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渐暗了,祈福的乡亲们正准备离开,手里攥着的物件各有不同:
有系着青布条的竹筛,筛底沾着颗朱砂点的粟米;
有缠着麻绳的木勺,勺柄头红印鲜亮;
还有半大的小子揣着点了朱红的桑葚,黑紫的果实在掌心里滚来滚去。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意,嘴里不住地向李子游和张玄尘道谢。
“多谢两位道长!这朱砂点的粟米我埋进粮囤,今年的谷子指定饱满!”
村里的赵婶子挎着竹筛,粗布帕子裹着头发,脚步轻快地回头喊。
“托道长的福,我家小子揣着这桑葚,往后上山割草都不怕磕碰!”
邻村的马大伯拍着儿子的头,嗓门洪亮得让檐角的灯笼轻轻晃了晃。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有人往功德箱里塞了几枚铜板,铜子儿落进去的轻响混在晚风里;
有人留下半块刚烙的玉米饼,饼香还热乎着;
还有个老婆婆颤巍巍递过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野菊花说:“给道长泡茶败火。”都是些淳朴又实在的心意。
李子游和张玄尘并肩站在观门口,正忙着迎送,
就在这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从山道那头传来,“噔、噔、噔”,
踩在石子路上格外分明,打破了这温柔的宁静。
只见远处走来一群精壮的大汉,穿着短打劲装、腰束宽腰带,
皆是两两抬着一个沉甸甸的大木箱,一共四个,
木箱裹着深褐色粗布,边角铜包角在灯笼光下泛着冷光,大汉们肩背绷得紧实,每一步都透着吃力。
正要离去的乡亲们顿时被这阵仗绊住了脚,
纷纷停下脚步回头张望,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压低声音议论:
“这是啥来头?搬这么些重箱子来观里?怕不是装了重要物件?”
“看这气派,指定是外乡来的大户!咱们河柳村哪见过这阵仗?”
“领头那穿锦袍的,瞅着像镇上刘员外,前儿我去赶集,见过他的马车!”
人群里,一个身着红绸袄的圆滚滚身影,
缩在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身后,正是刚才来拜师的小胖子。
他偷偷探出头,圆眼睛瞟着李子游,身上红绸袄的金线福字晃得人眼晕,
刚才拜师被拒的失落还挂在脸上,却又藏着点不死心的期待。
那中年男子便是他爷爷刘员外,一身暗红色锦缎长袍,领口滚着黑绒边,
腰间玉带悬着枚玉坠,迈着稳健的步子上前,对着二人拱手作揖,
态度恭敬又不失体面,褪去了平日的倨傲。
不等二人开口询问,刘员外便抬手对身后大汉示意:“打开箱子。”
“是!”大汉们齐声应和,放下木箱。随行管家快步上前,从腰间摸出钥匙,挨个打开铜锁。
随着粗布被掀开,四个木箱依次露了真容,瞬间让在场乡亲倒吸一口凉气,
“哇”的惊叹声此起彼伏,连议论声都停了,只剩满眼的震惊。
第一个箱子里,码得齐整的银元宝闪着柔光,每个足有二两重,
棱角分明,层层叠叠堆了满箱,灯笼光洒在上面,晃得人眼睛发花。
赵婶子悄悄拽了拽身边妇人的袖子:
“我的天,这么多银子!够咱们种几辈子地了!”
第二个箱子里,摆着清一色的青瓷茶具,茶壶、茶杯样样齐全,
壶身上刻着山水纹,色泽温润,摸上去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
张玄尘懂些茶具,凑近瞧了瞧,暗自咋舌:
“这是老壶,怕要百两银子一套。”
第三个箱子里是成匹的云锦,大红织金、宝蓝绣蝶、葱绿描花,
一匹匹叠得方方正正,锦面光泽流转,顺滑得像流水。
几个女乡亲看得眼睛发直,小声嘀咕:
“这么好的料子,做件嫁衣都够体面了,哪舍得穿?”
