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逃荒路-《影视世界:从四合院许大茂开始》

  当他们踏上征程的时候,朱传武就感觉到系统传输给了体内一股能量。

  虽然是一个系统,但是在每一个世界系统的作用却是不同的。

  这次的能量既没有改造身体,也没有增加精神力,而是赋予了他一种特殊的天赋。

  这个天赋比较特别,就是加强了他的感知,发掘他的第六感。

  这项天赋的具体作用他还不算太清楚,不过系统出品必是精品,强化第六感应该会有着强大的作用。

  详细的功能只能以后慢慢的发掘了。

  背着行李一路步行,刚开始还好点,走了两个时辰之后体力渐渐不支。

  一家人只好停下来在路边休息。

  朱传武活动了一下已经麻木的双腿,心里苦笑不已。

  本来现在他才16岁,是个年轻的大小伙子,体力应该很是充沛才对。

  结果因为闹了天灾吃不上饭,身体早就虚了。

  就连他都这样了,除了朱传文,体力更弱的其他几个人早就瘫倒在地上了。

  说起来他也是一个有空间的人,只是这个空间有些不给力。

  每次到新的世界,院子里就会重新恢复到最原始的状态,上一个世界的物品一件也不能保留。

  导致他现在空有空间,里面光秃秃的一点物资也没有。

  即使有一个一亩大小的院子,也没有时间种粮食。

  只能靠着他那个便宜老爹朱开山让人捎回来的钱,买了点儿粮食做成干粮。

  为了留下船票钱,准备干粮的数量可不多。

  现在一家五口人,还需要一个来月的时间才能到达龙口。

  到了龙口即使顺利的坐上船,到了旅顺去找他爹也还需要很长时间。

  这一路上五张口,消耗的粮食少不了,路上肯定要忍饥挨饿了。

  这个世界是他开局年龄最小的世界,也是他开局最悲惨的一个世界。

  以前不管是许大茂,苗人凤还是蒋天生,无论怎么样至少没有上来就饿肚子吃不上饭。

  这一次终于感受到了,没饭吃饿肚子的难受。

  胃里面火烧火燎的,双腿麻木,浑身没有力气。

  他一个大小伙子都这样了,就不用说那些老弱病残了。

  离开了朱家峪就正式踏入了逃荒路,他们一家算是没家的人了。

  朱传武也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年代人的无助与困苦。

  背井离乡,离开故土是多么的彷徨和无奈。

  随着时间的推移,路上陆陆续续也开始有了其他人,都是大包小包背的全部家当步履蹒跚的。

  老朱家一家人停下来之后,传文他娘就开始和周围的人拉着家常打听消息。

  “老哥,你是哪里人?

  你这一家也是要去闯关东?”

  一个50来岁的老汉带着全家六口人,和老朱家人是一样的。

  挑着扁担,带着包袱,一个个面黄肌瘦,头发乱糟糟的,衣服破烂不堪,一看也是逃荒的。

  “弟妹,我是南边儿张各庄的。

  我们那边遭了灾,庄稼没了,粮食眼看也不够了,全家只能是去关外了。

  你们一家也是?”

  传文他娘点了点头皱着眉头。

  “我们也是,我家是朱家峪的。

  老哥,跟你打听打听,去关外往哪个方向合适?”

  这位老汉也没有藏着掖着,都是苦命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我听说呀,一共有两条路一个是去海边坐船直接到旅顺。

  走海路省劲儿又省时间。

  不过坐船不是每天都有,而且船票的花费也不少。

  最近还听说北边在打仗,也不知道有船没船。

  另一条就是走陆路,顺着渤海湾一直往北,跨过山海关就进入到关外了。

  这条路更难,走路去关外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一路走走停停还得要饭,可能得花上一年的时间。

  一路上能有一半的人到达关外就不错了。

  要是有能力的话最好还是去做船更合适。”

  传文他娘听了之后一下就明白了,必须得坐船,走陆路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真的会死人的!

  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多,路上的风险太大了。

  他们一家五口人,无论是哪个出了问题也得把她心疼死。

  到时候到了关外,见了朱开山那个老东西可没法交代。

  再说那个老家伙也让人捎钱回来了,去坐船的船票应该能买得起,还是去坐船吧。

  “那好,我们去坐船。

  走陆路可是要命的事情,孩子们还小,还是小心点儿好。

  主要是坐船怎么走合适呢?”

  “去龙口吧,龙口港离我们这儿近。

  听说那边船队也多,还有官府的支持,去那边的人挺多的。”

  “谢谢你啊,老哥。

  你可是帮了我家大忙了。

  别的东西我们也没有,这块玉米饼子算是我的一份心意。

  我们就去龙口了!

  希望能一路上顺顺当当的!”

  “本来不该要,但是我也不瞒你。

  我们一家人口多,如今吃的真不多了,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说实话,别看这块玉米饼子不大,也就巴掌大小。

  但是在这个大旱年景,这可是珍贵的粮食。

  玉米面虽然是粗粮,但是在粗粮里面也是顶好的东西了,这份谢礼可不轻。

  本来他们就打算去龙口,如今就更加坚定了。

  定好了方向之后,老朱家一家人简单吃了两口干粮喝了两口水。

  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恢复了体力就马上起来继续赶路了。

  如今可不敢懈怠,万一延误了日期坐不上船那可就白折腾了。

  还得反过头来走旱路,那可就真要了命了。

  他们一家出发的时候,把家里能带上的东西都带上了。

  带不了的也都托付给了亲戚朋友。

  大包小包的,看着不少,其实还真没多少东西。

  主要是衣服被褥,再加上一点最关键的干粮。

  剩下的就是一口小锅,还有几个碗勺之类的简单生活用品。

  就算是这点东西一家五口人背着一路前进,走着走着时间长了身上的行李也越来越沉。

  每天朝着定好的方向前进,越走体力越少,越走人群越多。

  刚开始几天还好点,每天能走上三四十里地,再往后体力下降的厉害。

  主要是吃的太少了,虽然在家里做了不少干粮但是也不敢多吃。

  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人哪有多少体力?

  一个个走路都摇摇晃晃的。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出了门才知道是多么的不方便,想喝上一口热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即使有水源也不好携带,带多了太沉消耗体力太大,不带离了水又过不了。

  白天日头晒得火辣辣的,晚上又凉飕飕的,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好,太难了。

  幸亏他们一家人还真没有老弱病残,就算是传文娘也不过是才40来岁正当壮年。

  年纪最小的传杰也12岁了,算是半大小伙子了。

  看看路上别的家庭,拖老携幼比他们还要难的多。

  再加上没吃的,生了病只能是硬扛,好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好不凄凉。

  路边经常看到没有名字的坟头,还有的甚至是直接都没有掩埋暴尸在荒郊野外。

  大部分人都目光涣散,一个个犹如行尸走肉,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

  一个个目光呆滞,别的不知道,就只剩下了往港口方向前进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