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楼上的急诊与无声的守护-《韩教官的专属小迷糊》

  和林潇南在咖啡馆分开后,苏晴本着“给爸妈一个交代”的心态,去赴了那个相亲饭局。

  结果可想而知,对方条件不错,但言谈间充满了莫名的优越感,一顿饭吃得苏晴味同嚼蜡。心情郁闷地回到公寓,她感觉有些疲惫,早早便睡下了。

  谁知到了半夜,苏晴的小腹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绞痛,疼得她冷汗直冒,在床上蜷缩成一团。她强撑着摸到手机,第一个念头不是打给远方的父母让他们担心,而是直接拨给了楼下的林潇南。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被接起,传来林潇南带着睡意的声音:“喂,苏晴?”

  “潇南……”苏晴的声音虚弱不堪,“我……我肚子好痛……”

  林潇南的睡意瞬间吓跑了:“你等着!我们马上上来!”她立刻挂了电话,慌乱地推醒身边的韩彻,“韩彻!快醒醒!苏晴在楼上,说肚子很痛!”

  韩彻几乎是瞬间清醒,眼神锐利起来。他一边迅速起身穿衣,一边沉声问:“具体什么症状?”

  林潇南复述了苏晴的情况。韩彻听完,眉头紧锁:“听起来像是急腹症,不能耽搁。直接去医院急诊,你让她准备好医保卡身份证,我们一分钟就到。”

  他的冷静果断像定海神针,让林潇南慌乱的心安定下来。她套上外套,韩彻已经拿好了车钥匙和手机。两人甚至连拖鞋都没换,直接冲出门,快步跑上楼梯。

  敲开苏晴的房门,只见她脸色惨白,几乎无法站立。韩彻二话不说,一把将苏晴打横抱起,沉稳快速地下了楼。林潇南紧跟其后,锁好苏晴的房门,拿上她的包和证件。

  夜晚的道路空旷,韩彻车开得又快又稳,一路疾驰向最近的三甲医院急诊中心。

  挂号、分诊、候诊……急诊室里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充斥着消毒水的气味和压抑的呻吟声。

  苏晴疼得蜷缩在候诊区的椅子上。林潇南紧紧握着她的手,不停地安慰她。

  韩彻则一直沉默地站在一旁,身形挺拔。他敏锐的目光扫视着周围,留意着叫号屏幕,偶尔上前和护士沟通几句,言简意赅,却总能得到最有效的信息。

  他去接了杯温水,递给林潇南,示意她喂苏晴喝一点。

  经过初步检查,医生诊断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刻手术。

  听到“手术”两个字,苏晴吓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无助地看向林潇南。林潇南也慌了神。

  “医生,手术风险大吗?术后恢复要多久?”韩彻上前一步,冷静地向医生询问细节。

  医生详细解释后,韩彻看向苏晴,声音不高,却带着力量:“小手术,不用担心。医生经验丰富。我们就在外面。”

  他的镇定感染了苏晴和林潇南。苏晴被推进手术室后,林潇南靠在走廊墙壁上,腿有些发软。韩彻走过去,揽住她的肩膀。

  “别担心。”他低声说。

  等待的时间漫长。林潇南靠在韩彻怀里,听着他平稳的心跳,焦虑慢慢平复。

  她抬头看着韩彻坚毅的侧脸,想起他从接到电话到现在的每一个举动——果断、冷静、可靠。在她和苏晴都慌乱时,他像最坚实的后盾,无声地安排好一切。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苏晴被推回病房观察。麻药劲没过,她昏昏沉沉地睡着。

  林潇南和韩彻守到天快亮。看到苏晴情况稳定,两人才松了口气。韩彻办理了住院手续,又买了早餐回来。

  苏晴需要住院观察几天。因为她家人不在本地,林潇南自然承担起了主要照顾的责任。

  韩彻毫无怨言地成为了最强后勤保障。他每天准时接送林潇南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

  知道医院伙食清淡,他特意在家里用小炖盅熬了软糯的米粥、清淡的汤品,让林潇南带去给苏晴。

  “哇,潇南,这粥熬得真好,米都开花了。”苏晴喝着温热的粥,感慨道,“韩教官真是面冷心热,手艺还这么好。”

  林潇南笑着点头:“嗯,他其实很细心。” 看着苏晴一天天好转,她心里也踏实不少。

  这次意外,让楼上楼下的关系更加紧密。苏晴出院回家后,还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林潇南每天下班后,都会先上楼去看看她,帮忙收拾一下,或者只是陪她说说话。韩彻有时也会跟着上去,帮忙换换灯泡、修修家电这些小问题。他话不多,但行动力十足。

  一天晚上,林潇南在苏晴家帮她整理完东西下楼回家,发现韩彻正站在厨房里,对着手机研究着什么。

  “看什么呢?”林潇南凑过去。

  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几种不同的汤谱:鲫鱼豆腐汤、山药排骨汤、红枣乌鸡汤……

  “苏晴不是恢复期需要营养吗?光喝白粥也不行。”韩彻头也不抬地说,手指滑动着屏幕,神情专注得像在研究战术部署。

  林潇南心里一暖,从后面抱住他的腰,脸贴在他宽阔的背上:“韩教官,你怎么这么好。”

  韩彻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任由她抱着,只是耳根微微泛红,含糊地应了一声:“……顺手的事。”

  这一刻,林潇南忽然觉得,所谓的“家庭”感,并不一定需要一个小生命来填充。像现在这样,彼此扶持,能将对方的亲友也纳入照拂的范围,这种延伸的、温暖的联结,同样构成了扎实而安稳的生活底色。

  看着韩彻为她身边的人默默付出的样子,她心中关于“孩子”的那个结,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又松动了一些。或许,顺其自然,享受当下这种踏实和温暖,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