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武安王府门前停下,上官徽在侍卫的“护送”下又回到那间被软禁的院落。门在身后合拢,她的神色也早已恢复了平静。
窗外传来四更梆子的声音,她却毫无睡意。指尖仿佛还残留着阮云归衣料的粗粝触感,耳畔又回响起了他那句“譬如昨日死”的决别之语。此刻的诏狱之中,他应已服下那枚蜡丸。计划已如离弦之箭,再无回转可能。
就在她凝神沉思之际,门外忽然传来轻轻的叩门声,紧接着是侍女的轻声通报:“夫人,王爷有请。”
上官徽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应道:“知道了。”
她起身整理了下衣衫,将面上泪痕仔细擦拭干净,又对着铜镜审视了一番,确定看不出异样后,才缓缓打开了房门。
侍女垂首侍立在一旁,她微微颔首,便随着侍女的脚步朝着萧煜的书房走去。
书房内,萧煜正慢条斯理地品茶,目光偶尔扫过下方垂首而立的上官徽,带着审视的意味。
上官徽低眉敛目,心知方才狱中种种早已通过侍卫之口传入了他耳中。此刻她只需等待,等待萧煜率先挑起话头。
茶香袅袅,在寂静的书房内弥漫开来。终于,茶盏落案的轻响打破了室内的沉默。
“见了?”萧煜语气平淡地问道。
上官徽微微颔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与疏离:“见过了。”
“哦?他反应如何?”
“他……”上官徽适时地停顿,仿佛难以启齿,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他仍执迷于其道,认为自己所行无愧于心。”
萧煜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意外,嘴角勾起一抹冷嘲,“读书人的臭脾气。”随即他话锋一转,状似无意地问道,“听闻你二人……叙旧良久?”
上官徽心头一凛,知他是在试探狱中的“情难自禁”一幕。她抬起眼,眼中带着一丝被触及痛处的难堪与自嘲:“舅父既已知晓,又何必再问?故人落魄至此,纵有些许失态,也是人之常情。然而终是……往事已矣。”
萧煜盯着她看了片刻,见她一副被触及心事、强自镇定的模样,终是挥了挥手:“罢了,明日会审,你当好自为之,回房去吧。”
上官徽垂首:“舅父放心,徽儿定不负所托。”
她缓缓退出书房,在侍女引领下又返回了那座囚笼般地院落。
而就在房门合拢的刹那,萧煜脸上那层伪善的温和瞬间褪去。他没有回头,指尖漫不经心地敲击着紫檀木案面。
“出来吧,上官大人。”
上官泰从屏风后走出,面容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格外晦暗。他望向女儿离去的方向,眼神复杂。
“王爷都看见了。”上官泰的声音低沉,“小女……终究是意气用事。”
“意气用事?”萧煜终于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上官大人何必自欺欺人?你这女儿,心思深得很。她今日在狱中那般作态,你以为,她当真是去诀别的?”
上官泰眉头微蹙:“王爷何出此言?”
“本王且问你,”萧煜站起身,缓步逼近,“阮云归是什么身份?”
上官泰喉结滚动,沉声道:“废太子遗孤。”
“不错!”萧煜目光如炬,死死钉在上官泰脸上,“当年石砚之被定谋逆,满门抄斩,根源便是他私藏了这位废太子遗孤!而当年,是谁最先洞悉石砚之与废太子往来过密,将此事密报于本王的?”
案上烛火突然爆了一个火花,书房内霎时陷入一片死寂。上官泰的脸色在烛光的映照下变得惨白无比。
萧煜很满意他的反应,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致命的威胁:“上官大人,别忘了。石砚之是怎么倒的?你那位夫人,我可怜的妹妹萧翎,后来又是怎么死的?这些旧账,若真要翻出来,你以为你这上官家主,还能做得安稳吗?你那对好儿女,若知道他们父亲的双手……”
“王爷!”上官泰猛地打断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旧事……何必再提。”
“旧事?”萧煜冷笑,“只要阮云归还顶着废太子遗孤的身份活着,这就永远是悬在你我头顶的利剑!而现在,你的女儿,端木珩的夫人,却与这位朝廷钦犯、先皇的眼中钉肉中刺,旧情匪浅!”
