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偶遇打劫的-《云游修仙:我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既来到这个世界,本就该多走走。

  不出来看看,怎能撞见这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大武朝正值动荡,风雨欲来。

  老皇帝年事已高,精力渐衰;

  大皇子痴傻,难堪继位大任。

  其余几位皇子各怀心思,私下结党营私,都在暗中积蓄力量,静待时机。

  周围诸国皆无介入之意,反倒个个虎视眈眈。

  只等大武露出破绽,便要扑上来分而食之。

  倒是这江湖,却还是老样子。

  任凭朝堂翻云覆雨,江湖人自有章法。

  该行侠仗义便行侠仗义。

  该除暴安良便除暴安良,自成一片天地。

  李子游初次行走江湖,倒也不急切。

  他骑着梅花鹿,白日赶路,晚间遇有村落便借宿,无人家时便就地打坐。

  这般悠悠然走了十天,也只行不到百里。

  眼前这座榕山一过,便要从湖县地界踏入照县了。

  照县因直临东海,每日朝阳初升时。

  第一缕金光总会先洒满这片地界,故而得名。

  李子游本就是随意的性子,昨日行至榕山时。

  天色已渐暗,周遭并无炊烟踪迹。

  他索性不刻意寻人家,松开鹿绳任其撒欢去了。

  这榕山本就因几株老榕树得名。

  他选了棵粗壮的,跃身坐于枝干上,闭目打坐便是一夜。

  晨光漫过树梢时,他缓缓睁眼便从远处瞧见了有意思的事情。

  李子游在树上看得分明。

  那五个大汉虽个个身强体壮,裸露的胳膊上肌肉虬结,却都透着股憨直气。

  此刻正猫在榕山脚下那条必经之路的树丛里,探头探脑的模样笨拙得很。

  这哪是猎户?

  看那架势,分明是想拦路。

  他勾了勾唇角,索性敛了气息,在枝桠上坐稳了些。

  反正赶路也不急,倒要瞧瞧这几个憨汉打算如何行事。

  等待的时间甚是无聊,李子游索性闭上眼睛,又打坐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几个时辰,看天上的太阳已移了不少位置。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道粗声喝喊,引得李子游缓缓睁眼。

  “呔!留下过路钱,放尔等过去!”

  话音刚落,五个大汉便举着大刀直愣愣从树丛里冲出来。

  倒把对面一行人吓了一跳。

  看那行头,应是从此路过的小商队。

  领头的汉子连忙上前,瞧着竟对这五人十分熟络,忙拱手喊道:

  “五位大侠,还是老样子,一吊钱,还有刚出炉的饼子。”

  坐在树上的李子游看得一愣。

  上一世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哪见过这般打劫的?

  那商人显然早习惯了。

  一边说着一边从货担里摸出铜钱和油纸包着的饼子递过去。

  这伙劫匪竟真的只收一吊钱加几个饼子。

  清点完便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了通路。

  李子游忍不住低笑出声。

  有趣,实在有趣。

  李子游在树上又看了一阵,日头渐渐又移了几个位置,过路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这伙大汉的“规矩”愈发清晰:

  遇着商队,照旧收一吊钱;

  附近村民模样的男人路过,便伸手要个饼子。

  没带饼子的给个铜板也行,若是实在身无分文,竟也摆摆手放过去;

  偶有妇女牵着孩子经过,树丛里半点动静没有。

  那五人像是约定好一般,连脑袋都不探一下。

  李子游越看越觉得新奇。

  上一世听的那些绿林故事里,哪有这般“讲究”的劫匪?

  不劫妇女,不多勒索,连穷苦人都肯放过。

  收的东西少得可笑,倒像是在按规矩讨份“过路费”。

  他忍不住摸了摸下巴,心里直犯嘀咕:

  难道这世界的劫路行当,都这般古怪?

  又过了一会儿,从远处,走过来一个老婆婆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娃子。

  老婆婆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头发已白得像秋霜,佝偻着背。

  每走一步都要扶着腰喘口气,脚下的布鞋磨得露出了脚趾。

  那孩子约莫七八岁,脸蛋瘦得尖尖的,却紧紧攥着老婆婆的衣角。

  小步子迈得踉跄,眼睛里却透着股机灵。

  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山路,又回头扯扯老婆婆的袖子,像是在催,又像是在担心。

  两人刚走到树丛附近,李子游正想着这伙大汉该按规矩藏着不动。

  却见那五个身影“噌”地从树丛里蹿了出来。

  手里的大刀早不知扔去了哪里。

  脸上哪还有半分拦路的凶气,反倒急慌慌地往老婆婆跟前凑。

  离得远了,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只瞧见领头的大汉蹲下身,对着老婆婆比划着山路的陡峭。

  又指了指孩子的小短腿,像是在说路难走。

  老婆婆摆了摆手,似乎在推辞。

  可那大汉却不由分说,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来。

  自己半蹲下身,竟稳稳当当地背起了她。

  另一个大汉则笑着朝那孩子伸出手。

  孩子起初还有些怕生,瞅了瞅老婆婆。

  见她点了点头,才怯生生地伸出小手,被大汉一把抱进怀里,稳稳托着。

  剩下三人跟在旁边,一个在前头拨开挡路的枝桠。

  一个在侧面护着,还有一个不时回头看看,像是提防着什么。

  五个人护着一老一小,脚步放得极缓,生怕颠着了。

  阳光透过榕树的缝隙洒下来。

  照在大汉们淌着汗珠的脸上,竟没有半分不耐烦,反倒透着股笨拙的细心。

  直到将两人稳稳送到山路平缓处,大汉才把老婆婆放下,又将孩子递到她怀里。

  老婆婆颤巍巍地从布兜里摸出个皱巴巴的野果,往大汉手里塞。

  几人推让了半天,才由领头的接了,又对着老婆婆拱手作揖。

  目送着祖孙俩走远,才转身往回走。

  重新猫进树丛里,仿佛刚才那温情的一幕从未发生过。

  树上的李子游怔住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身下的树皮。

  这哪里是劫匪?

  他忽然想起方才商队领头人喊的那句“五位大侠”。

  此刻竟觉得没半分讽刺,反倒有了几分道理。

  这榕山脚下的风,似乎都带着些不一样的暖意了。

  李子游想了想,吹了个口哨唤来梅花鹿。

  跳上鹿背径直往来时方向走去,来到五个大汉附近。

  显然,五人没打算出来,他还刻意咳嗽了两声,树丛里依旧没动静。

  只是李子游修为太高,树丛里几人的低语,清晰地听进了他耳里。

  “这年轻道士咋回事?不赶紧过,还在那咳嗽啥?”

  另一个大汉小声应和:

  “就是,我们榕山五兄弟从来不劫道士。”

  “有真本事的打不过,没真本事的也是混口饭吃,何必难为人家?”

  这话李子游听得分明,摇了摇头觉得好笑。

  索性让梅花鹿又扭回头,往照县方向去了。

  就在梅花鹿转身时,一本线装册子从他道袍袖中不慎滑落。

  那是他根据邋遢老道传授的《五禽桩》,琢磨着改编的《五禽拳》。

  上面画着几幅小人图,分别演示着五个招式。

  能不能学会,全凭这五人的造化。

  至于相见,倒没那个必要。

  若将来有缘再见,倒说不定能成一段江湖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