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戴隐深夜夺命call,致命试探!我一句话,让他乖乖递刀!-《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电话铃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响起,打破了夜的沉寂。

  吴融拿起听筒,放在耳边。

  “吴副官,我是戴隐。”

  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低沉,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道。

  吴融心头一紧,他知道这一刻迟早会来。

  “戴处长,您好。”

  他的声音平静。

  “听说吴副官最近有点忙,找寻旧物?”

  戴隐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一些私事,不劳戴处长费心。”

  “呵呵,吴副官的事,怎么能叫私事?”

  戴隐轻笑一声,“委员长器重你,你的事,就是党国的事。”

  吴融没有接话,只是握着听筒的手,微微收紧。

  “我们的人,去东北帮你‘找’了。

  还真找到些有趣的东西。”

  戴隐话锋一转,直接进入主题。

  “哦?

  戴处长有何发现?”

  吴融顺着他的话问。

  “奉天那边的档案,干净得像新洗的白纸。

  你入黄埔,到毕业,再到侍从室,一切都合乎规矩。

  唯独,中间那两年,你作为潜伏人员,情报一片空白。”

  戴隐顿了顿,“按理说,一个优秀的情报员,哪怕是潜伏,总会有些痕迹留下。

  可你,除了定期发回的几份‘无关紧要’的报告,就像凭空消失了。”

  吴融没有出声。

  “不过,空白的档案,往往意味着更有价值的东西。”

  戴隐继续说,“我们的人在天津,打听到了些旧闻。

  东北那几年,在关东军的铁蹄下,曾出现过一支抗日游击队,叫‘鬼影’。

  他们专门袭击关东军,神出没鬼。

  领头的,是个‘白面书生’。”

  吴融的呼吸平稳,没有表现出任何多余的情绪。

  “巧合的是,这支‘鬼影’的活动区域,正好在你档案中空白的那两年,也就是你‘潜伏’的区域。”

  戴隐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审视。

  “戴处长言下之意?”

  “白面书生,”戴隐吐出这四个字,“吴副官,你觉得这个外号,适合你吗?”

  吴融沉默。

  这是戴隐在直接试探。

  他没有直接承认,也没有否认。

  “戴处长明察。

  东北的苦寒之地,能活下来已属不易。

  至于‘白面书生’,民间传说,总有些添油加醋。”

  “是吗?”

  戴隐的声音里多了一丝冷意,“可日军的档案,却不这么认为。”

  吴融心头一跳。

  “我们通过特殊渠道,弄到了一份关东军情报二课的内部报告。

  一份被列为‘待销毁’的机密文件。”

  戴隐声音沉重,“报告里,详尽记录了‘鬼影’在1933年至1934年间,对日军造成的破坏。

  还有对那个‘白面书生’的分析。

  说他战术诡异,擅长伏击、骚扰与斩首,推测为黄埔毕业生。

  而且,报告里还特别提到,‘白面书生’曾多次与一位在奉天活动的神秘商人进行接触,获取物资和情报。

  日军怀疑,这个商人与重庆方面有联系。”

  “吴副官,这神秘商人,你认识吗?”

  戴隐的语气,仿佛不经意,却又带着一股凌厉的压迫感。

  吴融的大脑飞速运转。

  神秘商人?

  系统伪造的档案里并没有这一项。

  这是戴隐自己推测出来的,还是刘坤在东北搜集信息时,被吴融提前引导,通过某个“破绽”故意泄露出去的?

  他想起自己曾通过林泽辰放出寻物的消息,或许在寻找怀表的过程中,被军统的特务发现了自己特意布置的一些“线索”。

  看来,戴隐的人在东北不只是查阅档案,还在实地进行了一些“挖掘”。

  “东北的抗日义士多如牛毛,吴融当时身单力薄,能够求得援助,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至于那商人身份,当时并未深究。”

  吴融语气平淡,没有透露出更多的信息。

  这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给戴隐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电话那头,戴隐再次发出一声标志性的马哼。

  “很好。”

  戴隐的声音忽然变得意味深长,“一匹在雪地里刨食的独狼。

  吴副官,你很好。

  委员长身边,确实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吴融没有感到丝毫放松,反而心头一沉。

  戴隐的语气,不像是在赞赏,更像是在给一件新到手的工具估价。

  “戴处长谬赞,吴融愧不敢当。”

  “不是谬赞,是事实。”

  戴隐说道,“不过,独狼虽然凶猛,但在荒野里,也很容易饿死,或者被更强的野兽撕碎。

  你说对吗?”

  这句看似关怀的话,带着刺骨的寒意。

  “戴处长教诲的是。”

  “既然你在东北有这样的经历,想必也认识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有一些……我们官方不方便动用的渠道。”

  戴隐的话锋终于露出了真正的目的,“正好,我手里有一件棘手的事。

  华北那边,最近日本人的动作很大,我们的情报网几次碰壁。

  我需要一把锋利的刀,替我剜掉那里的钉子。”

  “多谢戴处长提携。”

  吴融的声音听不出波澜。

  “这既是提携,也是考验。”

  戴隐的声音彻底冷了下来,“我给你军统华北站的调动权限,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我要你在一个月内,给我一份关于日军在华北最新动向的准确情报。

  做好了,你‘白面书生’的故事,就彻底坐实了。

  做不好……”

  戴隐没有说下去,但威胁不言而喻。

  “就这样吧。

  我等你的好消息。”

  电话挂断。

  吴融放下听筒,整个人靠在椅背上。

  他赢了吗?

  不,他只是用一个精心编造的过去,为自己换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在。

  戴笠的怀疑并未消失,而是变成了一条更隐蔽、更致命的锁链,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他不再是被暗中调查的嫌疑人,而是被推到前台,置于聚光灯下的棋子。

  每一步,都在戴笠的注视之下。

  吴融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这场由戴笠主导的“考验”,既是陷阱,也是机会。

  他重新打开系统界面,调出情报网络管理模块。

  “南京之锋”的五个红色光点,在沙盘上显得更加清晰。

  他必须在戴笠的棋盘上,走出自己的棋路。

  【情报分析与预警模块检测到:日军情报网络,正在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渗透活动。

  目标:可能为华-北-伪-政-府-高-层,或涉及大规模物资转运。】

  一个巨大的红色预警,如同黑夜中的警钟,在吴融的意识深处拉响。

  华北。

  这正是戴笠为他设下的斗兽场。

  吴融的目光落在沙盘上,华北地图上,那些日军渗透的红色光点,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散。

  他需要尽快将“南京之锋”投入实战,获取更多的精神能量,解锁更高级别的系统功能。

  他必须加快速度。

  “系统,开启【战争推演】模块。”

  “目标:华北地区,日军渗透网络。

  寻找破局方案。”

  “指令确认。

  正在构建战场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