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的海?”
苏家兄弟听着这个陌生的词语,面面相觑,心头满是疑惑。
然而,他们还来不及细想,周遭的景致开始了变化。
前方,一片无比壮阔的稻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尽头。
那稻田的规模浩瀚如海,一眼望不到边际,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二人产生了瞬间的呆滞。
“竟……竟有如此规模的农田!”
苏轼望着前方,表情是从未有过的震撼。
他宦海沉浮数十年,足迹遍布大宋南北,可眼前这片天地的广袤与规整,彻底超出了他的认知。
他猛地转向周仪:“先生!此间……此间真是岭南?
为何岭南会有这等规模庞大的稻田!便是蜀中荆州沃土之地,也难有这个规模的稻田啊!”
就在这时,苏辙抢着开口,声音急促:
“哥!你看仔细了!那个,那个好像不是稻田!”
弟弟这声提醒,让苏轼心神一震,他再次凝神望去。
确实,那一片天地的植株形态与他熟知的稻禾不同,颜色也有差异。
苏轼表情更显疑惑,这不是稻,又不是寻常林木,究竟是何种作物,能绵延至此?
“哐当!”
恰在这时,卡车似碾过一个坑洞,整个车身抖动了一下。
尽管那菠萝隔着层塑料袋,但上边的尖刺还是扎得几人一痛。
感受着身下传来的尖刺感,再联想到刚刚周仪所说的“菠萝的海”……
一个更加离谱的答案在他们心头生成。
“这……这难道种的都是……菠萝!?”
苏轼再次指向那片漫山遍野的农田,声音都有些颤抖。
若真是菠萝,这规模……简直是神话!
周仪没直接回答,而是呵呵一笑,拍了拍身旁护栏:“二位莫急,前边就到了。”
卡车沿着村镇边的水泥道路继续向前,终于来到了那片农田的边缘。
伴随着一阵气刹声,卡车稳稳停下,三人陆续跳下了车厢。
开车司机是个穿着白背心的中年汉子,停下车正点了根烟解乏,
然而,他刚吸了一口,无意间瞥向后视镜,
他吓得一个激灵,烟都差点掉了,当即冲下车怒骂出声:
“菠萝麻子!你们不要命了你们!丢雷老……”
司机的话戛然而止,因为他冲到车后才发现,那里空空如也,哪还有半个人影?
“我靠……大白天……活见鬼了这是……”
司机嘟囔着,狐疑地四下张望,却再也看不见一个人影。
苏轼两兄弟其实此刻就站在司机面前,他们下意识地抬手,这才看到自己手掌变成了透明状态。
二人又望了望周仪那了然的笑容,当即明白过来,周先生用了某种玄妙手段,让他们隐匿了形迹。
不过此刻,他们都没空去深究这神奇的隐身术,
他们的全部心神,都被面前这铺天盖地的菠萝田所夺。
方才在远处俯瞰已是无比震撼,
此刻亲身立于田埂之上,近距离面对这片绿色海洋,二人才真正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
空气中,甚至都弥漫出浓郁到极致的菠萝甜香。
两个人如同泥塑般站在原地愣了好久,苏轼才嘶哑着声音开口:
“先生,此地……种植的菠萝怕是规模有上千亩吧?”
这个数字,已是他能想象的最大极限。
周仪笑着摇了摇头,开口介绍道:
“这里叫徐文,是雷州半岛上的一个县。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徐文的友谊农场。
单单是这一个农场,菠萝的种植规模就是2万亩。”
“多少!?”
兄弟二人几乎同时失声惊呼,两万亩,这个数字让他们头晕目眩。
大宋即便是最富庶的苏州、湖州,上好的水田能有千亩连片已是了不得,
这区区一个“农场”,竟是2万亩!还全是种植着堪称奢侈的菠萝!
周仪的话还未完,
他领着二人沿着田埂深入这菠萝田地,嘴里继续介绍着:“2万亩只是这一个农场的规模。
整个徐文县,总计菠萝种植规模是35万亩,年产量超过70万吨。
换算成二位熟悉的宋时计量单位,大约相当于……1000万石!”
“1000万石!”
二人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进田里。
他们都曾执政地方,深知千万石粮食意味着什么,那几乎是一个路份一整年的税粮总和!
而这,竟只是一个县的一种水果产量!这背后需要何等庞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妙的组织来支撑?
若非亲眼所见,便是周仪亲口所言,他们也决计不敢相信……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羊城市中心天华广场上。
当直播画面中出现那标志性的“菠萝的海”时,聚集在屏幕下的人群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躁动。
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
几个年轻人的声音格外响亮,一个戴眼镜的大学生激动地指着屏幕:
“我家!是我家!友谊农场,那就在我们家边上啊!”
