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金銮殿前初亮相,女帝垂询问策论-《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

  科举舞弊案的余波尚未平息,会试放榜之日已至。

  贡院门前,人潮汹涌,比起考试之时更添几分癫狂。

  当那杏黄榜单高高悬起,“萧辰”二字,赫然居于榜首!

  “会元!又是会元!”

  “五元及第!连中五元!国朝百年未有的盛事!”

  “文曲星!这是文曲星降世啊!”

  惊呼声、赞叹声、嫉妒的抽气声瞬间淹没了贡院街。

  萧辰之名,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彻底点燃了整个京城!

  从清源小县一路过关斩将,连夺县、府、院、乡、会五场考试头名,“五元及第”的旷世奇才诞生了!

  这消息比之前的舞弊案更令人震撼,以狂风骤雨之势席卷朝野上下。

  青苔巷那小破院的门槛这几日几乎被道贺的人踏破,若非枭和金翎卫冷着脸守着,只怕连院墙都要被挤塌。

  金凤数钱数得手软——借着“五元及第”萧辰同款笔墨纸砚、甚至是他家邻居(自称)卖的炊饼都狠狠炒作了一波,赚得盆满钵满,笑得见牙不见眼。

  紫璇依旧在静室调息,只是偶尔看向萧辰院落的方向,清冷的眸中也会闪过一丝极淡的波澜。

  白凤则更加细心地照料着昏迷的玄凤,萧辰的崛起,让她看到了救治玄凤的更多希望。

  然而,风暴中心的萧辰,却异常平静。五元及第,在他意料之中。

  他深知,这极致荣耀的背后,是更加汹涌的暗流和无数双审视、忌惮甚至充满杀意的眼睛。

  靖王接连受挫,绝不会善罢甘休。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考验,很快便到来。

  放榜后第三日,例行大朝会。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萧辰作为新科会元,竟被特旨传召,允其上殿觐见!

  这无疑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的最中央!

  天未亮,萧辰便身着特赐的举子礼服,在内侍的引导下,穿过重重宫禁,踏入那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金銮殿。

  殿内金碧辉煌,盘龙柱高耸,文武百官分列两旁,身着繁复的朝服,气氛庄严肃穆,鸦雀无声。

  一道道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踏入殿门的萧辰身上。

  好奇、审视、赞赏、嫉妒、冰冷…种种情绪交织。

  萧辰垂眸,稳步前行,依礼参拜,姿态不卑不亢。

  帝经无声运转,将周遭一切细微动静尽收“眼底”。

  他能感觉到来自文官队列中墨渊那道温和却带着考量的目光,也能清晰捕捉到武官队列前列,那道如同毒蛇般阴冷、属于靖王的视线!

  高踞龙椅之上的,便是当今大胤女帝,凤倾凰。

  她并未穿着过于繁复的龙袍,只是一身明黄常服,却威仪天成。

  面容隐在十二旒白玉珠冕之后,看不真切,只能感受到那透过珠帘投射下来的、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商议着漕运舞弊案的后续、北方边镇的粮草、南方水患的赈济…萧辰静立一旁,如同泥雕木塑。

  就在朝会即将结束,不少官员以为今日只是让这新科会元亮个相之时,珠帘后,那道清冽而威严的女声,忽然响起,清晰地传遍大殿:

  “萧辰。”

  只两个字,瞬间让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臣在。”

  萧辰出列,躬身应答。

  “朕闻你五元及第,才学想必是极好的。”

  女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如今北狄虽暂退,然边患未绝,时有摩擦。朕想听听,你这新科会元,对北方边患,有何见解?”

  来了!

  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萧辰身上!

  这是殿试的预考!

  是简在帝心的绝佳机会,也是一步踏错便万劫不复的深渊!

  北方边患乃是国朝头等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少老成谋国之士都不敢轻言,如今却拿来考校一个年仅弱冠的新科举子!

