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龙颜悦论功 西学惊帝心-《诸天仙武从射雕无敌》

  紫禁城。

  嘉靖帝朱厚熜推开丹炉,搁下奏章,负手立于殿中踱步,脸上绷紧兴奋与自得。

  檀香绕梁,却压不住他那份几乎要溢出来的亢奋。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发颤,“沈仙师真乃朕之肱骨,国之柱石!不,是朕之张良、诸葛亮,亦不为过!”

  他刹住脚步,盯住垂手恭立的杨金水,眼中射出精光:

  “金水,你方才所言,可句句属实?东岛、西城,这两大百年痼疾,江湖巨擘,就这般……俯首了?甚至那万归藏、谷神通,皆已重伤,无力再掀风浪?”

  杨金水躬身,将泰山玉皇顶上发生的一切细细道来。

  他讲述四雄如何联手,如何使出神通,又如何被沈浪一一挫败,最后朝廷大军如何现身,宣读圣旨,兵不血刃收服群雄……

  他口才便给,描述得活灵活现,尤其突出沈浪如神似魔的武功和最后以“王法”收场的深意。

  当然,有两位西域奇人助拳万归藏,亦被沈先生制服,现已“请”至京城,这个重要请示更不得不说。

  嘉靖帝听得心潮澎湃,尤其是听到沈浪那“江湖非是法外之地”的论断以及大军合围、群雄束手的一幕时,更是抚掌大笑,畅快无比。

  “哈哈哈!好一个‘江湖非是法外之地’!仙师此言,深得朕心!深得朕心啊!”

  他大笑几声,忽又收敛笑容,面露感慨。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起于微末,一统天下,何等雄才大略?然终其一世,乃至永乐朝,对此盘踞海外西域、武功高强、自成体系的东岛西城,亦只能怀柔、安抚,难以根除,引为憾事。”

  他踱到龙椅前,抚摸扶手,语气沉了下去:

  “如今,朕在位,得沈仙师辅佐,竟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此百年难题,将江湖纳入王法之下!

  此等功业,足以告慰太祖、成祖在天之灵!朕……朕之功绩,虽不敢言超越先祖,然于此一事,亦足以青史留名矣!”

  他越说越激动,脸上泛出红光,自觉真乃天命所归。连日来修炼“仙鹤神功”的顺畅,加上此事带来的巨大成就感,让他飘飘然几欲飞升。

  兴奋良久,他才渐渐平复,想起杨金水提到的两位西域奇人。

  “对了,你说那两位西域奇人,如今何在?”

  “回陛下,已按沈先生吩咐,安置于西苑精舍,以礼相待,并有通译伺候。沈先生言道,此二人身怀异术,见识广博,或于陛下有所裨益。”

  杨金水躬身回道。

  “哦?仙师如此看重?”

  嘉靖帝提起兴趣,“摆驾西苑,朕要亲自见见这两位能让仙师称之为‘奇’的人物。”

  西苑精舍内,哥白尼与米开朗基罗换上儒衫,虽显别扭,但气度不减。两人脸色仍透苍白,伤势未愈,眼中带着惊惶与好奇。

  他们一路行来,虽被“请”至此地,但所见皇宫之壮丽、仪仗之威严,已远超他们想象中任何一位欧洲君主的气派,心中对这东方帝国充满了敬畏。

  当见到身着龙袍、在太监宫女簇拥下走进来的嘉靖皇帝时,两人在通译的示意下,依着刚学的礼仪微微躬身。

  嘉靖帝落座,打量这两位金发碧眼的异邦人。

  他自幼深居宫中,虽见过一些番邦使节,但如这般气度俨然、不似凡俗的异人,却是头一回见。

  “二位远道而来,朕甚为欢迎。不知二位如何称呼?来自何方?身怀何种异术?”嘉靖帝开口问道,语气透出帝王威严与一丝好奇。

  通过通译转达,哥白尼与米开朗基罗报上姓名和来历。

  起初,嘉靖帝并未在意,只当是寻常番邦学者艺人。

  他甚至对哥白尼的“日心说”略有耳闻,但嗤之以鼻,认为是蛮夷妄谈。

  然而,随着交谈深入,尤其是当米开朗基罗谈及佛罗伦萨的繁荣、威尼斯的海贸,以及哥白尼描述波兰和德意志地区大学中对数学、天文、物理的深入研究,甚至提及伽利略等人的新发现时,嘉靖帝脸上的轻松之色渐渐消失。