最后一个箱子打开时,乡亲们的惊叹声压过了晚风——里面是各式玉器,
白玉手镯莹润如脂,翡翠玉佩绿得透亮,还有一尊三寸高的玉如意,
如意头雕着缠枝莲,玉质通透,雕工精巧,在灯笼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晕。
小胖子凑过来,小声对大家炫耀道:
“这玉如意,是我爷爷去年从京城买来的,说是从宫里流出来的物件。”
乡亲们看得目瞪口呆,连邻村马大伯都忘了管身边揣着桑葚的儿子,
交头接耳的声音也压得更低,显然被这阵仗震慑住了。
李子游和张玄尘对视一眼,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不用想,定是小胖子拜师被拒,刘员外这是带厚礼来“加码”——
这哪是“薄礼”,分明是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搬来了。
刘员外这时才开口,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急切:
“两位道长,久仰大名。尤其是李道长,昨儿个听说了王家之事,
整个湖川乡都传您是有真本事的高人!我这小孙子,打小就不爱读书算账,
偏偏对道法神异之事着魔,今日见了您,更是一心想拜您为师。
这些物件,不成敬意,还望李道长收下令孙,哪怕让他端茶倒水都没关系!”
李子游闻言,神色依旧平和,目光扫过满箱珍宝,毫无动容,缓缓摆手道:
“刘员外的诚意,贫道看在眼里,只是贫道近日便要远行,几万里路程需徒步跋涉,令孙可愿真心同行,吃下这份苦?
春祈节一过,三五日内便要动身,令孙自幼锦衣玉食,
怕是受不住旅途劳顿、风餐露宿之苦,实在不便收为弟子,还望员外海涵。”
刘员外一听,顿时犯了难,看看孙子圆滚滚的体格,心里也打鼓:
他真能吃下这份苦?
这话一出,刘员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在湖川乡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家见了不客客气气?
今日亲自登门,带这么厚重的礼,竟被干脆拒绝,一时间有些下不来台,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坠,眼底闪过一丝不快。
他刚要开口再劝,一旁的张玄尘却抢先笑着打圆场:
“刘员外莫急,我倒有个提议,您看如何?”
张玄尘捋了捋下巴的短须,眼珠转了转,慢悠悠道:
“他既要远行,令孙确实去不得。”
“但您看这云游观,虽小,却是清净修行的好地方。”
“不如让令孙留在观中,贫道本事疏薄了些,但也自信能教得了令孙。
“待日后李道长云游归来,令孙再寻机请教便是,先跟着贫道打些基础,将来若真想学本事,岂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话隐晦,刘员外却一点就透——真正的高人哪会轻易收徒?
让孙子留在观里,拜观主为师,既不丢面子,将来也有机会亲近高人。
他脸上的阴霾散去,重新堆起笑:
“好!张观主说得在理!就依您的,我这孙子便拜您为师,留在云游观修行,往后劳烦观主多费心!”
这话一出,小胖子彻底愣住了,圆嘴巴张得能塞进颗鸡蛋!
他心心念念要拜的是李仙人,可不是张道长啊!
连张玄尘自己也傻了眼,捋着胡须的手顿在半空,心里直叫苦:
我明明是想给这小子打个圆场,做个顺水人情,怎么反倒把自己搭进去了?
可话已说出口,当着满院乡亲的面,哪能反悔?
张玄尘偷偷瞥了眼李子游,见对方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只好硬着头皮应下。
小胖子虽满心不愿,可对上爷爷沉下来的脸,
终究还是耷拉着脑袋,磨磨蹭蹭挪到张玄尘面前,规规矩矩跪了下去。
膝盖磕在地面上“咚”的一声闷响,他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声音蔫蔫的:
“师父在上,请受弟子刘福安一拜!”
张玄尘伸手扶起他,指尖触到小子圆滚滚的胳膊,心里无奈苦笑:
罢了罢了,多个人多份热闹,只是这体型……怕是连晨练站桩都撑不下去吧。
一旁的虎妞早憋不住笑,凑到李子游耳边小声嘀咕:
“师父,张道长这下可惨了,这小胖子看着就憨乎乎的,指定不好教!”
