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戴隐设死局!吴融一眼看穿,锁定日谍真身!-《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林志明接到电话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放下话筒,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档案科里,几个老油条正凑在一起喝茶看报,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纸张霉变和劣质茶叶混合的慵懒气味。

  听到动静,其他人投来好奇的目光。

  “林文员,吴顾问找你?”

  一个油头粉面的同事阴阳怪气地说,“你可真是有福气,那位可是直接对校长负责的大人物。”

  林志明没理会这些冷嘲热讽,整理好有些发皱的衣领,快步走向吴融的办公室。

  他敲门,听到“进来”后推门而入。

  办公室里,吴融正站在窗前,背对着门。

  秘书小陈和小李一左一右,像两尊门神。

  “林文员,把门关上。”

  吴融的声音很平静。

  林志明照做,站在门边,有些拘谨。

  “昨天那八十万发子弹的事,你跟任何人说了吗?”

  “没有!”

  林志明立刻摇头,“一个字都没说。”

  吴融转过身,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

  “很好。”

  吴融走到书桌前,从抽屉里取出那份“红雀”案的卷宗。

  “这份卷宗,你在档案科见过吗?”

  林志明接过卷宗,翻看几页,点点头。

  “见过,去年下半年开始立案的,戴局长亲自负责。”

  “你觉得这份卷宗,有问题吗?”

  林志明的手指停在某一页上。

  他犹豫了片刻,抬起头。

  “有。”

  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审讯笔录的卷尾缺了三页,几份关键文件的传阅记录被人抽走了,用的是低密级文件的归档页码伪造的序号,想蒙混过关。”

  小陈记录的笔尖在纸上顿了一下。

  “你怎么看出来的?”

  “档案科每份卷宗的页眉都有水印编号,伪造的这几页,水印的位置偏了半毫米。”

  林志明推了推眼镜,语气十分肯定。

  吴融点点头。

  “回去吧,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林志明愣了一下,转身离开。

  门关上的瞬间,吴融看向小陈和小李。

  “你们俩也出去,给我两个小时,不要让任何人打扰我。”

  小陈迟疑了一秒。

  “吴顾问,戴局长交代过——”

  “我知道。”

  吴融打断他,“我只是需要安静地看些文件,两个小时后你们就能进来了。”

  小陈和小李对视一眼,最终还是退了出去。

  办公室内,吴融拉上窗帘,关掉电灯。

  黑暗中,他闭上眼睛。

  “系统。”

  “将案的全部情报输入【全国战略沙盘】。”

  “启动最高级别推演。”

  【指令确认。】

  【精神能量-800点。】

  【启动中……】

  幽蓝色的三维沙盘在他脑海中轰然展开。

  南京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建筑,都被精确还原。

  吴融开始输入数据。

  被泄露的机密文件清单,十七份。

  泄密时间节点,从1935年3月到1937年1月。

  军统破获的三个外围联络点坐标。

  已排查的可疑目标名单,一百三十二人。

  每一条信息都化作光点,在沙盘上闪烁。

  【数据录入完成。】

  【开始模拟推演……】

  沙盘上,无数条代表着情报流动的光线开始移动。

  它们从军事委员会大院内的不同位置出发,向外辐射。

  但很快,系统给出第一个结论。

  【警告:已破获的三个联络点,均为低价值目标。】

  【推演结果显示,这三个联络点与核心情报传递路径无关。】

  沙盘上,那三个被军统破获的红色光点黯淡下去。

  吴融没有意外。

  戴隐给他的卷宗,果然只是一堆障眼法。

  “忽略已破获联络点,重新推演。”

  【指令确认。】

  【启动深度模拟……】

  沙盘上的光线重新汇聚。

  这一次,系统不再分析那些外围联络点,而是直接追踪情报本身的流动轨迹。

  十七份被泄露的机密文件,它们的传阅记录被系统强行调取出来。

  一个个黄色的光点,在沙盘上亮起。

  每个光点代表一个接触过这些文件的人。

  光点之间,无数条细线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络。

  【分析中……】

  【根据时间差、地理位置、人员活动半径综合计算……】

  【筛选出高频交汇节点。】

  沙盘上,大部分光点和连线逐渐黯淡。

  只剩下七个光点,闪烁得格外频繁。

  它们分别位于:

  军事委员会西侧副楼二层,三个光点。

  城南剪子巷,一个光点。

  下关码头仓库区,一个光点。

  日本领事馆附近的法国餐厅,一个光点。

  城北鼓楼医院,一个光点。

  【推演完成。】

  【结论:“红雀”的活动路径呈现明显规律性。】

  【每次情报传递前,目标必定在以下三个地点之一出现:西侧副楼、剪子巷、下关码头。】

  吴融的手指在虚空中点向西侧副楼的那三个光点。

  【目标一:李明远,军事委员会机要科科员,负责文件归档。】

  【目标二:钱宏达,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少校参谋,负责作战计划审核。】

  【目标三:赵国栋,军事委员会后勤部文员,负责物资调配记录。】

  三个人的资料,详细地展现在吴融眼前。

  “进一步分析,锁定最高嫌疑目标。”

