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复杂的献俘仪式-《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

  献俘仪式很是繁琐。

  前后需要三日时间。

  作为灭了金国最大功臣的贾范,这个时候不再是主角。

  而是沦为一个看客。

  天子先行率领文武百官,有资格参加献俘仪式的勋贵,在太庙祭祀...由于是俘虏了金国皇帝,这是帝国之主。

  所以献俘大典,不在宫中举行,而是在太庙举行。还有什么比俘虏一国之主,祭祀列祖列宗更有牌面的?

  由锦衣卫在太庙的御道东西两侧设仪仗,东西而立。

  宫廷内负责礼乐的教坊司在仪仗之南,也按东西两侧陈设大乐,北向而立。

  负责献俘仪式的鸿胪寺在太庙前设两名赞礼官员,东西相向而立。设承制官一员于太庙前的东侧,面西而立。

  在承制官员稍南另设宣制官一员,面西而立。

  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排班。

  太庙前御道东侧设摆放露布(捷报檄文)的大案,并设宣展官一员,展示官二员。

  刑部献俘官位于太庙前御道东侧稍南的位置,面西而立。

  献俘将校则位于太庙前御道西侧稍南的位置,面北而立,大典还在御道之南稍东的位置上设有专门进献露布的官员。

  朝暾正(太阳旭日升起之时),大典正式开始。

  引礼官引导文武百官东西序立,并引导进献露布官员手捧捷报放置于大案之上,退回就位。

  之后将校押着俘虏来到太庙前,并在西边的武官班次后站好,这时钟声大响,大正皇帝麟德帝,盛装出现在太庙的时候,钟声停止。

  鸿胪寺官员来到御驾之前,跪拜奏请麟德皇帝乘上肩与,此时礼乐奏响,麟德帝来到太庙楼上升座后乐止。

  将校鸣鞭静场,全场肃穆。

  赞礼官高声赞唱:“进!”

  进献露布(捷报的檄文)的官员面向太庙楼上的麟德帝行四拜礼,礼乐再次奏响,平身后声乐止。

  赞礼官赞唱:“进露布!”

  声乐起,执事官员举案,放置于太庙前中道,声乐止。

  赞礼官赞唱:“宣露布!”

  宣展官员跪,平身之后宣展官与展示官前往案前取露布,并跪宣露布,宣读完毕后放置于案,退回就位后行四拜礼,平身后乐止。

  执事官将大案举起,重新安置于御道之东,引礼官引导献露布等官退出。

  赞礼官赞唱:“献俘”!

  至此,繁琐的献俘仪式,才推进到将俘虏献上。

  金国皇帝完颜乾坤,此时已经被验明正身,身穿金国帝王盛装,双手捧着金国传国玉玺,面朝太庙楼上的麟德帝下拜。

  刑部尚书上前奏事,奏明俘虏身份、年龄...这些年做了多少善恶之事,几次入侵大正疆土,请求天子定夺完颜乾坤之罪。

  这时夏守忠手捧圣旨出来:“有旨,所获俘虏,完颜乾坤封为归正侯,赐宅、侍女、侍卫,其余俘虏着刑部看押审判。”

  完颜乾坤面如死灰的下拜谢恩。

  完颜乾坤很清楚,整个金国的俘虏,除了他可活,余者说是看押刑部审判,实际上...难逃菜市口斩首。

  而他这个金国皇帝,不,大正的归正侯,被赐宅、侍女、侍卫,这一生与坐牢没什么区别,再无自由。

  整个金国皇族、贵族,至此只剩下他一个人,成为吉祥物...需要他出现的场合出现,不需要他的时候,他就是囚徒。

  完颜乾坤也明白,他能够活着,不是他做了多少好事,也不是他没有对大正做出过伤害,而是...

  大正需要他活着,需要他...向大正敌对势力证明,归于大正不死。

  献俘过程中,完颜乾坤不曾有资格说一个字。

  献俘仪式结束时,由将校引导文武百官入班,面北而向立,赞唱:“排班!”