李子游拍了拍她的肩膀,眼底满是笑意:
“你呀,少幸灾乐祸。”
乡亲们见事情落定,笑着议论着“刘员外家小子有福气”“云游观要热闹了”,渐渐散去了。
有系着青布条的竹筛,筛底沾着颗朱砂点的粟米;
有缠着麻绳的木勺,勺柄头红印鲜亮;
还有半大的小子揣着点了朱红的桑葚,黑紫的果实在掌心里滚来滚去。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意,嘴里不住地向李子游和张玄尘道谢。
“多谢两位道长!这朱砂点的粟米我埋进粮囤,今年的谷子指定饱满!”
村里的赵婶子挎着竹筛,粗布帕子裹着头发,脚步轻快地回头喊。
“托道长的福,我家小子揣着这桑葚,往后上山割草都不怕磕碰!”
邻村的马大伯拍着儿子的头,嗓门洪亮得让檐角的灯笼轻轻晃了晃。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有人往功德箱里塞了几枚铜板,铜子儿落进去的轻响混在晚风里;
有人留下半块刚烙的玉米饼,饼香还热乎着;
还有个老婆婆颤巍巍递过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野菊花说:“给道长泡茶败火。”都是些淳朴又实在的心意。
李子游和张玄尘并肩站在观门口,正忙着迎送,
就在这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从山道那头传来,“噔、噔、噔”,
踩在石子路上格外分明,打破了这温柔的宁静。
只见远处走来一群精壮的大汉,穿着短打劲装、腰束宽腰带,
皆是两两抬着一个沉甸甸的大木箱,一共四个,
木箱裹着深褐色粗布,边角铜包角在灯笼光下泛着冷光,大汉们肩背绷得紧实,每一步都透着吃力。
正要离去的乡亲们顿时被这阵仗绊住了脚,
纷纷停下脚步回头张望,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压低声音议论:
“这是啥来头?搬这么些重箱子来观里?怕不是装了重要物件?”
“看这气派,指定是外乡来的大户!咱们河柳村哪见过这阵仗?”
“领头那穿锦袍的,瞅着像镇上刘员外,前儿我去赶集,见过他的马车!”
人群里,一个身着红绸袄的圆滚滚身影,
缩在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身后,正是刚才来拜师的小胖子。
他偷偷探出头,圆眼睛瞟着李子游,身上红绸袄的金线福字晃得人眼晕,
刚才拜师被拒的失落还挂在脸上,却又藏着点不死心的期待。
那中年男子便是他爷爷刘员外,一身暗红色锦缎长袍,领口滚着黑绒边,
腰间玉带悬着枚玉坠,迈着稳健的步子上前,对着二人拱手作揖,
态度恭敬又不失体面,褪去了平日的倨傲。
不等二人开口询问,刘员外便抬手对身后大汉示意:“打开箱子。”
“是!”大汉们齐声应和,放下木箱。随行管家快步上前,从腰间摸出钥匙,挨个打开铜锁。
随着粗布被掀开,四个木箱依次露了真容,瞬间让在场乡亲倒吸一口凉气,
“哇”的惊叹声此起彼伏,连议论声都停了,只剩满眼的震惊。
第一个箱子里,码得齐整的银元宝闪着柔光,每个足有二两重,
棱角分明,层层叠叠堆了满箱,灯笼光洒在上面,晃得人眼睛发花。
赵婶子悄悄拽了拽身边妇人的袖子:
“我的天,这么多银子!够咱们种几辈子地了!”
第二个箱子里,摆着清一色的青瓷茶具,茶壶、茶杯样样齐全,
壶身上刻着山水纹,色泽温润,摸上去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
张玄尘懂些茶具,凑近瞧了瞧,暗自咋舌:
“这是老壶,怕要百两银子一套。”
第三个箱子里是成匹的云锦,大红织金、宝蓝绣蝶、葱绿描花,
一匹匹叠得方方正正,锦面光泽流转,顺滑得像流水。
几个女乡亲看得眼睛发直,小声嘀咕:
“这么好的料子,做件嫁衣都够体面了,哪舍得穿?”
