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人心-《亮剑:从金陵保卫战开始》

  “那么人心呢?”

  谷口元治郎示意山本一木继续说下去。

  “师团长阁下,这也是我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一点!”

  山本一木抬起头,用试探的语气说道。

  “还希望我接下来的话,您不要生气!”

  “但说无妨!”

  谷口元治郎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并不介意。

  “那我就直说了!”

  山本一木深吸了口气。

  “尽管帝国的军队,在开战初期针对西山的支那军队的军事行动可以用秋风扫落叶来形容,但随后针对占领区的统治方式,帝国的做法却是十分糟糕的!”

  “唔!”

  闻言谷口元治郎的眼皮子跳了跳,不过他并没有开口。

  旁边的几名参谋有些不服气的想要说些什么,却被自家的师团长阁下用严厉的目光给制止了。

  他抬了抬手,示意山本一木继续往下讲。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我军占领区内的抵抗活动,随着帝国统治的展开,非但没有平息,反而越发激烈,这其中尤其是八路军,他们更是借此机会在我军占领区内大肆招兵买马,号召当地的支那百姓进行反对帝国的抵抗运动!”

  “大佐阁下,这只是暂时的情况!”一名终于有些忍不住的参谋,对着眼前的山本一木反驳道。

  “暂时?”

  听到这名参谋发言的山本一木嗤笑了一声。

  “那我问你,这个‘暂时’究竟要持续多久,几周,几个月,还是几年?”

  “这.....”

  那名参谋顿时哑口无言。

  确实,无论他们采用怎样残酷的镇压手段,西山的夏国军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抵抗意志。

  这种反抗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为了维持表面上的治安稳定,第一军在西山驻扎期间投入了难以计数的军事资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最终结果却与预期完全相反。

  沾满硝烟的枪炮与滴血的刺刀,这些曾经让侵略者引以为傲的武力威慑,非但没有震慑住那些被他们视为懦弱可欺的夏国百姓,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抵抗情绪。

  每次扫荡过后,这些顽强的夏国百姓都会以惊人的恢复力重新组织起来,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继续战斗,让帝国驻军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游击战泥潭。

  更令鬼子感到棘手的是,在西山境内,凡是驻扎着帝国军队的据点、哨所、兵营,都成为了反抗军重点打击的目标。

  就连那些从本土迁来的日资企业也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经营环境与国内相比简直天差地别,他们只能在军队武力保护的阴影下,战战兢兢地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运营。

  “当我带领特战队在崎岖的山路上撤退时,我看到漫山遍野的支那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自发地组织起来追捕我们。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像潮水般从各个村庄涌出,有的手持简陋的农具,有的赤手空拳,却都带着坚定的神情。

  更令我震惊的是,就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稚气未脱的孩子,也都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用他们所能发出的最大声音为八路军指引我们的藏身之处。

  那一刻,我清晰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西山地区的控制问题,而是整个夏国人民展现出的顽强抵抗意志是我们当下或者将来根本无法剿灭的。

  这种全民皆兵、同仇敌忾的场面,让我明白要彻底征服这个国家,将会面临难以想象的巨大阻力!”

  “你说得对!”

  谷口元治郎罕见的同意了山本一木的话。

  “我现在也有些明白,为什么你这么受到司令官阁下的重视了!”

  “不敢当,师团长阁下!”山本一木连忙回答:“我只是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罢了!”

  “但,山本君!”谷口元治郎的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临汾这个战略要地的地位,对于帝国在西山的战略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它绝非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地理节点,而是承担着多重关键性的军事与经济职能。

  从军事角度来看,临汾作为太原南部的天然屏障,构成了整个晋中平原的防御前哨,其地理位置之优越可谓得天独厚。

  更为关键的是,这片土地下蕴藏着当下帝国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优质煤矿资源。

  正是这些黑色黄金,支撑着帝国的钢铁生产、铁路运输等核心产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临汾矿区的每一吨煤炭,都直接关系到帝国的战争机器能否正常运转。

  倘若让这些珍贵的战略资源落入支那人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会严重削弱帝国的战争潜力,更会助长敌人的实力!

  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对整个帝国而言无异于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司令官阁下尽管已经给我发来了可以相机撤退的命令,但我也绝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座战略要地丢失!”

  实际上,谷口元治郎在此事上完全是在刻意隐瞒真相。

  经过详细调查可以发现,进驻临汾地区的鬼子企业在该地积累了极其庞大的资产规模,这些资产涵盖工业设施、商业地产、矿产资源等多个重要领域。

  一旦临汾城防失守,这些价值连城的资产将不可避免地落入夏国军队的掌控之中。

  更严重的是,若这些损失惨重的企业代表向东京总部的财阀势力申诉,那么不仅谷口元治郎本人难辞其咎,就连身为第一军最高指挥官的筱冢义男都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很可能因此而丢官罢职(虽然对于此时筱冢义男来说这应该算是件好事)。

  然而,筱冢义男也不能无法坐视第一零八师团全军覆没。

  面对这一两难局面,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他既要应对当地日本企业的强烈抗议,又要考虑军事上的实际情况。

  经过深思熟虑,筱冢义男最终给谷口元治郎下达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撤退指令:要求部队在表面上坚守阵地,但实际上允许其视战况灵活撤退。

  这道命令的核心要义就是既要做出防守姿态,又不能过于死守而招致全军覆没。

  更为阴险的是,在秘密电报中,筱冢义男还特别指示谷口元治郎:如果战况确实无法挽回,必须在撤退前实施彻底的破坏行动。

  这包括炸毁城内所有重要军事设施、工业厂房、交通枢纽等关键基础设施,坚决不给夏国人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战利品。

  其目的就是要让将来夏国人即使收复临汾,得到的也只是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