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劝诫-《云游修仙:我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下山已有段时日,李子游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他甚是向往这种作息。

  太阳刚落山,便沾床就睡,直睡到第二天日头晒脸才睁眼。

  暖融融的阳光淌在脸上,像裹了层薄棉,舒服得让人不想动弹。

  村子里的婶子们,总说他贪睡,他却不在意。

  六年闭关攒下的觉,不正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补回来么?

  醒来后便如儿时那般,帮父亲打下手,去村头出摊。

  赶上母亲去田里,也会扛着锄头跟上。

  杂草长得多,他弯腰拔得仔细,露水打湿裤脚也不顾。

  只觉得泥土的腥气混着草木香,倒有另一番滋味。

  这样平凡的日子,李老三夫妇和李子游都明白。

  不会过得太久。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且过且珍惜,谁也没点破。

  这段时间,王丫儿常来串门,有时送些新摘的菜。

  有时蹲在灶台边看他劈柴。

  红着脸说些“村里同龄姑娘都抱娃了”之类的话,那点心思藏不住。

  李子游依旧把她当成儿时玩伴,只是独处时总会头疼:到底该怎么办?

  十年之期已过大半,肩头的担子一日重过一日。

  蓬莱要去,仙要寻,两个姐姐更要救——这些事早刻进了骨里。

  王丫儿是个好姑娘,可在这村里,她这个岁数还不成家,早被闲言碎语缠上了。

  自己这趟出门,少说也得三年,岂不是耽误人家?

  况且受上一世记忆的影响,穿越到这个世界的他,本就没打算太早成家。

  今日还是如往常那般,醒得已经很晚了。

  父母早已习惯,等他洗了脸。

  李老三放下手里的活计,李母便招呼着二人一起吃饭。

  往常这时候,父亲总是急着吃完,赶去把没做完的活计收尾。

  过了晌午,就得张罗着去村头出摊。

  可今天,李老三只简单吃了两口,便放下了筷子。

  李子游知道父亲有话要说,索性擦了擦嘴,端正了身子。

  李老三见儿子这般,开口道:

  “刚不久,你二伯过来了一趟。”

  “哎,二伯?”

  李子游一愣:

  “爹,你不提我倒忘了。前阵子大姐夫家有事,怎么没在大伯家见到二伯?”

  “这……”

  李老三被问得一噎,尴尬地没了话。

  一旁的李母翻了个白眼,直说道:

  “还能为了啥?这几年你二伯家发达了,自然懒得和我们这些穷亲戚走动了!”

  “发达?二伯家能发达?”

  李子游满脸不解。

  “嗨,你上山那年,山芽子不是把刚出生的小儿子过继给你二伯,跟着他姓。”

  “后来一家子就搬到村里了吗?”

  李母解释道:

  “你二姐夫不知走了什么运。”

  “在后山脚——就是前几年你常放牛的地方,挖出了种药根子!”

  “听说那药根子老值钱了。”

  “后来别的村民也去找,可他早找好了门路。”

  “村民挖到的都被他低价收了去,这两年攒下不少家底。”

  听到这儿,李子游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下,脸色微变。

  唉,该来的总会来。

  当年让老黄牛只啃食不毁掉,不过是阻碍了药根生长,终究躲不过这一天。

  他撇了撇嘴,随口道:“这和我有啥关系?”

  李母没接话,李老三接过话茬:

  “你二伯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外面的道士能办道籍。”

  “还说那些大官都敬重有道籍的人。”

  “若是你的道籍能落在后山,按规矩那片山就归你管……”

  后面的话没说透,李子游却瞬间明白了——这是想借他的名义,垄断后山。

  他吧唧吧唧嘴,摇头苦笑道:

  “我这二姐夫,还真是个人才。”

  话音刚落,院门口就传来一道略显尖细的喊声:

  “三弟在家吗?”

  李老三夫妇对视一眼,脸上都带了点不自在。

  李子游搁下碗筷,走了出去。

  站在院门口的正是刚提到的二姐夫——孙山芽。

  他身穿一身看着就不便宜的绸子衣服,手里拎着个油纸包着的桂花糕。

  “我就说三弟在家吧!”

  二姐夫脸上堆着笑,眼神却往院里瞟了瞟:

  “听说三弟你下山了,特意带点城里的点心让你尝尝。”

  二姐夫目光打量了一番李子游,很是惊讶。

  眼前的少年郎,和当年来他家时大不一样。

  面貌英俊,气质不凡,一身道袍衬得他仙气飘飘,怕是真不简单。

  这几年发达了,他接触过不少人。

  不管是大官还是得道高人,都没有自家媳妇的三弟给人的压迫感强。

  “哦,是二姐夫呀。”

  李子游既没接东西,也没请他进门,淡淡道:

  “这些年我一直在山上,不曾想二姐夫这般富贵了?”

  “哎呀,三弟说的哪里话?”

  二姐夫搓了搓手,像是突然想起什么,道:

  “见到三弟,差点忘了说正事。”

  “刚才听岳父说,三弟要去办道籍?”

  “正好我回镇上同路,不妨让我捎你一程,也坐坐我刚买的马车。”

  “道籍?啥玩意?我为何要办那个?”

  李子游装傻充愣,直勾勾看着他。

  “这……”

  孙山芽又仔细打量一番李子游。

  眼前这少年郎,再也不是当年自己能拿捏的模样了。

  或许,自己从来就没拿捏过他。

  当年能从他手里敲来些东西。

  怕是对方看在亲戚份上,况且二姐怀着身孕,总不能跟着受饿。

  他握紧拳头,咬了咬牙:

  “三弟,咱是一家人。”

  “而且这些年,老黄牛做姐夫的可一直帮你照料着呢!”

  李子游一听,当即觉得好笑:

  “那老伙计精着呢,用得着你照料?”

  这是情分走不通,改威胁了?

  看来这二姐夫够精明,从老黄牛那里看出了门道。

  他收起和善的笑,一脸严肃:

  “那山里的药根天生地长,本就该回馈乡邻!”

  “我当年让老黄牛去啃食药草。”

  “就是怕那些东西太贵重,乡邻们把持不住,反而害了他们。”

  “这些你都想过吗?”

  “你看看你现在穿的、吃的,还有你那辆马车!”

  他加重语气:

  “如此富贵还不满足,你觉得自己真能把持得住?”

  “既然已有花不完的钱,知足才能常乐啊,二姐夫!”

  “还有,你始终搞错了一件事——后山上住着道长,再怎么轮也轮不到我。”

  “对了,你刚才说咱们是一家人?”

  李子游语气转冷:

  “前阵子大姐夫家出事,怎么没见二姐夫露个面?”

  “二姐夫,你姓孙呀,咱们什么时候成一家人了?”

  “今天弟弟把话说明白,将来你真若真的飞黄腾达。”

  “我不求你记着我们这些穷亲戚,只盼着你祸到临头时,别把我们供出来就好!”

  说着,他伸手拍了拍二姐夫的肩膀,力道不轻,意味深长道:

  “听说那些大官犯了错,都是要连累九族的!”

  说完直步进了院里,留下孙山芽僵在原地,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