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将叠得整齐的宣纸递到刘妈妈手中时,大堂里还浸在丝竹声里。
几位公子正围着刘妈妈说些奉承的场面话。
刘妈妈指尖刚触到宣纸,便笑着接了,展开的瞬间却愣了愣——纸上只“咏柳”二字。
字迹清雅却透着股藏在骨里的韧劲,不似寻常女儿家出题时的柔婉。
她心里飞快转了个弯,当即明白过来:这题看着普通,实则藏着考较的心思。
当下清了清嗓子,快步走到大堂中央,抬手拍了拍桌面,压过周遭的喧嚣:
“各位公子静一静!濩徽姑娘的题目出来了!”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原本喧闹的大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她手中的宣纸上。
刘妈妈扬高宣纸,朗声道:
“眼下正是盛暑,花叶繁盛,濩徽姑娘偏选了个清润题目——今日诗会的题,便是‘咏柳’!”
她顿了顿,故意拖长语调,抛出更勾人的彩头:
“谁能拔得头筹,不仅能得濩徽姑娘亲手誊写的诗作,还能随濩徽姑娘入闺房,彻夜论诗!”
话音刚落,大堂里瞬间沸腾起来。
“咏柳?这题我熟啊!”
“能跟濩徽姑娘单独相处,就算搜肠刮肚也得写出好诗来!”
方才围着柳俊生打探的公子哥们,此刻早把这位“旧识”抛到了脑后。
纷纷招呼小厮取笔墨纸砚,摩拳擦掌的模样,仿佛那闺房之约已是囊中之物。
柳俊生站在人群外,对周遭的热闹毫不在意,只听得“咏柳”二字时。
心头猛地一热,握着折扇的手都忍不住收紧了些——扇面上的墨竹仿佛被这股劲气催活,透着几分苍劲。
他本就因闯过鬼门关、看透旧友虚情、遭家族迫害又被兄长顶替位置而心绪郁塞。
此刻“咏柳”二字撞进心里,竟像一道光。
柳树哪是寻常景物?
那折而不弯的枝、寒冬抽芽的韧,不正是他这些日子的活法?
被踩进泥里却没认输,受尽冷眼仍要站着,这诗哪里是为了闺房之约?
是为了把自己这口气、这段日子的挣扎,全写进“柳”里——这诗,他非写不可。
身旁的郗合倪将柳俊生眼底的兴奋瞧得真切。
端着茶杯的手轻轻顿了顿,指腹在杯沿上无声摩挲着,眸光暗了暗。
他浸淫官场多年,最擅窥破人心藏意。
眼下分明是盛夏,濩徽姑娘偏以“咏柳”为题,哪是真为写那树?
定是有所指。
这大堂里,能让一位姑娘如此费心借“柳”出题的,除了柳俊生还能有谁?
这般特意,想来是对他早有情愫。
他悄悄瞥了眼柳俊生,心头暗忖:
“他刚从鬼门关爬回来,满心满眼都是自己死里逃生的硬气,哪还有心思琢磨这题目里藏着的女儿家心事!”
“如此一来,濩徽姑娘这片苦心怕是要落空,只是这时候,我怎好开口点破?”
一旁的高大有攥着衣角,看着满堂争着写“咏柳”的公子哥,只觉得头嗡嗡的。
他大字不识一个,既不懂“咏柳”有啥好写的,更不明白“跟姑娘去闺房论诗”有啥值得兴奋的。
他挠了挠后脑勺,眼神茫然地扫过桌上的笔墨纸砚,又望向柳俊生提笔的背影,小声嘀咕:
“不就是写个字嘛,至于这么兴奋吗?”
话刚出口,又怕被人听了去,立马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脸涨得通红。
活像个误闯文人雅集的乡下小子,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柳俊生没注意身旁两人的动静,接过小厮递来的纸笔,略一沉吟,笔尖便稳稳落在宣纸上。
墨汁晕开的瞬间,字句如流:
“冻枝历雪未折腰,新叶抽春破寂寥。”
“莫道柔条无硬骨,风来仍向碧天摇。”
写完,他满意地吹了吹纸面余墨,神色间添了几分舒展。
全然没察觉,此刻醉红楼二楼的雅间里。
柳明轩的好友赵公子正凭栏朝下望——目光扫过满堂喧闹,倏然定在柳俊生提笔落墨的背影上。
他瞳孔微缩,眼底瞬间漫上阴翳,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狠笑。
随即转身快步走到桌前,抓过桌上纸笔,手腕翻飞间:
“柳俊生现于醉红楼”
几字便落在纸上,墨迹因力道过重而微微晕散。
他捏着刚写好的纸条,指尖狠狠发力将其揉皱,心里暗骂:
“这小子怎么这么命大?”
“先前柳兄设计把他沉进护城河,本以为必死无疑,竟还活着!”
“如今还敢回京都抛头露面,这次定要让他把命留下,也好给柳兄一个‘惊喜’!”