上官泰猛地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死寂的灰败。
看到他的反应,萧煜知道火候已到。他退后一步,恢复了那种掌控一切的冷漠:“所以,收起你那点可怜的父爱,明日堂上,本王不需要她真的指证端木珩,本王只要她和阮云归的’旧情‘被坐实,便足够了。”
他踱回案后,成竹在胸:“只要满朝文武都相信,端木珩的夫人与废太子遗孤情深意重,那么端木珩就完了!他的妻子卷入逆党案,他要么是知情不报,与之勾结;要么是昏聩无能,治家不严!无论哪一种,他都别想再干干净净地当这个主审官!”
萧煜的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届时,无论上官徽是反口维护端木珩,还是真的指证他,都只会让这潭水更浑,让端木珩更加百口莫辩!一个纵容甚至包庇妻子与逆党往来的主审官,陛下还会信他吗?这满朝文武,还会容他吗?”
上官泰沉默地站在原地,脊背虽然挺得笔直,但他却仿佛承受着千钧重压。他明白,萧煜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证人,而是要制造一个端木珩无法挣脱的政治泥潭。他的女儿,明日,将被迫成为那把刺向端木珩最锋利的刀。而他作为父亲,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早在最开始,他就已经同萧煜绑死在了一条船上。
“上官家……与王爷,自是休戚与共。”他最终,从喉间挤出这句话,每一个字都沉重无比。
萧煜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那是属于猎人的、残忍而满意的笑。
“很好。那么明日,我们就好好看看,端木珩如何在他夫人亲手编织的这张网里……身败名裂。”
案上烛火摇曳不定,将两人的影子拉得扭曲而漫长。
而与此同时,端木珩的书房内,亦是烛火长明。
端木珩眉心紧蹙,指节无意识地在案上轻叩,发出沉闷的声响。
赵睿推门走了进来,“将军,夫人已安然回到王府。”他声音压得极低,“我们的人确认过了,夫人虽然被软禁,但暂无性命之忧。”
端木珩微微颔首,这个结果尚在他的预料之中。
赵睿稍作迟疑,继续禀道:“还有一事,……我们安排在城西的人,发现了上官玄将军及其亲卫的行踪。他们已于入夜前,秘密潜入我们在城西的一处隐秘据点。”
“上官玄?”端木珩叩击桌面的手指蓦然停住,烛光在他深邃的眸中跳跃,映出他一闪而过的惊诧。
然而震惊只持续了短短一瞬,多年的沙场历练与朝堂沉浮,让他迅速恢复了冷静。他站起身,在书房内缓缓踱步,脑海中迅速分析着上官玄此时回京的种种可能。上官玄身为戍边大将,无诏返京乃是大忌,他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秘密回来,定与好友阮云归、向子平之事脱不了干系。而他又与妹妹自小关系亲厚……他想起了上官徽近日异常的平静,想起了她去武安王府的“自投罗网”……
电光火石间,他忽然想明白了所有关节——原来,她并非孤注一掷。她在此前定然早已秘密与其兄长取得了联系。而上官玄甘冒奇险秘密返京,目的恐怕也不止接应“暴毙”后的阮云归这么简单。
向子平被捕后,郑家与武安王府严刑拷打都未能让其交出的密档,阮云归只身进京,身上也并未携带任何旧案铁证。这些至关重要的证据,会在何处,恐怕就在这位本不该现身的好友身上。
难怪阮云归敢敲登闻鼓,他早将后手托付于了好友,即便身死,那些证据仍会重见天日。想到这,端木珩眼中锐光一闪,“好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棋逢对手的凛然。
赵睿,”他立刻下令,思路清晰无比,“两件事。”
“属下听令!”
