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引荐“天才”——陈默的首次亮相-《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

  党务调查科,电讯科。

  气氛压抑。

  几个戴着深度眼镜的译电员围着一张桌子,头顶的电灯将每个人的脸色都照得发白。

  桌子中央,平摊着一张电报纸。

  上面印着一串串毫无规律的五位数字码,像一群沉默的蚂蚁,嘲笑着所有试图理解它们的人。

  “不行,科长,所有常规破译法都试过了。”

  一个年轻的译电员摘下眼镜,用力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

  “德国人的‘恩尼格玛’,美国人的‘M-138’,甚至连北洋时期的一些老旧密码本都对了一遍,完全对不上。”

  电讯科科长钱斌的额头上全是汗。

  他盯着那份电报,感觉那些数字正在他眼前跳动、旋转,最后汇成一张巨大的嘲讽的脸。

  这份电报是三小时前截获的。

  发报地址,是孙传芳残部的控制区。

  信号微弱,断断续续,但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现在,它就是一张废纸。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股冷气先于人影灌了进来。

  钱斌一回头,看清来人,瞬间站直了身体。

  “处座。”

  整个电讯科的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鸦雀无声。

  杨立仁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吴融。

  他的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规律的、让人心头发紧的声响。

  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直接落在那张电报纸上。

  “结果呢?”

  杨立仁的声音不高,却让钱斌的后背又冒出了一层冷汗。

  “报告处座,还在……还在尝试。对方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加密方式,我们的人……”

  “我不想听过程。”

  杨立仁打断了他,语气变得严厉。

  “我只要结果。孙传芳那条老狗快要撑不住了,这份电报,很可能是他最后的求救信号,或者,是他的遗言。我要知道他到底在跟谁联络!”

  他转过头,看向一直沉默的吴融。

  “吴融,你是行动组的副组长,搞行动的人,脑子活。你来看看,有什么想法?”

  这句问话,既是询问,也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考校。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吴融身上。

  吴融走上前,拿起那份电报。

  他没有去看那些令人头疼的数字,而是先检查了纸张的边角,又闻了闻上面的油墨味。

  然后,他才装作认真地研究起那些编码。

  他当然知道,以他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破译。

  但他必须做出姿态。

  “处座,从数字排列的频率看,不像是军用密码。”

  吴融缓缓开口。

  “军用密码为了安全,会刻意避免高频词的出现。但这份电报里,‘’和‘’这两组数字,在短时间内重复了三次。这更像某种商业密码或者私人编码的习惯。”

  这番话半真半假,是他从系统给出的基础分析里摘出来的皮毛。

  但在外人听来,已经足够专业。

  钱斌的脸上露出一抹惊讶。

  他没想到这个搞行动的年轻人,对密码学也有涉猎。

  杨立仁的眼神动了一下。

  “说下去。”

  “我建议,可以从这个方向尝试。另外,我想带一份抄本回去。这里的环境太嘈杂,或许换个地方,能找到些灵感。”

  吴融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是一个合理的请求。

  杨立仁没有拒绝。

  “钱斌,给他抄一份。我给你们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后,我要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译文。”

  说完,他转身就走,没有半句多余的废话。

  ……

  废弃的仓库里。

  陈默拿着吴融递给他的电报抄本,整个人像是被点燃了。

  他的眼睛里放着光,手指在纸面上快速划过,嘴里念念有词。

  “不对,频率不对……不是简单的替换……这个结构,是变种的普莱菲尔密码,但是又加入了偏移量……”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吴融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他知道,一个真正的天才在工作时,是不需要任何外界干预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陈默的额头开始冒汗,他拿起铅笔,在一张草稿纸上飞快地书写、计算。

  那些在吴融看来如同天书的数字,在他的笔下,开始分解、重组,逐渐显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

  突然,陈默停下了笔。

  他抬起头,眼神亮得惊人。

  “队长,我解出来了!”

