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亮剑:从金陵保卫战开始》

  随着第三十九旅团的大部被歼,不多日,晋城也宣告光复。

  这也意味着,鬼子在晋东南的统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此时,残存在晋东南的鬼子势力被扫清,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你们这就要走吗?”

  得知赵有光和董胜武即将率领自己的部队离开,旅长的心中顿时有些不舍。

  对于眼前这样一支强有力的作战部队,他真的是满满的不舍对方离开。

  “长官,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也没有留在这里的必要了。”

  看出对方有挽留自己等人的心思,赵有光摇了摇头说道。

  实际上,韩冰也确实曾经考虑过在晋东南是否能够安插一支部队,可经过深思熟虑后,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原因很简单,晋东南是八路军的地盘,忽然在人家的地界上塞进去一支陌生的武装力量,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嫌隙。

  最后韩冰还是决定,先把当前自己已经占据的晋西南地区巩固好再徐徐图之。

  “好吧!”

  眼见对方去意已决,旅长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于是,在陈旅长以及周围所有八路军官兵的欢送下,两个人带着自己的队伍踏上了返回运城的道路。

  实际上,八路军在观察三百师的同时,三百师何尝也不是在观察着他们。

  光是在接触的这段时间记录的笔记以及照片和影像,就塞满了小半辆卡车。

  “老赵,你怎么看八路军这支队伍?”

  坐在装甲车上的赵有光看着和自己一块搭乘的董胜武问道。

  “装备落后,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至少战斗意志这方面,比起绥晋军和中央军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董胜武仅仅思索了片刻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回答。

  “和我想的差不多!”

  赵有光点了点头。

  “如果他们的装备能够再好一点的话,假以时日,必定会发展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你有没有发现,尽管此时这个国家已经处于全民抗战的状态,但是国内的百姓对于他们自己的军队仍旧保持着一种畏惧的态度!”

  “尤其是我们在武城作战的时候,当地的百姓见到山城的军队开过,全都躲得远远的,看那架势,恨不得让自己多生两条腿的模样!”

  回想起来到西山之前在行军途中亲眼目睹、亲耳听闻的种种情形,赵有光不禁摇了摇头。

  外敌当前,然而山城的军队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却依旧处于十分恶劣的状态,这实在令人感到痛心。

  可以说,此时此刻的山城虽然口头上高举着全民抗战的大旗,但实际所作所为仍旧是沿袭以往的老一套做法,毫无新意可言。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想要打胜仗简直比登天还难!

  实际上,当三百师进入西山地区之后,也同样遭遇了当地百姓因为恐惧心理而不敢与他们接触的问题。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三百师一直保持着优良的军纪,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总算初步在当地与群众之间建立起了信任关系。

  当他们抵达八路军盘踞的晋东南区域后,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情况与山城统治区相比,简直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军民同心!

  没错,正是军民同心!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当地群众和八路军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他们亲眼目睹了在高平伏击战期间,那些普通百姓表现得有多么英勇无畏。

  面对前线战场上横飞的枪林弹雨,他们毫不畏惧,勇敢地为正在奋勇杀敌的八路军战士来回运送物资补给以及转移伤员。

  这种场景是在他们以往参与的战斗中从未见过的,也足以证明八路军在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基础是多么的雄厚坚实。

  “也难怪师座放弃了在晋东南安插部队的想法!”

  赵有光和董胜武不禁感慨道。

  要是非要往晋东南硬安插部队,恐怕到时候自己部队的一举一动,从此都要处于当地八路军军民的监视之下了!

  等到两人率领部队回到运城之后,迅速将在晋东南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悉数交给了韩冰。

  “辛苦你们了!”

  看着眼前厚厚的一摞资料,韩冰点了点头说道。

  “下去休息吧!”

  “是!”

  等到赵有光和董胜武走后,韩冰迅速翻开了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冰越看越是感慨。

  “应该说,真不愧是八路军啊!”

  “师座!”

  就在这时,梁邦走了进来。

  “来了,坐!”

  韩冰像是往常一样指了指自己办公桌旁的空位。

  这位三百师的参谋长,简直就是天生的牛马圣体!

  无论给他安排多么艰巨的任务,他总能在第一时间给你尽善尽美的完成。

  “师座,您看的这是?”

  看着韩冰眼前码放的资料,梁邦疑惑的问道。

  “是赵有光和董胜武从西山带回来的八路军资料!”

  “要不要看看?”

  韩冰抽出其中一份资料递给了梁邦。

  “哦?”

  接过资料的梁邦退了退鼻梁上的眼镜也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没一会儿,梁邦的脸上也露出了同样感慨的神色。

  “一支神奇的军队!”