“第一,让我们的人,将阮云归‘暴毙’的动静,闹得再大些!不仅要让宫里立刻知道,还要让满城文武的案头,在天亮前都收到消息!” 他要将这潭水彻底搅浑,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诏狱这块“明牌”上,为城西的“暗牌”打足掩护。
“第二,加派人手,以最隐蔽的方式,护卫城西据点,确保上官玄的绝对安全”
“属下明白!”赵睿感受到将军话语中的决绝,肃然领命。
“还有,”端木珩补充道,“调动一队绝对可靠的亲兵,随时待命。明日一早,随我去武安王府……接夫人回家。”
“是!”赵睿领命而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端木珩走到窗前,望向武安王府的方向,目光深沉。徽儿,你在前方与虎谋皮,为夫便在后方为你策应周全。
窗外传来四更梆子的声音,她却毫无睡意。指尖仿佛还残留着阮云归衣料的粗粝触感,耳畔又回响起了他那句“譬如昨日死”的决别之语。此刻的诏狱之中,他应已服下那枚蜡丸。计划已如离弦之箭,再无回转可能。
就在她凝神沉思之际,门外忽然传来轻轻的叩门声,紧接着是侍女的轻声通报:“夫人,王爷有请。”
上官徽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应道:“知道了。”
她起身整理了下衣衫,将面上泪痕仔细擦拭干净,又对着铜镜审视了一番,确定看不出异样后,才缓缓打开了房门。
侍女垂首侍立在一旁,她微微颔首,便随着侍女的脚步朝着萧煜的书房走去。
书房内,萧煜正慢条斯理地品茶,目光偶尔扫过下方垂首而立的上官徽,带着审视的意味。
上官徽低眉敛目,心知方才狱中种种早已通过侍卫之口传入了他耳中。此刻她只需等待,等待萧煜率先挑起话头。
茶香袅袅,在寂静的书房内弥漫开来。终于,茶盏落案的轻响打破了室内的沉默。
“见了?”萧煜语气平淡地问道。
上官徽微微颔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与疏离:“见过了。”
“哦?他反应如何?”
“他……”上官徽适时地停顿,仿佛难以启齿,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他仍执迷于其道,认为自己所行无愧于心。”
萧煜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意外,嘴角勾起一抹冷嘲,“读书人的臭脾气。”随即他话锋一转,状似无意地问道,“听闻你二人……叙旧良久?”
上官徽心头一凛,知他是在试探狱中的“情难自禁”一幕。她抬起眼,眼中带着一丝被触及痛处的难堪与自嘲:“舅父既已知晓,又何必再问?故人落魄至此,纵有些许失态,也是人之常情。然而终是……往事已矣。”
萧煜盯着她看了片刻,见她一副被触及心事、强自镇定的模样,终是挥了挥手:“罢了,明日会审,你当好自为之,回房去吧。”
上官徽垂首:“舅父放心,徽儿定不负所托。”
她缓缓退出书房,在侍女引领下又返回了那座囚笼般地院落。
而就在房门合拢的刹那,萧煜脸上那层伪善的温和瞬间褪去。他没有回头,指尖漫不经心地敲击着紫檀木案面。
“出来吧,上官大人。”
上官泰从屏风后走出,面容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格外晦暗。他望向女儿离去的方向,眼神复杂。
“王爷都看见了。”上官泰的声音低沉,“小女……终究是意气用事。”
“意气用事?”萧煜终于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上官大人何必自欺欺人?你这女儿,心思深得很。她今日在狱中那般作态,你以为,她当真是去诀别的?”
上官泰眉头微蹙:“王爷何出此言?”
“本王且问你,”萧煜站起身,缓步逼近,“阮云归是什么身份?”
上官泰喉结滚动,沉声道:“废太子遗孤。”
“不错!”萧煜目光如炬,死死钉在上官泰脸上,“当年石砚之被定谋逆,满门抄斩,根源便是他私藏了这位废太子遗孤!而当年,是谁最先洞悉石砚之与废太子往来过密,将此事密报于本王的?”
案上烛火突然爆了一个火花,书房内霎时陷入一片死寂。上官泰的脸色在烛光的映照下变得惨白无比。
萧煜很满意他的反应,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致命的威胁:“上官大人,别忘了。石砚之是怎么倒的?你那位夫人,我可怜的妹妹萧翎,后来又是怎么死的?这些旧账,若真要翻出来,你以为你这上官家主,还能做得安稳吗?你那对好儿女,若知道他们父亲的双手……”
“王爷!”上官泰猛地打断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旧事……何必再提。”
“旧事?”萧煜冷笑,“只要阮云归还顶着废太子遗孤的身份活着,这就永远是悬在你我头顶的利剑!而现在,你的女儿,端木珩的夫人,却与这位朝廷钦犯、先皇的眼中钉肉中刺,旧情匪浅!”
