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流转,自那日兄弟俩一别后,镜头便定格在了海峡对岸的苏轼身上。
儋州,这片大宋版图上的荒僻之地,因苏轼的到来,悄然发生着变化。
得益于“苏东坡”之名在士林中的声望,即便他是被贬罪臣,儋州上下官员,仍对他礼遇有加。
在昌化军使张中的特意安排下,苏轼尽管并无实职,一家人还是被安置在了儋州官舍之内,避免了流落街头的命运。
或是为了投桃报李,或是记得周仪的那番话,
苏轼抵达儋州后,并未如往常一般研究文章,反而将全副心神都扑在了兴学育人之上。
仅仅两月之间,他便连上三书,言辞恳切,力陈儋州文教之落后,
恳请朝廷及地方拨付资源,为儋州开办官学,以期结束这海外孤岛“无一人得中举人”的现状。
消息传开,儋州本地稍有见识的氏族无不感佩。
这位名满天下的文豪,竟愿为他们这蛮荒之地的子弟前程如此奔走。
一时间,苏轼之名在儋州境内几乎无人不晓,男女老少皆知晓了这位一心为儋州谋福祉的“大善人”。
镜头缓缓推近,定格在官舍一间客房内。
烛火摇曳,映照出苏轼已然花白的须发。
此刻,他正与昌化军使张中对坐手谈。
而与苏轼的从容不同,张中眉宇间带着一缕忧虑,下棋也有些心不在焉。
“仲礼,有心事?”苏轼拈起一枚黑子落下,语气平和。
张中索性将手中白子丢回棋罐,叹了口气:“子瞻,距离你那份请办官学的文书发出,已半月有余了,音讯全无。
你……你就真的一点不着急?”
苏轼闻言,只是淡然一笑:“在下如今乃待罪之身,广南西路诸公,避我犹恐不及,文书被冷落,是意料中的。
不过,我已修书给吾弟子由,让他于雷州那边设法斡旋,相信不日,总该有些回音的。”
张中沉吟片刻,忽望着对方眼睛再次开口:
“子瞻,你与我交个底。你来儋州后,为何对此地民众教育之事如此上心?
据张某所知,昔年眉山三苏,虽文名盖世,却似乎……并非那般热衷于开门授徒啊?”
苏轼的手一顿,陷入沉默,
片刻后,他将棋子落下,抬头望向窗外:
“仲礼,说来你或许不信。来儋州的船上,我……做了一个梦。”
“做梦?”张中脸上露出疑惑。
苏轼自顾自开口:
“我梦见千年之后的盛景。
那时的岭南、儋州,已非今日这般蛮荒,楼宇参天,道路平整,恍若蓬莱仙境,神人之国。
你相信吗?那时的雷州人若想来儋州,乘坐的是一种钢铁巨龙,风驰电掣。
更神奇的是,那巨龙行至海峡,竟会被一头巨鲲吞入腹中。
那巨鲲负着巨龙,泅渡沧海,顷刻间便抵达儋州,再将巨龙安然吐出。
千里之遥,不过个把时辰便可到达……”
“后来,那梦里的神仙告诉我,只要把教书育人这件事做下去,持之以恒,
那一幕场景,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你说说,这难道不值得我等,为之付诸努力吗?”
“这……”张中听得喃喃失语,下意识吞了口唾沫。
他仔细看着苏轼神情,对方眼神清明,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子瞻,你……你何时也开始信这些鬼神之说了?”
苏轼收回目光,转而看向张中:
“为何不信呢?仲礼,苏某今年六十有三了,这辈子宦海浮沉,见过的人,经过的事,可谓不少。
可越是经历得多,我反倒越发相信,这世间,或许真有神灵存在。”
张中沉默下来,咀嚼着苏轼这番话。
半晌,他缓缓叹出一口气,将话题拉回现实:“罢了,许是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不过子瞻,有件事我需提醒你。
北边传来消息,朝廷已任命董必为广西察访使,算算日程,今日应已抵达治所了。
那董必……是章惇相公的得意门生,我担心……他会对你不利。”
然而,苏轼闻言,只是轻蔑一笑:
“一些趋炎附势的宵小之辈罢了,他能奈我何?
仲礼,不必为我忧心。来来来,棋局未了,咱们继续。”
“你……”
张中见状,到嘴边的话只好又咽了回去,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棋盘之上。
……
“所以,苏轼真的在海南岛办过学校吗?真假的?”
“应该是真的吧,我觉得书上说,苏轼好像真被贬去过岭南。”
“海南人求你们了,来我们这看看吧!东坡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剧情一点都没虚构!”
“还有苏公祠,就在海口这边。”
“真算起来,海南出读书人就是从苏轼来办学院之后的事情,他算是一己之力提升了海南的教育水平!”