最后一个箱子打开时,乡亲们的惊叹声压过了晚风——里面是各式玉器,
白玉手镯莹润如脂,翡翠玉佩绿得透亮,还有一尊三寸高的玉如意,
如意头雕着缠枝莲,玉质通透,雕工精巧,在灯笼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晕。
小胖子凑过来,小声对大家炫耀道:
“这玉如意,是我爷爷去年从京城买来的,说是从宫里流出来的物件。”
乡亲们看得目瞪口呆,连邻村马大伯都忘了管身边揣着桑葚的儿子,
交头接耳的声音也压得更低,显然被这阵仗震慑住了。
李子游和张玄尘对视一眼,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不用想,定是小胖子拜师被拒,刘员外这是带厚礼来“加码”——
这哪是“薄礼”,分明是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搬来了。
刘员外这时才开口,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急切:
“两位道长,久仰大名。尤其是李道长,昨儿个听说了王家之事,
整个湖川乡都传您是有真本事的高人!我这小孙子,打小就不爱读书算账,
偏偏对道法神异之事着魔,今日见了您,更是一心想拜您为师。
这些物件,不成敬意,还望李道长收下令孙,哪怕让他端茶倒水都没关系!”
李子游闻言,神色依旧平和,目光扫过满箱珍宝,毫无动容,缓缓摆手道:
“刘员外的诚意,贫道看在眼里,只是贫道近日便要远行,几万里路程需徒步跋涉,令孙可愿真心同行,吃下这份苦?
春祈节一过,三五日内便要动身,令孙自幼锦衣玉食,
怕是受不住旅途劳顿、风餐露宿之苦,实在不便收为弟子,还望员外海涵。”
刘员外一听,顿时犯了难,看看孙子圆滚滚的体格,心里也打鼓:
他真能吃下这份苦?
这话一出,刘员外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他在湖川乡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家见了不客客气气?
今日亲自登门,带这么厚重的礼,竟被干脆拒绝,一时间有些下不来台,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坠,眼底闪过一丝不快。
他刚要开口再劝,一旁的张玄尘却抢先笑着打圆场:
“刘员外莫急,我倒有个提议,您看如何?”
张玄尘捋了捋下巴的短须,眼珠转了转,慢悠悠道:
“他既要远行,令孙确实去不得。”
“但您看这云游观,虽小,却是清净修行的好地方。”
“不如让令孙留在观中,贫道本事疏薄了些,但也自信能教得了令孙。
“待日后李道长云游归来,令孙再寻机请教便是,先跟着贫道打些基础,将来若真想学本事,岂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这话隐晦,刘员外却一点就透——真正的高人哪会轻易收徒?
让孙子留在观里,拜观主为师,既不丢面子,将来也有机会亲近高人。
他脸上的阴霾散去,重新堆起笑:
“好!张观主说得在理!就依您的,我这孙子便拜您为师,留在云游观修行,往后劳烦观主多费心!”
这话一出,小胖子彻底愣住了,圆嘴巴张得能塞进颗鸡蛋!
他心心念念要拜的是李仙人,可不是张道长啊!
连张玄尘自己也傻了眼,捋着胡须的手顿在半空,心里直叫苦:
我明明是想给这小子打个圆场,做个顺水人情,怎么反倒把自己搭进去了?
可话已说出口,当着满院乡亲的面,哪能反悔?
张玄尘偷偷瞥了眼李子游,见对方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只好硬着头皮应下。
小胖子虽满心不愿,可对上爷爷沉下来的脸,
终究还是耷拉着脑袋,磨磨蹭蹭挪到张玄尘面前,规规矩矩跪了下去。
膝盖磕在地面上“咚”的一声闷响,他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声音蔫蔫的:
“师父在上,请受弟子刘福安一拜!”
张玄尘伸手扶起他,指尖触到小子圆滚滚的胳膊,心里无奈苦笑:
罢了罢了,多个人多份热闹,只是这体型……怕是连晨练站桩都撑不下去吧。
一旁的虎妞早憋不住笑,凑到李子游耳边小声嘀咕:
“师父,张道长这下可惨了,这小胖子看着就憨乎乎的,指定不好教!”
李子游拍了拍她的肩膀,眼底满是笑意:
“你呀,少幸灾乐祸。”
乡亲们见事情落定,笑着议论着“刘员外家小子有福气”“云游观要热闹了”,渐渐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