  众文武排班整齐侍立,为首致词的官员前往御道中央跪拜,并致献俘大典贺词。

  之后赞礼官赞唱:“拜礼!”

  礼乐奏响,文武百官向皇帝行五拜三叩头礼,平身后乐止。

  鸿胪寺官员跪奏:“礼毕!”

  礼乐再次奏响,圣驾起身离去,乐止。

  文武百官按照次序退场。

  这个时候,依旧不是献俘仪式的真正结束。

  大典后的次日行开读礼。

  第三日文武百官则上表庆贺,由鸿胪寺派官员在早朝时将贺表送至御前宣读。

  这才算是献俘大典的流程的真正结束。

  贾范全程看在眼里,不得不感慨泱泱华夏,文明传承不止,什么事情都是有规有矩,繁琐而又体现王朝的传承礼仪。

  虽然繁琐,却不让人感觉疲累,反而每个人都是神采奕奕...毕竟,这一次献俘,必然载入史册,千古流传!

  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留下一名...

  幸运的是鸿胪寺官员,全程主持这一次仪式...他们算是蹭了献俘的幸运,名字...必然载入史册。

  贾范居于武官之首,献俘典礼结束,贾范先行离去,还没走多远,就被人叫住:“王兄慢行,小王有礼了。”

  先行追来的是水溶,北静郡王。

  贾范认识水溶...

  说起来,贾范也有些感慨,几年前,他没有觉醒系统的时候,可以说...想尽一切办法结交人脉,苦读诗书,想要出人头地。

  那时候的水溶,就是贾范要...抱的大腿之一。

  奈何,他一介宁府庶子,堂堂大正王爵水溶,没有将他放在眼中,哪怕那时候他才名满神京,也没换来水溶正眼相看。

  那时候贾范才明白,在水溶这等人物面前,所谓才名...不堪一提。

  自那之后,贾范才熄了抱水溶大腿的心思。

  现如今...

  水溶客客气气的在自己面前抱拳躬身行礼,让贾范也有些唏嘘:“王兄有何见教?”

  现在贾范谁都不想结交,也不想与谁虚与委蛇,现在贾范只想回去,去见自己那位,大婚相处不足三日的娇妻。

  水溶这个时候笑容亲和,说话很柔:“宁国府与北静郡王府世代交好之族,小王想要设宴为王兄接风洗尘。”

  水溶年龄并不大。

  比贾范小了两三岁,还是一个少年人,却已经言谈举止,比社会之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中年人还要不凡。

  就好比贾宝玉,贾琏还有贾蓉,别看他们一个比一个纨绔,一个比一个不堪...但是出门在外,礼仪规整,言谈举止很有风范。

  贵族子弟,都是自幼得以培养,出门在外代表着家族脸面。

  就算是贾范,记事起,也被教授各种礼仪...

  甚至,还被教导站姿、坐姿...

  贾范笑言:“王兄当知,本王虽然凯旋而归,却要安置十万俘虏,还要整顿烈焰营、禁军北营,若有闲暇,本王设宴邀请王兄又何妨?”

  水溶知道,他这是被婉拒了。

  “如此,小王等待王兄闲暇那日。”

  水溶再次一礼,告辞离去。

  贾范刚要离开,忠顺王也是前来与贾范交谈一会儿,之后是文武百官大部分,前来恭贺。

  贾范一一应对,与百官告辞离开,秦业刚来见面,还没说话,夏守忠骑着马而来:“忠勇王爷,天子有请...”

  贾范只能向秦业拱手:“这两日小婿得了时间,必带着王妃回门。”

  秦业笑道:“也不必麻烦,王妃有孕八月有余,接近九个月,还是不要奔波的好。”

  贾范头脑一懵。

  自家小媳妇儿,有孕快九个月了?

  那岂不是他离开的时候...?

  我这是要当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