另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女孩更是热泪盈眶:“天呐!直播!居然直接去我们老家取景了!”
旁边一个女生早已掏出手机,对着那头兴奋地汇报:
“爸!快看抖音直播!上边……啊?什么?你们全村都在看?”
……
画面中,周仪领着苏家兄弟二人已深入菠萝田腹地。
空气中除了甜香,还夹杂着泥土的味道。
然而,两个人似乎都还没从这极度的震撼中完全回过神来,目光所及,皆是惊叹。
直到周仪随手从旁边的田垄上摘下一个熟透的菠萝,递到他二人面前,才将他们的魂稍稍拉回了一些。
苏轼接过菠萝,却并未立刻品尝,他喃喃开口:
“先生,一县之地,竟种植了如此规模的水果……
那,那种植稻粟的田地何在?此地的百姓……平日里吃什么?总不会一日三餐都以菠萝果腹吧?”
在他想来,土地若尽种果木,粮食何来?民生岂不艰难?
周仪闻言,却是呵呵一笑:
“这便是后世与大宋的区别了。后世讲究的是天下之人,分工合作。
有专门种植水果的,比如徐文;有专门种植水稻小麦的,比如东北、湖广;有专门牧牛养羊的,比如内蒙;
还有专门制造器物、运行商贾的。
通过四通八达的道路,天下物产得以流通互补。
徐文的百姓,哪怕自家不种一粒稻谷,亦可凭借种植菠萝所得,轻松换得一日三餐的白米鱼肉。”
“一日三餐,白米鱼肉!?”
周仪的话,让他们再次呆立当场。
一日三餐皆食白米,在大宋即便是家境殷实的小地主家庭也不敢如此奢望,
而在这里,竟成了靠种植水果就能实现的寻常事!?
几人说着话,一边继续向前走着。
忽的,前方一片菠萝田后传来热闹的议论声。
只见十几名头戴草帽的果农正围坐在一起休息,身旁堆满了刚摘下的菠萝,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恰在此时,一辆电动三轮车“突突”地驶来,停在了田边。
那开车之人,周仪三人都认得,正是方才那位“活见鬼”的卡车司机。
此刻他已卸完了货,换了一身干爽衣服,他将车靠在农田边上,朝着里边吼了一嗓子:
“放工放工!食糜啊!”(雷州话:吃饭)
苏家兄弟听着这个陌生的词语,面面相觑,心头满是疑惑。
然而,他们还来不及细想,周遭的景致开始了变化。
前方,一片无比壮阔的稻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尽头。
那稻田的规模浩瀚如海,一眼望不到边际,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二人产生了瞬间的呆滞。
“竟……竟有如此规模的农田!”
苏轼望着前方,表情是从未有过的震撼。
他宦海沉浮数十年,足迹遍布大宋南北,可眼前这片天地的广袤与规整,彻底超出了他的认知。
他猛地转向周仪:“先生!此间……此间真是岭南?
为何岭南会有这等规模庞大的稻田!便是蜀中荆州沃土之地,也难有这个规模的稻田啊!”
就在这时,苏辙抢着开口,声音急促:
“哥!你看仔细了!那个,那个好像不是稻田!”
弟弟这声提醒,让苏轼心神一震,他再次凝神望去。
确实,那一片天地的植株形态与他熟知的稻禾不同,颜色也有差异。
苏轼表情更显疑惑,这不是稻,又不是寻常林木,究竟是何种作物,能绵延至此?
“哐当!”
恰在这时,卡车似碾过一个坑洞,整个车身抖动了一下。
尽管那菠萝隔着层塑料袋,但上边的尖刺还是扎得几人一痛。
感受着身下传来的尖刺感,再联想到刚刚周仪所说的“菠萝的海”……
一个更加离谱的答案在他们心头生成。
“这……这难道种的都是……菠萝!?”
苏轼再次指向那片漫山遍野的农田,声音都有些颤抖。
若真是菠萝,这规模……简直是神话!
周仪没直接回答,而是呵呵一笑,拍了拍身旁护栏:“二位莫急,前边就到了。”
卡车沿着村镇边的水泥道路继续向前,终于来到了那片农田的边缘。
伴随着一阵气刹声,卡车稳稳停下,三人陆续跳下了车厢。
开车司机是个穿着白背心的中年汉子,停下车正点了根烟解乏,
然而,他刚吸了一口,无意间瞥向后视镜,
他吓得一个激灵,烟都差点掉了,当即冲下车怒骂出声:
“菠萝麻子!你们不要命了你们!丢雷老……”
司机的话戛然而止,因为他冲到车后才发现,那里空空如也,哪还有半个人影?