骂完,他将皱成团的纸条掷给旁边的下人,沉声道:
“快把消息递去柳府,交给大夫人!”
只要大夫人再出手,有的是法子让柳俊生再也出不了京都。
郗合倪凑过眼看清柳俊生的诗句,下意识轻轻摇了摇头,眼底掠过一丝无奈,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这小子压根没明白濩徽姑娘出题的真正用意。”
不多时,诗作陆续收齐,绿萼捧着诗卷快步上楼,送到濩徽的闺房里。
濩徽正坐在妆台前,指尖无意识地转着玉簪,耳尖微微发烫,听到脚步声时,心跳莫名快了几分。
她接过诗卷,目光第一时间扫过落款,瞧见“柳俊生”三字的瞬间,指尖微微发颤,小心翼翼地展开纸卷。
可当她看清诗句时,眼里的光一点点沉了下去。
诗写得极好,风骨凛然,她一眼便读懂了其中的深意——那是他这段日子的挣扎与不屈,是他从劫难里爬出来的韧劲。
她知道他不容易,他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她无数次托人打探消息,夜里对着空窗琢磨他是否平安。
此刻见他用诗句诉说经历,心里又疼又软,可这份柔软里,偏又裹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埋怨:
她选“咏柳”,本是藏了私心的——柳是他的姓,也是她眼底心上挥之不去的影子。
她盼着他能从“柳”里读出半分她的牵挂,哪怕只是一句隐晦的提及。
可诗里只有他的挣扎,只有他的不屈,半字没提她,半分没懂她出题的心意。
她对着诗句愣了许久,指尖轻轻划过“风来仍向碧天摇”的字迹。
眼底泛起一层薄雾,有失望,有理解,还有藏不住的牵挂。
最终,她还是提起笔,在诗卷旁批下“风骨卓然,得柳之魂”。
将他的诗放在了最上面——论才学,论心意真挚,这诗本就该是第一。
当刘妈妈在大堂里高声宣布“柳俊生公子拔得头筹”时。
柳俊生只觉得心头一阵畅快,起身理了理长衫,眉宇间终于染上几分久违的意气风发。
他想着待会儿能与濩徽姑娘论诗,能遇到这般懂题、识才的女子,实在是难得的“诗友之幸”。
他全然没料到,二楼闺房里,那位让他心生敬佩的才女,正对着他的诗尝着“知己懂才不懂心”的复杂滋味。
更没察觉,一场针对他的杀机,已在醉红楼外悄然布下。
几位公子正围着刘妈妈说些奉承的场面话。
刘妈妈指尖刚触到宣纸,便笑着接了,展开的瞬间却愣了愣——纸上只“咏柳”二字。
字迹清雅却透着股藏在骨里的韧劲,不似寻常女儿家出题时的柔婉。
她心里飞快转了个弯,当即明白过来:这题看着普通,实则藏着考较的心思。
当下清了清嗓子,快步走到大堂中央,抬手拍了拍桌面,压过周遭的喧嚣:
“各位公子静一静!濩徽姑娘的题目出来了!”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原本喧闹的大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到她手中的宣纸上。
刘妈妈扬高宣纸,朗声道:
“眼下正是盛暑,花叶繁盛,濩徽姑娘偏选了个清润题目——今日诗会的题,便是‘咏柳’!”
她顿了顿,故意拖长语调,抛出更勾人的彩头:
“谁能拔得头筹,不仅能得濩徽姑娘亲手誊写的诗作,还能随濩徽姑娘入闺房,彻夜论诗!”
话音刚落,大堂里瞬间沸腾起来。
“咏柳?这题我熟啊!”
“能跟濩徽姑娘单独相处,就算搜肠刮肚也得写出好诗来!”
方才围着柳俊生打探的公子哥们,此刻早把这位“旧识”抛到了脑后。
纷纷招呼小厮取笔墨纸砚,摩拳擦掌的模样,仿佛那闺房之约已是囊中之物。
柳俊生站在人群外,对周遭的热闹毫不在意,只听得“咏柳”二字时。
心头猛地一热,握着折扇的手都忍不住收紧了些——扇面上的墨竹仿佛被这股劲气催活,透着几分苍劲。
他本就因闯过鬼门关、看透旧友虚情、遭家族迫害又被兄长顶替位置而心绪郁塞。
此刻“咏柳”二字撞进心里,竟像一道光。
柳树哪是寻常景物?
那折而不弯的枝、寒冬抽芽的韧,不正是他这些日子的活法?
被踩进泥里却没认输,受尽冷眼仍要站着,这诗哪里是为了闺房之约?
是为了把自己这口气、这段日子的挣扎,全写进“柳”里——这诗,他非写不可。
身旁的郗合倪将柳俊生眼底的兴奋瞧得真切。
端着茶杯的手轻轻顿了顿,指腹在杯沿上无声摩挲着,眸光暗了暗。
他浸淫官场多年,最擅窥破人心藏意。
眼下分明是盛夏,濩徽姑娘偏以“咏柳”为题,哪是真为写那树?