“卧槽,居然还有这些背景?这剧是不是太考究了……”
……
画面流转,镜头一路北上,切到了广南西路治所的一座奢华酒楼之内。
厅堂内灯火通明,珍馐美味摆了满桌。
今日,广南西路十几个有头有脸的官员皆到场,陪坐在两侧,
主位之上,正是新到任的广西察访使董必。
他约莫四十许岁,面容瘦削,眼神中透着一股阴鸷。
主陪的广南西路安抚使张涛端着酒杯,满脸堆笑:
“董公一路辛苦!咱这广南西路是边远小地方,比不得东京汴梁繁华,菜色简陋,还望董公万万莫要嫌弃。”
董必端起酒杯与他轻轻一碰,目光扫过桌上的山珍海味,语气带着玩味:
“张安抚说笑了。如今官家御驾亲征,正与西夏鏖战,前线将士们怕是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我们在此……如此盛宴,啧啧……过分了啊!”
此言一出,众官员脸上笑容顿时僵住,摸不准这位上官此话是真心斥责,还是另有所指。
“不过嘛……”
忽地,董必话锋一转,脸上露出笑意:“老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诸位同僚执政地方,夙夜在公,亦是辛苦。平日里就算吃用稍好一些,补充些元气,我想,官家也是不会怪罪的。”
“是极!是极!”
这话如同赦令,众人脸上重新堆起笑容,纷纷举杯附和:
“董公此言在理!吃饱了才有力气为朝廷效命嘛!”
“董公有所不知,我这岭南虽说地僻,但这山林里的野味、海中的鲜货却是不缺的,断不会缺了董公嘴里这口肉的!。
“哈哈哈,董公看来也是性情中人,通情达理!来来,下官敬您一杯!”
一时间,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席间重新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那张涛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又凑近几分压低声音:
“董公,这醉仙楼不过是今日接风洗尘的第一场,
稍后……下官再带您去个地方,我岭南的姑娘,亦是别有风味呀……”
“哎!”
董必笑着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张安抚,这些事嘛,都容后再说。
本官此次奉旨巡察广西,除了朝廷的章程,其实还带着恩师章相公的特意嘱咐。”
一听到“章相公”三个字,席间一众官员当即收敛了笑容,气氛再次变得肃穆起来。
谁都知道,当朝宰相章惇,权势熏天,
很多时候,他的一句话,比圣旨更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张涛小心翼翼开口道:“不知……章相有何钧谕?我等定当竭力办妥!”
董必呵呵一笑:“你也不必紧张,张安抚。
章相也没别的要求,只是让董某此次广西之行,务必……重点关注一个人。”
“一……一个人?”众官员相互交换着眼神,心中已有猜测。
“对。苏轼,苏子瞻。”
儋州,这片大宋版图上的荒僻之地,因苏轼的到来,悄然发生着变化。
得益于“苏东坡”之名在士林中的声望,即便他是被贬罪臣,儋州上下官员,仍对他礼遇有加。
在昌化军使张中的特意安排下,苏轼尽管并无实职,一家人还是被安置在了儋州官舍之内,避免了流落街头的命运。
或是为了投桃报李,或是记得周仪的那番话,
苏轼抵达儋州后,并未如往常一般研究文章,反而将全副心神都扑在了兴学育人之上。
仅仅两月之间,他便连上三书,言辞恳切,力陈儋州文教之落后,
恳请朝廷及地方拨付资源,为儋州开办官学,以期结束这海外孤岛“无一人得中举人”的现状。
消息传开,儋州本地稍有见识的氏族无不感佩。
这位名满天下的文豪,竟愿为他们这蛮荒之地的子弟前程如此奔走。
一时间,苏轼之名在儋州境内几乎无人不晓,男女老少皆知晓了这位一心为儋州谋福祉的“大善人”。
镜头缓缓推近,定格在官舍一间客房内。
烛火摇曳,映照出苏轼已然花白的须发。
此刻,他正与昌化军使张中对坐手谈。
而与苏轼的从容不同,张中眉宇间带着一缕忧虑,下棋也有些心不在焉。
“仲礼,有心事?”苏轼拈起一枚黑子落下,语气平和。
张中索性将手中白子丢回棋罐,叹了口气:“子瞻,距离你那份请办官学的文书发出,已半月有余了,音讯全无。
你……你就真的一点不着急?”
苏轼闻言,只是淡然一笑:“在下如今乃待罪之身,广南西路诸公,避我犹恐不及,文书被冷落,是意料中的。
不过,我已修书给吾弟子由,让他于雷州那边设法斡旋,相信不日,总该有些回音的。”
张中沉吟片刻,忽望着对方眼睛再次开口:
“子瞻,你与我交个底。你来儋州后,为何对此地民众教育之事如此上心?
据张某所知,昔年眉山三苏,虽文名盖世,却似乎……并非那般热衷于开门授徒啊?”