上官泰猛地睁开眼,眼中已是一片死寂的灰败。
看到他的反应,萧煜知道火候已到。他退后一步,恢复了那种掌控一切的冷漠:“所以,收起你那点可怜的父爱,明日堂上,本王不需要她真的指证端木珩,本王只要她和阮云归的’旧情‘被坐实,便足够了。”
他踱回案后,成竹在胸:“只要满朝文武都相信,端木珩的夫人与废太子遗孤情深意重,那么端木珩就完了!他的妻子卷入逆党案,他要么是知情不报,与之勾结;要么是昏聩无能,治家不严!无论哪一种,他都别想再干干净净地当这个主审官!”
萧煜的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届时,无论上官徽是反口维护端木珩,还是真的指证他,都只会让这潭水更浑,让端木珩更加百口莫辩!一个纵容甚至包庇妻子与逆党往来的主审官,陛下还会信他吗?这满朝文武,还会容他吗?”
上官泰沉默地站在原地,脊背虽然挺得笔直,但他却仿佛承受着千钧重压。他明白,萧煜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证人,而是要制造一个端木珩无法挣脱的政治泥潭。他的女儿,明日,将被迫成为那把刺向端木珩最锋利的刀。而他作为父亲,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早在最开始,他就已经同萧煜绑死在了一条船上。
“上官家……与王爷,自是休戚与共。”他最终,从喉间挤出这句话,每一个字都沉重无比。
萧煜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那是属于猎人的、残忍而满意的笑。
“很好。那么明日,我们就好好看看,端木珩如何在他夫人亲手编织的这张网里……身败名裂。”
案上烛火摇曳不定,将两人的影子拉得扭曲而漫长。
而与此同时,端木珩的书房内,亦是烛火长明。
端木珩眉心紧蹙,指节无意识地在案上轻叩,发出沉闷的声响。
赵睿推门走了进来,“将军,夫人已安然回到王府。”他声音压得极低,“我们的人确认过了,夫人虽然被软禁,但暂无性命之忧。”
端木珩微微颔首,这个结果尚在他的预料之中。
赵睿稍作迟疑,继续禀道:“还有一事,……我们安排在城西的人,发现了上官玄将军及其亲卫的行踪。他们已于入夜前,秘密潜入我们在城西的一处隐秘据点。”
“上官玄?”端木珩叩击桌面的手指蓦然停住,烛光在他深邃的眸中跳跃,映出他一闪而过的惊诧。
然而震惊只持续了短短一瞬,多年的沙场历练与朝堂沉浮,让他迅速恢复了冷静。他站起身,在书房内缓缓踱步,脑海中迅速分析着上官玄此时回京的种种可能。上官玄身为戍边大将,无诏返京乃是大忌,他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秘密回来,定与好友阮云归、向子平之事脱不了干系。而他又与妹妹自小关系亲厚……他想起了上官徽近日异常的平静,想起了她去武安王府的“自投罗网”……
电光火石间,他忽然想明白了所有关节——原来,她并非孤注一掷。她在此前定然早已秘密与其兄长取得了联系。而上官玄甘冒奇险秘密返京,目的恐怕也不止接应“暴毙”后的阮云归这么简单。
向子平被捕后,郑家与武安王府严刑拷打都未能让其交出的密档,阮云归只身进京,身上也并未携带任何旧案铁证。这些至关重要的证据,会在何处,恐怕就在这位本不该现身的好友身上。
难怪阮云归敢敲登闻鼓,他早将后手托付于了好友,即便身死,那些证据仍会重见天日。想到这,端木珩眼中锐光一闪,“好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棋逢对手的凛然。
赵睿,”他立刻下令,思路清晰无比,“两件事。”
“属下听令!”
“第一,让我们的人,将阮云归‘暴毙’的动静,闹得再大些!不仅要让宫里立刻知道,还要让满城文武的案头,在天亮前都收到消息!” 他要将这潭水彻底搅浑,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诏狱这块“明牌”上,为城西的“暗牌”打足掩护。
“第二,加派人手,以最隐蔽的方式,护卫城西据点,确保上官玄的绝对安全”
“属下明白!”赵睿感受到将军话语中的决绝,肃然领命。
“还有,”端木珩补充道,“调动一队绝对可靠的亲兵,随时待命。明日一早,随我去武安王府……接夫人回家。”
“是!”赵睿领命而去。
书房内重归寂静。端木珩走到窗前,望向武安王府的方向,目光深沉。徽儿,你在前方与虎谋皮,为夫便在后方为你策应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