定是有所指。
这大堂里,能让一位姑娘如此费心借“柳”出题的,除了柳俊生还能有谁?
这般特意,想来是对他早有情愫。
他悄悄瞥了眼柳俊生,心头暗忖:
“他刚从鬼门关爬回来,满心满眼都是自己死里逃生的硬气,哪还有心思琢磨这题目里藏着的女儿家心事!”
“如此一来,濩徽姑娘这片苦心怕是要落空,只是这时候,我怎好开口点破?”
一旁的高大有攥着衣角,看着满堂争着写“咏柳”的公子哥,只觉得头嗡嗡的。
他大字不识一个,既不懂“咏柳”有啥好写的,更不明白“跟姑娘去闺房论诗”有啥值得兴奋的。
他挠了挠后脑勺,眼神茫然地扫过桌上的笔墨纸砚,又望向柳俊生提笔的背影,小声嘀咕:
“不就是写个字嘛,至于这么兴奋吗?”
话刚出口,又怕被人听了去,立马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脸涨得通红。
活像个误闯文人雅集的乡下小子,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柳俊生没注意身旁两人的动静,接过小厮递来的纸笔,略一沉吟,笔尖便稳稳落在宣纸上。
墨汁晕开的瞬间,字句如流:
“冻枝历雪未折腰,新叶抽春破寂寥。”
“莫道柔条无硬骨,风来仍向碧天摇。”
写完,他满意地吹了吹纸面余墨,神色间添了几分舒展。
全然没察觉,此刻醉红楼二楼的雅间里。
柳明轩的好友赵公子正凭栏朝下望——目光扫过满堂喧闹,倏然定在柳俊生提笔落墨的背影上。
他瞳孔微缩,眼底瞬间漫上阴翳,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狠笑。
随即转身快步走到桌前,抓过桌上纸笔,手腕翻飞间:
“柳俊生现于醉红楼”
几字便落在纸上,墨迹因力道过重而微微晕散。
他捏着刚写好的纸条,指尖狠狠发力将其揉皱,心里暗骂:
“这小子怎么这么命大?”
“先前柳兄设计把他沉进护城河,本以为必死无疑,竟还活着!”
“如今还敢回京都抛头露面,这次定要让他把命留下,也好给柳兄一个‘惊喜’!”
骂完,他将皱成团的纸条掷给旁边的下人,沉声道:
“快把消息递去柳府,交给大夫人!”
只要大夫人再出手,有的是法子让柳俊生再也出不了京都。
郗合倪凑过眼看清柳俊生的诗句,下意识轻轻摇了摇头,眼底掠过一丝无奈,心中暗道:
“果然如此,这小子压根没明白濩徽姑娘出题的真正用意。”
不多时,诗作陆续收齐,绿萼捧着诗卷快步上楼,送到濩徽的闺房里。
濩徽正坐在妆台前,指尖无意识地转着玉簪,耳尖微微发烫,听到脚步声时,心跳莫名快了几分。
她接过诗卷,目光第一时间扫过落款,瞧见“柳俊生”三字的瞬间,指尖微微发颤,小心翼翼地展开纸卷。
可当她看清诗句时,眼里的光一点点沉了下去。
诗写得极好,风骨凛然,她一眼便读懂了其中的深意——那是他这段日子的挣扎与不屈,是他从劫难里爬出来的韧劲。
她知道他不容易,他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她无数次托人打探消息,夜里对着空窗琢磨他是否平安。
此刻见他用诗句诉说经历,心里又疼又软,可这份柔软里,偏又裹着几分难以言说的埋怨:
她选“咏柳”,本是藏了私心的——柳是他的姓,也是她眼底心上挥之不去的影子。
她盼着他能从“柳”里读出半分她的牵挂,哪怕只是一句隐晦的提及。
可诗里只有他的挣扎,只有他的不屈,半字没提她,半分没懂她出题的心意。
她对着诗句愣了许久,指尖轻轻划过“风来仍向碧天摇”的字迹。
眼底泛起一层薄雾,有失望,有理解,还有藏不住的牵挂。
最终,她还是提起笔,在诗卷旁批下“风骨卓然,得柳之魂”。
将他的诗放在了最上面——论才学,论心意真挚,这诗本就该是第一。
当刘妈妈在大堂里高声宣布“柳俊生公子拔得头筹”时。
柳俊生只觉得心头一阵畅快,起身理了理长衫,眉宇间终于染上几分久违的意气风发。
他想着待会儿能与濩徽姑娘论诗,能遇到这般懂题、识才的女子,实在是难得的“诗友之幸”。
他全然没料到,二楼闺房里,那位让他心生敬佩的才女,正对着他的诗尝着“知己懂才不懂心”的复杂滋味。
更没察觉,一场针对他的杀机,已在醉红楼外悄然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