  “是啊!”

  继续翻阅着手上资料的韩冰叹道:

  “有谁能想到,从改编成八路军开进西山参战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在当地发展的力量就已经强大到这种程度呢?”

  “真不愧是阎柏川嘴里让他站在上面跳舞的三个鸡蛋之一啊!”

  “现在,恐怕是四个鸡蛋了!”梁邦调侃道。

  “哦,还真是!”反应过来的韩冰笑道。

  “相信此时的阎长官,应该还在为如何同我们保持好关系而感到头疼吧!”

  韩冰确实说对了,此刻阎柏川正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

  他怎么也没想到,晋东南地区居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就被成功收复了!

  也就是说,此时整个西山的南部,已经悉数归三百师和八路军了!

  原本他还抱有一丝期望,想让绥晋军去尝试一下,看是否能够找到机会从中捞取一些好处,获取一些战果。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的话音刚落,那些平日里在他看来毫无用处的下属们就像屁股底下安装了强力弹簧一样,一个个情绪激动地跳了起来。

  然后争先恐后地跑到他面前,竭力劝说他千万不要萌生任何不切实际的念头。

  从三百师那里抢夺胜利果实?

  这和主动去捋老虎的胡须有什么两样?

  那分明就是找死的行为啊!

  看着眼前这些部下们坚决反对、死活不肯的样子,阎柏川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根本无法依靠他们来提供任何帮助。

  不过,阎柏川也能理解他们的担忧。

  毕竟,这个刚刚抵达就一举歼灭了一个师团,杀死了数万敌军,并且还俘虏了一名中将师团长的三百师,又怎么会是易于对付的角色呢?

  此时此刻,阎柏川感到无比头疼。

  这个三百师的实力也太强大了吧,简直超乎想象!他们的战斗力之强,让阎柏川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焦虑。

  “司令!”

  就在阎柏川隐约觉得自己的胃病又要开始发作的时候,参谋的报告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什么事啊?”

  强打起精神来的阎柏川问道。

  “司令,三百师韩冰的亲笔信!”

  “哦?”

  闻言阎柏川顿时有些好奇,是什么事情还要亲自送一封亲笔信过来?

  “司令,信已经检查过了,安全!”

  参谋小心翼翼的将信递上前。

  “好,我看看,这个小娃娃究竟有什么悄悄话想要给我说!”

  接过信件的阎柏川三下五除二的拆开,坐在办公室内的床上带上老花镜仔细的看了起来。

  几分钟后,表情逐渐变得有些奇怪的阎柏川放下信件倒扣在桌子上,随后摘下了老花镜。

  “将杨文元(绥晋军总参谋长)喊来!”

  “是!”

  不一会,得知消息的杨文元匆匆来到了阎柏川的办公室。

  “司令,您找我!”

  走到阎柏川窗前的杨文元恭恭敬敬的说道。

  “嗯!”

  阎柏川点了点头,随后示意周围还在工作的参谋们说道。

  “你们先下去吧!”

  “是!”

  意识到两人有要事详谈的参谋们立即心领神会的收起了各自的文件,纷纷走出了办公室。

  等到大门被关上后,阎柏川指了指床榻上的空位。

  “坐!”

  “司令,这......”

  “哎呀,让你坐就坐嘛!”

  阎柏川不耐的挥了挥手。

  “是!”

  闻言杨文元这才小心翼翼的坐在床榻上阎柏川的另一边。

  “韩冰那个小娃娃,给我来信了!”

  将倒扣在桌子上的信件交给了杨文元,阎柏川说道。

  “哦?”

  从阎柏川的手中接过信件的杨文元粗略的看了看,神色顿时变得有些吃惊。

  “什么?!”

  一声惊呼在阎柏川此时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响了起来。

  “韩冰愿意将他的药品生意所得到的收益分给我们两成?!”

  “嗯!”

  看着脸上露出吃惊神色的杨文元,阎柏川缓缓地点了点头。

  作为绥晋军总参谋长的杨文元,自然非常清楚药品在当下的夏国究竟有多么大的价值。

  此时正值战争时期,整个国家都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而医药这种珍贵的资源,在这个物资短缺的夏国,其价值几乎可以与黄金相提并论。

  “他还说,如果不愿意要现大洋的话,那么他可以将这两成收益换成同等价值的药品给我们!”

  “那他的条件是?”

  大脑运转的飞快的杨文元很快意识到,人家平白无故得凭什么给他们好处。

  “无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呗!”

  阎柏川叹了口气。

  “想让我安心窝着,到时候就算不帮忙也不要扯他的后腿就行!”

  “虽然信里写得很恭敬,但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