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开船-《影视世界:从四合院许大茂开始》

  朱传文一听可不相信,哪里会有会种不完的地。

  对他来说地越多越好,有多少地他都能种,有多少地他也不嫌多。

  “老二,你可别瞎说。

  真要是有那么多地,我得高兴死。

  我最爱种地了,有多少地都能种完。

  咱们家要是有几十亩地就好了,要是那样,我做梦都得笑醒。

  我每天啥也不干,就在地里待着。

  鲜儿,到时候只要有地,我保准让你吃饱饭,再也不饿肚子了。”

  鲜儿现在对传文正是感情深厚的时候,朱传文说什么她都信。

  在她的心中只要能和她的传文哥在一起,无论是吃苦还是享福她都干。

  “传文哥,那太好了。

  我也喜欢种地,我还会给你做饭,准保你每天能够吃的好睡的好,下地也有力气。”

  朱传文听了之后感觉太好了,咧着嘴开始傻笑起来。

  朱传武一不小心就让这两个人给喂了一顿狗粮,感觉鸡皮疙瘩都掉下来了。

  “你们两个真是的,脸皮太厚了。

  这么多人呢,就打情骂俏的。

  我看到时候我哥不仅能吃得饱穿的暖。

  到时候鲜儿姐你再给我哥生上十个八个的大胖小子,那我哥还不得高兴死。

  你看现在他就笑得像个大傻子似的,嘴角都裂到后脑勺去了。”

  鲜儿听了之后也想象了那个场景。

  要是那样可真好。

  为难的是十个八个的大胖小子,那得生到什么时候?

  不过为了传文哥,她也豁出去了。

  想想妈妈交代的洞房花烛时候的事项,怪让人害臊的。

  鲜儿的脸一下就红了。

  鲜儿羞红了脸,朱传文也是一样。

  别看他是家里老大,但是他胆子小,脸皮也薄。

  被朱传武这么一打趣,他也羞红了脸。

  关键虽然他是大哥,朱传武是老二,但是从小到大他还真管不住朱传武。

  小时候还好点,他毕竟大两岁,力气自然要大得多。

  但是现在老二也16了,老二武艺练得好长得个子也大,就算是打架现在他也打不过老二了。

  朱传文赶紧向他娘告状:

  “娘,你看老二,就会胡说八道。”

  传文娘跟着哈哈大笑了一会儿。

  她还挺愿意听自家老二小子说的十个八个大胖小子的。

  真要是那样,不仅老大美坏了,自己这个当奶奶的也得高兴死了。

  自家这个老二,从小就胆子大也调皮,现在自家老大已经惹不起老二了。

  “传武,你就别欺负你大哥大嫂了。

  不过到了关外安顿下来,传文和鲜儿确实也该考虑生孩子了。

  我可等着抱大孙子呢。

  我告诉你们,孩子多少个我都不怕,孩子越多越好。

  到时候我帮你们带。

  想想一群小豆丁围着我叫奶奶,我得高兴死。”

  朱传文和鲜儿的脸就更红了。

  “娘,你怎么也这样,真是的,都欺负人。

  咱们收拾收拾,赶紧走吧!

  我还等着早点去关外种地呢。”

  自从有了粮食吃饱了饭,一家人行进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不到一个月就来到了龙口,到了这里就看到满山遍野的人。

  一家人心里面忐忑不安起来。

  这么多人,得需要多少船才能拉走啊?

  到时候有那么多船吗?

  要是坐不上船,那去不了关外可就麻烦了。

  很快老朱家的人就打听清楚了,如今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首先是现在的船数量少了许多,已经好一阵子没有开船了。

  要不然这里的人也不会越积越多。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沙俄和小日本因为争夺旅顺打了起来。

  而且战况相当激烈,已经打了好一阵子了。

  不仅旅顺港城市中打仗,海里面也在打仗。

  每天枪炮声不绝于耳,听说死的人可不少。

  所有的人都在骂街,都在骂沙俄和小日本不是人。

  明明是大清国的地盘,沙俄和小日本有矛盾,打就打吧,还跑到别的国家打仗。

  太欺负人了!

  作为华夏人,所有的国人都感觉到非常气愤。

  唉,自从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大清朝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今天割地求和,明天签订丧权条约,赔钱赔地,简直是丧权辱国太丢人了!

  国家不行,倒霉的全是老百姓。

  山东大旱,关外又打仗,天灾加人祸,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因为北边在打仗,海里也不安全,跑船的人自然就少了。

  跑船的风险高了,紧跟着船票的费用自然也增加了。

  传文娘心里面不由得庆幸。

  幸亏朱开山那个老东西捎回来的钱不少,而且她也没舍得多动用。

  现在她手里还有不少钱,要不然这一家子的船票还真买不起。

  又过了几天,聚集在港口附近的人越来越多。

  当地清政府的官员也压力越来越大。

  这些人聚集在这里,手里又没有多少粮食。

  如果时间长了,不跑船把这些人运走,那迟早得出事儿。

  关键是现在的情形就不好。

  许多人得了病,再加上人群聚集,卫生条件也不好,疫情已经有苗头了。

  万一死的人太多了也不好交代。

  最终当地官员还是给船队的负责人施加了压力,决定最后再跑一次船。

  能拉多少拉多少,剩下的人也不能在这里聚集了。

  等船开走了要把人群驱散了,到时候是死是活就听天由命吧。

  反正不能出大规模集中死亡事件就行。

  两天后团队决定启航。

  来了七八条大船,一条船能装百十来个人,最多也就能运走七八百人。

  但是聚集在这里的人,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头,大概估量一下就知道不下于七八千人。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走。

  剩下的人想去关外,也只能掉头顺着渤海湾走陆路了。

  船队的人先摆了祭桌,然后所有的船员都一脸严肃进行了祭祀仪式。

  跑船的人最讲究这个。

  大海上波涛汹涌,各种意外随时都能降临,都期望有一个平安顺利的行程。

  仪式结束之后,一个武官站在高台上,满脸严肃大声宣告官府的通告:

  “所有的人都听清楚了!

  马上就开船,人多船少,谁能上船全凭运气。

  船走了之后,所有人不得滞留在此,两天之内自行离开。

  不听命令的,格杀勿论!”

  官府武官通告完毕之后,船队马上就开始开闸放人,同时场地上也响起了鞭炮声。

  现场逃荒的人听了,一个个都着急忙慌的往船上跑。

  这个时候可不是讲谦让的时候,谁能上船就能到达关外。

  上不了船那可就完了,回头走陆路可是九死一生。

  可以说是,上了船的人大概率能活命,上不了船的人很可能就得死。

  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