进后院。
周文焕也顾不上客套,压低声音道:“刚得的准信,安王殿下仪驾已至邻县,预计三日后抵达泉南。县尊大人下了严令,镇上有头脸的商户,届时都需前往码头迎驾,不得有误。”他看了看苏婉,眼神复杂,“你……也在其列。”
苏婉微微蹙眉。她虽因筹备组之事在州府挂了个名,但本质上仍是经营小铺的商户,且是女子,按常理并不在必须迎驾之列。“周伯伯,我一介女流,去迎驾是否过于招摇,恐惹人非议?”
周文焕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是县尊亲自点的名。我私下打听过,怕是因着你前番在筹备组应对钱万贯刁难时表现出色,再加上……安王殿下似乎对你那‘咖啡’有些印象。这次迎驾是场面上的事,关乎县尊和泉南镇的体面,推脱不得。”
苏婉沉默片刻,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便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届时我去便是。”
周文焕见她应下,神色稍松,随即又想起一事,语气带着几分不屑:“还有一事,钱万贯这两日往县衙跑得极勤,据说主动捐输了一大笔钱粮用以整饬码头道路,还在四处张罗着组织商户排练迎驾的仪程规矩,风头出得很,俨然以商户首领自居了。”
铁柱在一旁听了,忍不住哼了一声,咕哝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显摆他有钱呗!”
苏婉却只是淡淡一笑,目光重新落回那安静吐纳着温热地气的暖棚上:“他愿意出这个风头,让他出去。我们只管把根扎深,把苗护好。”她顿了顿,对周文焕道,“周伯伯,迎驾那日我穿什么衣衫,行什么礼节,还请您老人家多提点。”
周文焕见她如此沉得住气,心中赞赏,连声道:“这个自然,这个自然。你放心,规矩礼数,伯伯一定帮你理顺。”
送走周文焕,苏婉独自站在院中。晨光渐亮,驱散了部分寒意。安王萧景琰,那个仅有两面之缘,却赠她玉兰、留下“清心明目”四字,心思深沉的年轻王爷。他此次前来,是例行公事,还是……别有深意?钱万贯在这个节骨眼上上蹿下跳,是单纯为了巴结,还是想借机做些什么?
她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走向厨房。婉娘和赵嬷嬷正在准备早饭,灶膛里的火噼啪作响,粥香四溢。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日子总要踏实地过。她挽起袖子,帮忙摆弄碗筷。
“娘,安王殿下过几日要来镇上,县尊让我也去码头迎驾。”她语气平常,如同在说一件寻常事。
婉娘盛粥的手顿了顿,看向女儿,眼中有关切,但更多的是信任:“去吧,注意规矩,少说话,多看多听。”她将一碗热粥放到苏婉面前,“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
苏婉接过粥碗,暖暖的温度从掌心传来。她点点头,舀起一勺粥,轻轻吹了吹。是的,行得正,坐得端。王爷来了,是危机,也未尝不是转机。她只需要,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