“我靠……大白天……活见鬼了这是……”
司机嘟囔着,狐疑地四下张望,却再也看不见一个人影。
苏轼两兄弟其实此刻就站在司机面前,他们下意识地抬手,这才看到自己手掌变成了透明状态。
二人又望了望周仪那了然的笑容,当即明白过来,周先生用了某种玄妙手段,让他们隐匿了形迹。
不过此刻,他们都没空去深究这神奇的隐身术,
他们的全部心神,都被面前这铺天盖地的菠萝田所夺。
方才在远处俯瞰已是无比震撼,
此刻亲身立于田埂之上,近距离面对这片绿色海洋,二人才真正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震撼。
空气中,甚至都弥漫出浓郁到极致的菠萝甜香。
两个人如同泥塑般站在原地愣了好久,苏轼才嘶哑着声音开口:
“先生,此地……种植的菠萝怕是规模有上千亩吧?”
这个数字,已是他能想象的最大极限。
周仪笑着摇了摇头,开口介绍道:
“这里叫徐文,是雷州半岛上的一个县。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徐文的友谊农场。
单单是这一个农场,菠萝的种植规模就是2万亩。”
“多少!?”
兄弟二人几乎同时失声惊呼,两万亩,这个数字让他们头晕目眩。
大宋即便是最富庶的苏州、湖州,上好的水田能有千亩连片已是了不得,
这区区一个“农场”,竟是2万亩!还全是种植着堪称奢侈的菠萝!
周仪的话还未完,
他领着二人沿着田埂深入这菠萝田地,嘴里继续介绍着:“2万亩只是这一个农场的规模。
整个徐文县,总计菠萝种植规模是35万亩,年产量超过70万吨。
换算成二位熟悉的宋时计量单位,大约相当于……1000万石!”
“1000万石!”
二人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进田里。
他们都曾执政地方,深知千万石粮食意味着什么,那几乎是一个路份一整年的税粮总和!
而这,竟只是一个县的一种水果产量!这背后需要何等庞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妙的组织来支撑?
若非亲眼所见,便是周仪亲口所言,他们也决计不敢相信……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羊城市中心天华广场上。
当直播画面中出现那标志性的“菠萝的海”时,聚集在屏幕下的人群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躁动。
欢呼声、口哨声此起彼伏。
几个年轻人的声音格外响亮,一个戴眼镜的大学生激动地指着屏幕:
“我家!是我家!友谊农场,那就在我们家边上啊!”
另一个背着双肩包的女孩更是热泪盈眶:“天呐!直播!居然直接去我们老家取景了!”
旁边一个女生早已掏出手机,对着那头兴奋地汇报:
“爸!快看抖音直播!上边……啊?什么?你们全村都在看?”
……
画面中,周仪领着苏家兄弟二人已深入菠萝田腹地。
空气中除了甜香,还夹杂着泥土的味道。
然而,两个人似乎都还没从这极度的震撼中完全回过神来,目光所及,皆是惊叹。
直到周仪随手从旁边的田垄上摘下一个熟透的菠萝,递到他二人面前,才将他们的魂稍稍拉回了一些。
苏轼接过菠萝,却并未立刻品尝,他喃喃开口:
“先生,一县之地,竟种植了如此规模的水果……
那,那种植稻粟的田地何在?此地的百姓……平日里吃什么?总不会一日三餐都以菠萝果腹吧?”
在他想来,土地若尽种果木,粮食何来?民生岂不艰难?
周仪闻言,却是呵呵一笑:
“这便是后世与大宋的区别了。后世讲究的是天下之人,分工合作。
有专门种植水果的,比如徐文;有专门种植水稻小麦的,比如东北、湖广;有专门牧牛养羊的,比如内蒙;
还有专门制造器物、运行商贾的。
通过四通八达的道路,天下物产得以流通互补。
徐文的百姓,哪怕自家不种一粒稻谷,亦可凭借种植菠萝所得,轻松换得一日三餐的白米鱼肉。”
“一日三餐,白米鱼肉!?”
周仪的话,让他们再次呆立当场。
一日三餐皆食白米,在大宋即便是家境殷实的小地主家庭也不敢如此奢望,
而在这里,竟成了靠种植水果就能实现的寻常事!?
几人说着话,一边继续向前走着。
忽的,前方一片菠萝田后传来热闹的议论声。
只见十几名头戴草帽的果农正围坐在一起休息,身旁堆满了刚摘下的菠萝,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恰在此时,一辆电动三轮车“突突”地驶来,停在了田边。
那开车之人,周仪三人都认得,正是方才那位“活见鬼”的卡车司机。
此刻他已卸完了货,换了一身干爽衣服,他将车靠在农田边上,朝着里边吼了一嗓子:
“放工放工!食糜啊!”(雷州话: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