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文脉千年-《带货大唐:开局请李世民嗦泡面》

  女孩的一句话,让苏家兄弟表情各异,苏辙的筷子更是直接落到了地上。

  二人这过于剧烈的反应,落在周围一众果农眼里,顿时让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一个苏东坡,需要这么大的反应?

  周仪见状,立即上前一步笑着开口解释:

  “给各位介绍一下,这两位老爷子啊,也姓苏,正是现在的眉州苏家镇人。

  要是往前数上三十六代,他二位的老祖,就是小朋友说的那个苏东坡!”

  “苏……苏东坡的后人!?”

  这话一出,众人脸上的疑惑顿时化为了惊讶。

  那李姐反应最快,脸上瞬间绽放出惊喜交加的笑意:“哎哟喂!今天真是遇到贵人了!

  哈哈哈,我们这些大老粗,光晓得孔夫子有后人,没想到今天还能碰到两位东坡的后人!这可是文曲星下凡啦!

  团团,快,快喊苏爷爷!”

  “苏爷爷好!”

  小女孩脆生生地开口,一双大眼睛依旧在俩老人的脸上打量,

  临了,她又跟了一句:“苏爷爷,你……你跟我们语文书上的那个苏东坡,好像哦……”

  “傻娃娃!”

  李姐哈哈一笑,摸着孙女的脑袋:“苏爷爷本就是苏东坡的后人,长得肯定有几分像的嘛!”

  “额……好!好!”

  苏轼和苏辙二人对视一眼,迅速接受了周仪给他们安排的这层身份。

  二人朝着那小姑娘露出笑容,一时间心头思绪万千。

  周仪看着眼前这幕,一时间玩心大起,

  他转过头又朝着那小女孩开口:“小朋友,你叫团团是吧?

  这样,你给两位苏爷爷展示一下,都会背苏东坡哪些诗词好不好?

  你背一首,叔叔就给你发一个红包,当做奖励!”

  一边说着,他如同变魔术一般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红包。

  “这……这不好吧……”团团的母亲见状,连连摆手。

  然而,周围看热闹的果农们可不管这些,纷纷笑着起哄:

  “有什么不好的呀!我看挺好!小团团这是要凭真本事挣钱了!”

  “对对对!来团团,别怕生,给领导们背两首你最拿手的!让苏家后人也听听!哈哈哈……”

  “苏东坡的后人那可是难遇到啊!团团加油,好好背,给咱们红星村争口气!”

  李姐见状,赶紧把孙女像献宝似的往两位老人面前又推了推:

  “团团,听见没?爷爷们要考考你的功课呢!别紧张,把你记得的给爷爷们背几首!”

  小女孩团团在三位陌生人脸上看了看,却也没怯场,她清了清嗓子,稚嫩的声音当即响起: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仅仅这第一句诗响起,苏轼和苏辙便如同被电流击中,浑身剧颤。

  然而,女孩的声音还没有停下来。

  那些藏在记忆里本该模糊的篇章,不知为何,此刻在团团的脑海里竟然异常清晰。

  一首首的苏轼诗词,从她嘴里响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此时此刻,蓉城天府广场上。

  巨大的直播屏幕下,早已是人头攒动。

  当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响起,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起初,只是角落里,一位老人跟着默念:“……春江水暖鸭先知。”

  紧接着,他身边一个被父亲扛在肩头的小男孩开口,大声接了上去: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声音被更多人给听到。

  第三句,加入的是一个穿着汉服、来此打卡的年轻女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四句,是一位刚下班、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子,

  他望着屏幕,眼神悠远,似乎想起了曾经的学生时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五句,是一对挽着手臂的老夫妇,他们相视一笑,随即默契开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如同溪流汇入江河,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进来。

  开始是零星的声音,但很快,这吟诵声便汇聚成一股洪流。

  学生、白领、游客、老人、少年……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们,此刻被同一种文化血脉连接。

  起初,大家还只是跟着屏幕里团团的节奏,背诵她正在念的诗。

  到后来,一种澎湃的集体情感被点燃,人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吟诵起自己心中最熟悉的苏轼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没有指挥,没有排练。

  万千个声音,是从未有过的整齐。

  ……

  菠萝田边,

  苏家兄弟二人早已是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他们攥着拳头,肩膀微微颤抖着。

  二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些随性而发的文字,竟真的流传了将近一千年。

  一股难言的欣慰淹没了他们,让二人哽咽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爷爷,你们为什么哭啊?是……是团团背错了吗?”

  小女孩看着两个泪流满面的老人,脸上露出困惑。

  “没有!没有!团团背得好,背的好呀!”

  苏轼赶紧用袖子擦拭掉脸上的泪痕,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娃娃,要是……要是苏轼他本人能听到,他……他也会欣慰的。”

  周仪这时也凑了上来:

  “可以啊小团团!你才上小学吧?居然能记住这么多古诗了?”

  “这算什么呀!”

  听到周仪夸奖,团团的脸上立即露出骄傲的神情:“妈妈教我背过唐诗宋词三百首呢!

  我不光知道苏轼,我还知道王安石、李白、欧阳修,他们的诗我也会背好多!

  我还晓得三苏,他们三父子都是唐宋八大家呢……”

  苏家兄弟此刻只能不住地点头,强忍住心头翻涌的情绪。

  周仪笑着,将几个红包拿来,直接塞到了女孩怀里:

  “后生可畏!来团团,你刚才一共背了七首诗,这七个红包就是你的奖励了!收着!”

  “小伙子,这钱我们不能要!”李姐和女孩母亲见状顿时急了,连忙上前阻拦。

  然而周仪却避开了她们的手,坚持将红包塞进团团怀里:

  “阿姨,大姐,别推辞了。

  这是我们与这娃娃的缘分,也是对孩子热爱传统文化的鼓励。”

  “收下吧。”苏轼此时也平复了些许情绪,抬手示意李姐母女安定,

  他的目光重新落在团团脸上:“娃娃,好好念书。你往后……也能成为这华夏的文魁的!”

  “文魁?那是什么意思呀?”团团眨巴着大眼睛,露出好奇。

  女孩的母亲却是听懂了这个词,连忙躬身感谢:

  “谢谢!谢谢苏老爷子吉言!有您老人家这一句话,胜过我们上香拜佛一万次了!”

  她看得出来,眼前这两位苏家后人气度不凡,在蜀中估计身份也不一般。

  “好!好,善!善呐……”

  苏家兄弟对视一眼,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二人也没再与果农们多作寒暄,在周仪的眼神引导下,朝着众人微微颔首,便转身沿着来时路离去。

  “这……这就走了?”果农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告别弄得有些愕然,望着三人背影遁入那树丛后边。

  “李姐,快打开看看领导送的红包啊!我估计着,这苏家后人出手,肯定不小气!”有性急的果农已经开始催促。

  “对,妈,快拆开看看。”

  团团的母亲也紧张地说道:“要是里面只是十块二十块,图个吉利,那咱们就厚着脸皮收下。

  要是钱太多,我说什么也得给人追上去还回去!”

  李姐似乎这才反应过来,她连忙从孙女手中接过红包,撕开了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