  他将一张写满了汉字的纸递给吴融,语气中带着无法抑制的兴奋。

  “这不是孙传芳发给任何军阀的。这是他通过一个瑞士商人的渠道,发给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的!”

  吴融接过译文,瞳孔微微收缩。

  【……军火枯竭,粮草断绝……愿以三座铁矿之两年开采权,换取贵国援助……请速与坂田将军接洽……】

  卖国!

  又是卖国!

  这些盘踞在这片土地上的毒瘤,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卖国家的血肉。

  陈默指着译文的末尾。

  “队长,你看这里。译文的最后,有几个无法解读的乱码。

  我推测,这应该是对方译电员的私人标记,或者是一种校验码。

  这种手法很独特,带着明显的个人习惯。

  如果下次再截获到这个标记的电文,我们就能立刻锁定发报人。”

  吴融看着陈默。

  这个年轻人,不仅破译了密码,还洞察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他的天赋,远超自己的想象。

  A级的评价,名副其实。

  ……

  杨立仁的办公室。

  吴融将一份文件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处座,幸不辱命。”

  杨立仁拿起文件,只看了一眼,就抬起了头,眼神中带着审视。

  “你破的?”

  “不是我。”

  吴融摇了摇头,语气平静。

  “处座,我之前跟您提过,我手下有个叫陈默的年轻人,在档案室工作。

  他对于数字和编码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直觉。

  我把抄本拿给他看,他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给出了这份译文。”

  吴融把功劳推得干干净净。

  他很清楚,在杨立仁面前,一个深不可测的下属,远不如一个懂得识人用人的下属来得安全。

  杨立仁盯着吴融看了足足有十几秒。

  他似乎想从吴融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但吴融的表情始终平静如水。

  “他甚至还指出了电文末尾的几个乱码,可能是对方译电员的私人标记。”

  吴融补充了一句。

  杨立仁的眉毛挑了一下。

  这就不是运气能解释的了。

  这需要真正的天赋和洞察力。

  “把他叫来。”

  杨立仁的语气不容置疑。

  十五分钟后。

  陈默第一次走进这间象征着党务调查科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他有些紧张,身体绷得笔直。

  “你就是陈默?”

  杨立仁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像一头审视猎物的猛兽。

  “是,处座!”

  “吴融说,你破译了这份电报?”

  “是……是的。

  我以前对商业密码学很感兴趣,这份电报的加密方式,和一种德国的老式商业密码很像,只是做了一些改动……”

  陈默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杨立仁忽然打断他。

  “你认为,他们的改动,是高明,还是愚蠢?”

  这个问题很刁钻。

  陈默愣了一下,但他很快反应过来。

  “愚蠢。”

  他回答得很干脆。

  “他们为了增加复杂性,强行加入了一组毫无意义的置换,

  反而破坏了密码本身的对称性,留下了固定的规律。这是业余爱好者的做法。”

  杨立仁的眼中,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赞许。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天赋,还有胆识。

  “很好。”

  杨立仁站起身,走到陈默面前。

  “从今天起,你不用回档案室了。

  去电讯科报道,钱斌会给你安排一个独立的位置。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要你盯死所有可疑的电波。

  我要让那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说的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地传到我的耳朵里!”

  陈默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彻底改变了。

  他看向吴融,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吴融只是对他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走出杨立仁的办公室,南京城的喧嚣重新涌入耳中。

  陈默跟在吴融身后,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

  “队长,我……”

  “记住你的使命。”

  吴融打断了他,声音压得很低。

  “你的战场在电波里。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最敏锐的耳朵。

  任何与‘北方贸易公司’、‘三井物产’,以及任何与日本人有关的可疑电文,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是!队长!”

  陈默的回答,斩钉截铁。

  吴融抬头看了一眼党务调查科那栋灰色的建筑。

  他成功地将自己的一枚棋子,放到了敌人棋盘上最关键的位置。

  这张无形的谍影网络,终于有了它最重要的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