  他听到一些陌生词汇:重力、加速度、几何代数、天体运行、望远镜、显微镜……

  虽然通译翻译得磕绊,许多概念无法准确转译,但结合两位学者激动的比划和用茶水画出的图示,嘉靖帝那聪明的头脑捕捉到一些令他隐隐不安的信息。

  这些人,似乎不是在胡言乱语。他们有一套严密而迥异于中原的认知体系,并且在某些方面,似乎走得比大明更远。

  尤其是当哥白尼提到航海技术如何借助星象、数学和新型仪器实现精确远航,甚至已经开始探索“新大陆”并因此获得巨大财富时;

  当米开朗基罗无意提及某些欧洲君主如何资助这些“奇技淫巧”的研究,并将其用于铸炮、筑城时……

  嘉靖帝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眼神变得越来越深,脸上的那点自得和轻松荡然无存,转而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是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危机感。

  他一直以为大明是天朝上国,物华天宝,万邦来朝。周边皆是蛮夷之地,不足为虑。

  但今日,从这两个被“请”来的异邦人口中,他仿佛窥见了一个正在西方悄然崛起、技术飞速发展、充满扩张欲望的全新世界。

  那个世界,似乎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认识和征服世界,其力量源头,是那种被称为“科学”的、系统性的知识和探索!

  若真如此……闭关自守、沉醉于丹药青词的大明,将来会面临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慵懒的声音打破了精舍内凝重的气氛。

  “陛下,可是听到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青衫微动,沈浪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内,嘴角含着一丝笑意。

  嘉靖帝抬头,看到沈浪,如同找到主心骨,急忙道:

  “仙师!你来得正好!方才朕听这二位所言,西方诸国似乎于格物之道别有钻研?若其船坚炮利,凭借此等之学远涉重洋而来,我大明……”

  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忧虑已然明了。

  他是个聪明皇帝,只是以往心思被长生和权术占据,此刻被沈浪引来的外力点醒,顿时看到潜在威胁。

  沈浪微笑颔首:

  “陛下圣明,见微知着。西方确已兴起一股变革之风,其名曰‘科学’。其核心便是以数学为根基,以实验为手段,穷究万物之理,并以此改造自然,创造利器。其势已成,不可不察。”

  他走到嘉靖帝身边,目光扫过哥白尼和米开朗基罗,继续道:

  “我大明乃天朝上国,物产丰饶,文明悠久,本为世界之中心。然,若固步自封,闭目塞听,视他国之长为奇技淫巧,恐有朝一日,昔日之蛮夷或持其利器叩我国门。届时,悔之晚矣。”

  嘉靖帝脸色阴晴不定,沈浪的话如同重锤敲击在他心头。他沉默良久,缓缓道:

  “仙师之言,如醍醐灌顶。然祖宗成法,科举取士,皆以文章经义为本,骤然更张,恐天下士子非议,动摇国本……”

  沈浪似乎早料到他会如此说,淡然一笑:

  “陛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祖宗成法亦是为保江山社稷。如今外患隐现,若不能与时俱进强基固本,空谈文章何异于坐以待毙?”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贫道建议于下次恩科之外另开一科,或称‘格物科’,或称‘实学科’,专考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实用之学。

  选拔英才授以官职,专司器械研制、百工改良、海图测绘、军械革新等事。如此既不废文章取士之根本,又能吸纳实用之才,强国富民以应未来之变。”

  “数学为万物之基,物理明格物之理,化学知变化之妙。此三者乃强国之基石。陛下欲保大明万世基业,此策当行。”

  嘉靖帝听着沈浪的话,眼中光芒闪烁。他背着手踱步,脑海中激烈交锋。

  士林反对?祖宗成法?与可能到来的巨大威胁相比,这些似乎都可以变通。

  沈仙师乃世外真仙,其眼光绝不会错。他如此极力推动必有深意。

  更何况此举若成,不仅是强国,更是他嘉靖帝超越前代帝王开创万世基业的莫大功绩!

  他终于刹住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沉声道:

  “仙师所言老成谋国字字珠玑!朕岂能因循守旧坐视隐患?”

  他转向杨金水,语气斩钉截铁:

  “拟旨!昭告天下,朕将于下次恩科之后特开‘格物恩科’,天下学子无论出身皆可报考!

  首考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由沈仙师主持拟定考题与选拔标准!中选者朕将不吝爵禄委以重任!”

  “陛下圣明!”沈浪微微一笑拱手道。

  杨金水跪下领旨:“奴才遵旨!陛下圣明!”

  精舍之内,嘉靖帝意气风发,仿佛看到一个由他开启的新时代。

  哥白尼与米开朗基罗面面相觑,虽然不太明白具体发生什么,但能感觉到这位东方皇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而这一切似乎都与他们带来的信息有关。

  沈浪目光悠远望向殿外蓝天。

  科学的种子已借着这场武侠闹剧被他强行塞进大明王朝的心脏。

  能否生根发芽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犹未可知。

  但变革的第一步已然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