  靖王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他倒要看看,这黄口小儿能说出什么花来。

  墨渊微微蹙眉,有些担忧地看着萧辰。

  萧辰深吸一口气,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再次躬身:“陛下垂询,臣不胜惶恐。

  边患之事,错综复杂,臣年轻识浅,姑妄言之,若有不当之处,恳请陛下与诸位大人指正。”

  先放低姿态,堵住悠悠众口。

  随即,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朗声开口:

  “陛下,臣以为,应对北方边患,非单一兵事可决,需刚柔并济,四维并举!”

  第一维:以战促和,立威止戈!

  “北狄畏威而不怀德。故,边军不可懈怠,需保持精锐,择机给予挑衅之敌雷霆一击,使其知我兵锋之利,不敢轻犯。

  然,战非目的,乃手段。以战慑之,以战促和,方为上策。”

  第二维:发展边贸,以利缚之!

  (此时,他引入帝经推演出的、糅合了现代地缘政治与经济学的理念)

  “北狄地处苦寒,于我朝之茶叶、盐铁、布帛需求甚切。

  我朝于其牛羊、马匹、皮草亦有所需。

  此前边贸时断时续,管理混乱,弊大于利。

  臣以为,当于边境择址,设立大型、规范化之‘榷场’,派能臣干吏管理。”

  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划定交易区、制定商品名录、征收关税、管理商人,并着重提出:“此举非仅为牟利,更可借此渠道,了解北狄内部动向,其经济命脉,亦将逐渐与我朝绑定。

  经济相连,则其发动大规模战事之成本骤增,意愿自减。

  此乃‘以利为丝,缚其手足’。”

  第三维:移民实边,固本培元!

  “边疆地广人稀,方使北狄来去如风。

  臣建议,鼓励内地无地或少地百姓迁往边境,分予田宅,提供农具种子,减免赋税,建立军屯、民屯相结合的定居点。

  民聚则城起,城起则地固。

  假以时日,边疆不再是荒芜之地,而是我朝坚实壁垒与粮仓。

  北狄再欲南下,面对的将不再是空旷原野,而是星罗棋布的堡垒与同仇敌忾的军民!”

  第四维:情报为先,知己知彼!

  “北狄部落众多,并非铁板一块。

  臣以为,当派遣精干细作,或收买其内部失意贵族,深入了解其各部矛盾、兵力部署、粮草储备。

  情报精准,方可料敌机先,或行分化瓦解之策,或以最小代价达成战略目的。”

  最后,他掷地有声地总结:

  “陛下,此四维之策,犹如车之四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武力为骨,经济为筋,民心为肉,情报为眼!

  四者协同,方可构建北疆长久之安!

  若只知一味征伐,则国力损耗,民不聊生;若只知退让和亲,则国格沦丧,遗祸无穷!”

  他稍微停顿,仿佛不经意般,抛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概念:

  “待北疆安定,榷场繁荣,更可借此通道,探索与更西方之国度的联系。

  昔有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路,惠及百代。

  今我朝若能重现此盛景,使东西商贸文化交流畅通,则我大胤之声威与福祉,将远超汉唐!”

  一番论述,条理清晰,见解深刻,既有传统兵家之要,又融入了经济、民生、情报等全新视角,尤其是那“四维并举”的框架与“新丝路”的构想,更是打破了朝堂上关于边患“是战是和”的陈旧争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整个金銮殿,寂静无声。

  百官皆被这宏大的格局与缜密的思维所震撼!

  许多老臣捋着胡须,眼中异彩连连。墨渊微微颔首,面露欣慰。

  靖王脸色阴沉,想要反驳,却发现萧辰所言,几乎无懈可击,且站在了江山社稷的高度,他若强行反对,反倒显得格局太小。

  珠帘之后,良久无声。

  就在众人心中惴惴之时,那清冽的女声再次响起,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欣赏:

  “萧卿之见,高屋建瓴,颇具新意。”

  只此一句,再无他言。

  然而,这一句,已然足够!

  简在帝心!

  萧辰躬身:“陛下谬赞。”

  他退回队列,垂首而立,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论述并非出自他口。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位“五元及第”的年轻举子,已正式进入了帝国权力舞台的中央。

  女帝的目光,透过珠帘,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

  风云,已因他而动。

  下一卷:凤临天下,序幕将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