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的乡间时光,像一首舒缓纯净的田园诗,缓缓流淌而过。
沈清越彻底融入了这里简单却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孩子们吃饱穿暖已是不易,但他们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沈老师”的喜爱。
不知从哪天起,孩子们开始偷偷从家里带来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她。有时是一个还温热的煮鸡蛋,有时是一小块舍不得吃的腊肉,小心翼翼地塞进她的手里,然后红着脸跑开。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杨誉和徐智雅这两个“死对头”似乎较上了劲。
杨誉某天竟然偷偷把他家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给抱来了学校,藏在角落,得意洋洋地想送给沈清越加餐。徐智雅见状不甘示弱,下午居然也把她家养的一只肥鸭子给撵了过来!
于是,原本书声琅琅的校园里,时不时就响起嘹亮的鸡鸣和嘎嘎的鸭叫,把校长和老师们弄得哭笑不得。沈清越看着两个小家伙一脸“求表扬”的神情,又是感动又是好笑,赶紧让他们把鸡鸭送回家,耐心解释老师不能收这么贵重的礼物。
那个调皮大王何乐,直接把家里的大黄狗“大哥”牵来了,非让沈清越摸,还一本正经地介绍:“沈老师,这是我拜了把子的大哥!上次村口二狗子想咬我,我大哥冲上去就把它赶跑了!可厉害了!”
他那副小大人的模样,逗得沈清越前仰后合,脸上露出了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毫无阴霾的纯真笑容。
她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何乐搂着大黄狗脖子、一脸骄傲的样子,配文“拜了把子的大哥”,发到了微博上。这条微博瞬间引发了粉丝们的爆笑和热议,
#沈老师乡村奇遇记# 又上了热搜。
离别的日子终究还是到了。临走前一晚,沈清越独自坐在校园的旗杆下,抬头望着深邃的夜空。
这里的星星似乎比城市里多得多,亮得多,银河清晰可见。四周是蛙鸣虫唱,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香气,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安心和平静。
这时,校门口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沈清越望过去,借着月光,看到三个小脑袋鬼鬼祟祟地探了出来——是杨誉、徐智雅和何乐。
“进来吧,看到你们了。”沈清越笑着招手。
三个孩子扭扭捏捏地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一时都有些沉默。
“怎么了?舍不得老师?”沈清越轻声问。
徐智雅点点头,小声说:“沈老师,你明天真的要走了吗?”
“嗯,老师还有别的工作要做。”
何乐吸了吸鼻子,突然问:“沈老师,你的名字真好听。是谁起的呀?”
沈清越笑了笑,反问道:“那你们的名字呢?谁起的?有什么意思吗?”
徐智雅抢先说:“我的名字是村里以前唯一的大学生叔叔起的!他说‘智’是有智慧,‘雅’是有礼貌!爸爸妈妈说让我好好学习,让我的人跟名字一样好!”
杨誉挠挠头:“我……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爸爸妈妈就说希望我有出息,让别人都夸奖我。”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懵懂的沉重。
何乐立刻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是我爸给我起的!他说我是他的大宝贝,要我快快乐乐的一辈子!所以叫何乐!”他说着,声音却低了下去,“可是……我现在不快乐。”
沈清越心头一软:“为什么呀?”
三个孩子互相看了看,杨誉小声说:“因为沈老师要走了……我们……我们听到你和校长说话了……”
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了。孩子们的情感直接而浓烈,说着说着,三个小脑袋都低了下去,小声地抽泣起来。
徐智雅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杨誉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连最皮的何乐也用手背使劲擦着眼睛。
沈清越的眼眶也湿润了。她将三个孩子揽进怀里,轻轻拍着他们的背,心里酸涩不已。
第二天,离别的时刻还是来了。
孩子们仿佛有预感,早早地就等在学校,看到她提着行李出来,顿时哭作一团,纷纷扑上来抱住她的腿和胳膊,哭喊着:“沈老师不要走!”
“再陪陪我们吧!”
“老师……”
这些孩子里,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他们的情感依赖来得更加猛烈和不舍。
这场面让所有老师都红了眼眶。
沈清越强忍着泪意,蹲下来,挨个擦着他们的眼泪,柔声说:“乖,不哭了。老师有礼物留给你们,就放在你们的教室里,现在回去拆开好不好?”
孩子们将信将疑,但礼物总是有吸引力的。大部分孩子被老师们哄着劝着,一步三回头地往教室走去。
只有杨誉、徐智雅和何乐这三个“小大人”站在原地没动,他们似乎知道,一旦走回教室,就真的再也见不到沈老师了。
沈清越又哄又保证,说了好久,三个孩子才眼泪汪汪地、慢吞吞地挪回了教室。
趁着这个间隙,沈清越迅速坐进了前来接她的车。车子发动,驶离学校。
身后,教室里爆发出更大的哭声,孩子们冲出来,追着车子跑了好远好远……
车上,沈清越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她平静了一会儿,拿出手机,开始联系A。
她以个人的名义,向这所山区小学捐赠了一笔足以彻底改善他们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款项。指定用于:为所有孩子购置全新的文具、校服和课外书籍;全面翻新校舍,完善教学设施;设立一项专门的助学基金,确保包括杨誉、徐智雅、何乐在内的十八个她特别关注的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直至高中甚至大学。
款项由基金会和学校共同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绝不被家庭挪作他用。
这是她能做到的,最实际也最长久的告别与守护。
车子驶出大山,城市的轮廓渐渐清晰。
现在,她该回去了。
回到属于她的战场。
沈清越彻底融入了这里简单却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孩子们吃饱穿暖已是不易,但他们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沈老师”的喜爱。
不知从哪天起,孩子们开始偷偷从家里带来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她。有时是一个还温热的煮鸡蛋,有时是一小块舍不得吃的腊肉,小心翼翼地塞进她的手里,然后红着脸跑开。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杨誉和徐智雅这两个“死对头”似乎较上了劲。
杨誉某天竟然偷偷把他家唯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给抱来了学校,藏在角落,得意洋洋地想送给沈清越加餐。徐智雅见状不甘示弱,下午居然也把她家养的一只肥鸭子给撵了过来!