  【指令确认。】

  【交叉验证中……】

  沙盘上,那三个黄色光点开始变化。

  代表李明远的光点,逐渐变淡。

  【排除理由:其接触文件类型单一,均为已归档的低密级文件,不符合泄密文件特征。】

  代表赵国栋的光点,也开始黯淡。

  【排除理由:其活动轨迹固定,无异常出行记录,且与已知联络点无空间交集。】

  最后,只剩下钱宏达的光点,闪烁得越来越亮。

  【目标锁定:钱宏达。】

  【嫌疑指数:92%。】

  【关键证据:】

  【1.其接触的十七份泄密文件中,有十四份经过其手审核或转递。】

  【2.其活动轨迹与城南剪子巷、下关码头存在高频交集。】

  【3.其在泄密时间节点前后,均有不明原因的单独外出记录。】

  吴融的眼神变得冰冷。

  找到了。

  “继续模拟,生成完整情报传递路径。”

  【指令确认。】

  【精神能量-300点。】

  沙盘上,一条完整的红色路径,缓缓浮现。

  从军事委员会西侧副楼出发,经过城南剪子巷的一家茶馆,再到下关码头的仓库,最终……

  路径的终点,不是日本领事馆。

  而是长江边的一艘挂着英国旗的商船。

  【警告:检测到异常。】

  【“红雀”的情报传递终点,并非日本驻南京的已知情报机构。】

  【推测:目标可能隶属于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情报部,或关东军直属谍报机关。】

  吴融的拳头缓缓握紧。

  这不是普通的情报搜集。

  “分析获取情报的类型和目的。”

  【分析中……】

  沙盘上,那十七份被泄露的文件清单,被重新投影出来。

  《长江下游防务部署图》

  《南京周边军事设施分布》

  《国军第88师作战序列》

  《中央军校学员名册》

  《军事委员会核心人员通讯录》

  ……

  吴融的瞳孔微微收缩。

  这些情报,不是为了常规军事行动准备的。

  它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

  都与南京城的防御体系和核心人员有关。

  “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要碾过来吗……”

  吴融的内心泛起一丝寒意,但旋即被更坚决的杀意取代。

  “系统,推演日军如果掌握这些情报,最可能采取的行动。”

  【指令确认。】

  【战争推演模块启动……】

  【模拟中……】

  沙盘上的视角骤然拉高。

  整个华东地区的军事态势,清晰地展现出来。

  日军在上海的兵力部署,在杭州湾的舰队集结,在苏北的后勤囤积……

  一条条代表着日军进攻路线的红色箭头,从不同方向,刺向南京。

  【推演结果:】

  【如日军掌握以上情报,其对南京发动突袭的成功率将提升47%。】

  【预计战役时长将缩短三分之一。】

  【国军伤亡人数将增加60%以上。】

  吴融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

  “红雀”的任务,是为即将到来的南京战役做准备。

  他睁开眼睛。

  黑暗的办公室内,只有窗帘缝隙透进的一丝光。

  墙上的钟,指向下午三点十分。

  两个小时,已经过去。

  吴融站起身,拉开窗帘。刺眼的阳光涌进来。

  他走到门边,打开门。

  小陈和小李立刻站直身体。

  “吴顾问,您……”

  “给戴局长打电话。”

  吴融的声音很平静。

  “就说,案子有眉目了。”

  小陈愣了一下,立刻转身去打电话。

  半小时后。

  戴隐的专车停在侍从室门口。

  他大步走进吴融的办公室,脸上带着不耐。

  “吴顾问,你说案子有眉目了?”

  戴隐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质疑。

  吴融没有废话,将一张折好的纸,用两根手指夹着,推到他面前。

  纸上,只有一个名字。

  钱宏达。

  戴隐拿起那张纸,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意外。

  “你确定?”

  “确定。”

  吴融又递过去一份手写的分析报告。

  报告很简洁,但每一条都直指要害。

  泄密文件与钱宏达的工作交集。

  钱宏达的异常外出记录。

  城南剪子巷茶馆的可疑之处。

  下关码头仓库的情报传递中转站推测。

  戴隐看完报告,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他摩挲着下巴,许久没有说话。

  “你怎么查到这些的?”

  “从卷宗里的漏洞反推。”吴融淡淡地说,

  “您给我的那份卷宗,虽然不完整,但恰恰是那些缺失的部分,暴露了真正的方向。”

  戴隐的眼神变得复杂。

  他本想用一个死局试探吴融的能力。

  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不仅没有知难而退,反而真的找到了突破口。

  而且,还是他们军统查了半年都没查出来的突破口。

  “钱宏达现在在哪?”

  “参谋本部,正常上班。”

  戴隐沉默了几秒。

  “我会派人盯着他。”

  “不够。”

  吴融打断他,“钱宏达只是一个传递者,他背后还有人。”

  戴隐的眉头皱起。

  “你的意思是……”

  “让他继续传递情报。”

  吴融的目光落在窗外。

  “我要顺藤摸瓜,把整条线都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