苏轼的手一顿,陷入沉默,
片刻后,他将棋子落下,抬头望向窗外:
“仲礼,说来你或许不信。来儋州的船上,我……做了一个梦。”
“做梦?”张中脸上露出疑惑。
苏轼自顾自开口:
“我梦见千年之后的盛景。
那时的岭南、儋州,已非今日这般蛮荒,楼宇参天,道路平整,恍若蓬莱仙境,神人之国。
你相信吗?那时的雷州人若想来儋州,乘坐的是一种钢铁巨龙,风驰电掣。
更神奇的是,那巨龙行至海峡,竟会被一头巨鲲吞入腹中。
那巨鲲负着巨龙,泅渡沧海,顷刻间便抵达儋州,再将巨龙安然吐出。
千里之遥,不过个把时辰便可到达……”
“后来,那梦里的神仙告诉我,只要把教书育人这件事做下去,持之以恒,
那一幕场景,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你说说,这难道不值得我等,为之付诸努力吗?”
“这……”张中听得喃喃失语,下意识吞了口唾沫。
他仔细看着苏轼神情,对方眼神清明,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子瞻,你……你何时也开始信这些鬼神之说了?”
苏轼收回目光,转而看向张中:
“为何不信呢?仲礼,苏某今年六十有三了,这辈子宦海浮沉,见过的人,经过的事,可谓不少。
可越是经历得多,我反倒越发相信,这世间,或许真有神灵存在。”
张中沉默下来,咀嚼着苏轼这番话。
半晌,他缓缓叹出一口气,将话题拉回现实:“罢了,许是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不过子瞻,有件事我需提醒你。
北边传来消息,朝廷已任命董必为广西察访使,算算日程,今日应已抵达治所了。
那董必……是章惇相公的得意门生,我担心……他会对你不利。”
然而,苏轼闻言,只是轻蔑一笑:
“一些趋炎附势的宵小之辈罢了,他能奈我何?
仲礼,不必为我忧心。来来来,棋局未了,咱们继续。”
“你……”
张中见状,到嘴边的话只好又咽了回去,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棋盘之上。
……
“所以,苏轼真的在海南岛办过学校吗?真假的?”
“应该是真的吧,我觉得书上说,苏轼好像真被贬去过岭南。”
“海南人求你们了,来我们这看看吧!东坡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剧情一点都没虚构!”
“还有苏公祠,就在海口这边。”
“真算起来,海南出读书人就是从苏轼来办学院之后的事情,他算是一己之力提升了海南的教育水平!”
“卧槽,居然还有这些背景?这剧是不是太考究了……”
……
画面流转,镜头一路北上,切到了广南西路治所的一座奢华酒楼之内。
厅堂内灯火通明,珍馐美味摆了满桌。
今日,广南西路十几个有头有脸的官员皆到场,陪坐在两侧,
主位之上,正是新到任的广西察访使董必。
他约莫四十许岁,面容瘦削,眼神中透着一股阴鸷。
主陪的广南西路安抚使张涛端着酒杯,满脸堆笑:
“董公一路辛苦!咱这广南西路是边远小地方,比不得东京汴梁繁华,菜色简陋,还望董公万万莫要嫌弃。”
董必端起酒杯与他轻轻一碰,目光扫过桌上的山珍海味,语气带着玩味:
“张安抚说笑了。如今官家御驾亲征,正与西夏鏖战,前线将士们怕是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我们在此……如此盛宴,啧啧……过分了啊!”
此言一出,众官员脸上笑容顿时僵住,摸不准这位上官此话是真心斥责,还是另有所指。
“不过嘛……”
忽地,董必话锋一转,脸上露出笑意:“老话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诸位同僚执政地方,夙夜在公,亦是辛苦。平日里就算吃用稍好一些,补充些元气,我想,官家也是不会怪罪的。”
“是极!是极!”
这话如同赦令,众人脸上重新堆起笑容,纷纷举杯附和:
“董公此言在理!吃饱了才有力气为朝廷效命嘛!”
“董公有所不知,我这岭南虽说地僻,但这山林里的野味、海中的鲜货却是不缺的,断不会缺了董公嘴里这口肉的!。
“哈哈哈,董公看来也是性情中人,通情达理!来来,下官敬您一杯!”
一时间,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席间重新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那张涛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又凑近几分压低声音:
“董公,这醉仙楼不过是今日接风洗尘的第一场,
稍后……下官再带您去个地方,我岭南的姑娘,亦是别有风味呀……”
“哎!”
董必笑着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张安抚,这些事嘛,都容后再说。
本官此次奉旨巡察广西,除了朝廷的章程,其实还带着恩师章相公的特意嘱咐。”
一听到“章相公”三个字,席间一众官员当即收敛了笑容,气氛再次变得肃穆起来。
谁都知道,当朝宰相章惇,权势熏天,
很多时候,他的一句话,比圣旨更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张涛小心翼翼开口道:“不知……章相有何钧谕?我等定当竭力办妥!”
董必呵呵一笑:“你也不必紧张,张安抚。
章相也没别的要求,只是让董某此次广西之行,务必……重点关注一个人。”
“一……一个人?”众官员相互交换着眼神,心中已有猜测。
“对。苏轼,苏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