于是,原本书声琅琅的校园里,时不时就响起嘹亮的鸡鸣和嘎嘎的鸭叫,把校长和老师们弄得哭笑不得。沈清越看着两个小家伙一脸“求表扬”的神情,又是感动又是好笑,赶紧让他们把鸡鸭送回家,耐心解释老师不能收这么贵重的礼物。
那个调皮大王何乐,直接把家里的大黄狗“大哥”牵来了,非让沈清越摸,还一本正经地介绍:“沈老师,这是我拜了把子的大哥!上次村口二狗子想咬我,我大哥冲上去就把它赶跑了!可厉害了!”
他那副小大人的模样,逗得沈清越前仰后合,脸上露出了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毫无阴霾的纯真笑容。
她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何乐搂着大黄狗脖子、一脸骄傲的样子,配文“拜了把子的大哥”,发到了微博上。这条微博瞬间引发了粉丝们的爆笑和热议,
#沈老师乡村奇遇记# 又上了热搜。
离别的日子终究还是到了。临走前一晚,沈清越独自坐在校园的旗杆下,抬头望着深邃的夜空。
这里的星星似乎比城市里多得多,亮得多,银河清晰可见。四周是蛙鸣虫唱,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香气,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安心和平静。
这时,校门口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沈清越望过去,借着月光,看到三个小脑袋鬼鬼祟祟地探了出来——是杨誉、徐智雅和何乐。
“进来吧,看到你们了。”沈清越笑着招手。
三个孩子扭扭捏捏地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一时都有些沉默。
“怎么了?舍不得老师?”沈清越轻声问。
徐智雅点点头,小声说:“沈老师,你明天真的要走了吗?”
“嗯,老师还有别的工作要做。”
何乐吸了吸鼻子,突然问:“沈老师,你的名字真好听。是谁起的呀?”
沈清越笑了笑,反问道:“那你们的名字呢?谁起的?有什么意思吗?”
徐智雅抢先说:“我的名字是村里以前唯一的大学生叔叔起的!他说‘智’是有智慧,‘雅’是有礼貌!爸爸妈妈说让我好好学习,让我的人跟名字一样好!”
杨誉挠挠头:“我……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爸爸妈妈就说希望我有出息,让别人都夸奖我。”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懵懂的沉重。
何乐立刻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是我爸给我起的!他说我是他的大宝贝,要我快快乐乐的一辈子!所以叫何乐!”他说着,声音却低了下去,“可是……我现在不快乐。”
沈清越心头一软:“为什么呀?”
三个孩子互相看了看,杨誉小声说:“因为沈老师要走了……我们……我们听到你和校长说话了……”
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了。孩子们的情感直接而浓烈,说着说着,三个小脑袋都低了下去,小声地抽泣起来。
徐智雅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杨誉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连最皮的何乐也用手背使劲擦着眼睛。
沈清越的眼眶也湿润了。她将三个孩子揽进怀里,轻轻拍着他们的背,心里酸涩不已。
第二天,离别的时刻还是来了。
孩子们仿佛有预感,早早地就等在学校,看到她提着行李出来,顿时哭作一团,纷纷扑上来抱住她的腿和胳膊,哭喊着:“沈老师不要走!”
“再陪陪我们吧!”
“老师……”
这些孩子里,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他们的情感依赖来得更加猛烈和不舍。
这场面让所有老师都红了眼眶。
沈清越强忍着泪意,蹲下来,挨个擦着他们的眼泪,柔声说:“乖,不哭了。老师有礼物留给你们,就放在你们的教室里,现在回去拆开好不好?”
孩子们将信将疑,但礼物总是有吸引力的。大部分孩子被老师们哄着劝着,一步三回头地往教室走去。
只有杨誉、徐智雅和何乐这三个“小大人”站在原地没动,他们似乎知道,一旦走回教室,就真的再也见不到沈老师了。
沈清越又哄又保证,说了好久,三个孩子才眼泪汪汪地、慢吞吞地挪回了教室。
趁着这个间隙,沈清越迅速坐进了前来接她的车。车子发动,驶离学校。
身后,教室里爆发出更大的哭声,孩子们冲出来,追着车子跑了好远好远……
车上,沈清越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她平静了一会儿,拿出手机,开始联系A。
她以个人的名义,向这所山区小学捐赠了一笔足以彻底改善他们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款项。指定用于:为所有孩子购置全新的文具、校服和课外书籍;全面翻新校舍,完善教学设施;设立一项专门的助学基金,确保包括杨誉、徐智雅、何乐在内的十八个她特别关注的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直至高中甚至大学。
款项由基金会和学校共同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绝不被家庭挪作他用。
这是她能做到的,最实际也最长久的告别与守护。
车子驶出大山,城市的轮廓渐渐清晰。
现在,她该回去了。
回到属于她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