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大内,一处精心布置的静室中,檀香清幽,隔绝了外间的纷扰。
宋徽宗赵佶身着宽松道袍,屏退左右,只留蔡京、林灵素等寥寥几人在旁,神情专注乃至虔诚地聆听沈浪讲法。
沈浪鹤发童颜,手持拂尘,盘坐蒲团之上,声音平和舒缓,却字字如珠,敲在赵佶心坎。
“陛下位居九五,富有四海,然世间最珍贵者,非权非财,乃性命尔。性命双修,方为长生久视之基。”
赵佶连连点头,如同最用功的学生:
“仙师所言极是!朕每每思及光阴逝水,圣体易衰,便心生惶恐。恳请仙师赐下延年永寿之法,朕必朝夕勤修,绝不敢怠!”
沈浪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邃光芒。
“善。陛下既有此诚心,贫道便传你‘蛰龙眠仙诀’。
此乃上古导引吐纳之术,仿神龙蛰伏,深藏精气,涵养本源。
陛下需每日于子、午二时,静心修习,调和呼吸,意守丹田。持之以恒,可强健脏腑,延缓衰老,乃至白发转乌,齿落更生。”
他当即将一段精妙却不算艰深的呼吸吐纳心法,细细说与赵佶听,并亲自示范引导。
赵佶天资聪颖,于文艺之道本就极具慧根,学起来竟也飞快,很快便掌握了要领,依法练习片刻,便觉周身暖融,呼吸顺畅,头脑清明,不由大喜过望,对沈浪更是敬若神明。
然而,沈浪话锋一转,神色略显凝重:
“然,人身如鼎炉,天地如大药。仅凭自身呼吸吐纳,汲取天地灵机,终究缓慢。欲得真正长生,逆天改命,非借外力不可。”
“外力?”赵佶精神一振,急忙追问,“请仙师明示!”
沈浪拂尘轻扫,缓缓道:“陛下可知,前朝大唐,亦曾举国之力,追求长生不死?”
蔡京在一旁接口道:
“仙师所指,莫非是……太宗、宪宗时,方士们所炼的那些金丹?然古籍记载,服食者多爆体而亡,乃虚不受补之兆……”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的怀疑。
“非也。”沈浪摇头,“彼等所炼,多是汞铅剧毒之物,烈火猛烹,霸道有余,温养不足,自是取死之道。贫道所言,乃真正集天地精华、循阴阳造化而成的‘无极仙丹’。”
“无极仙丹?”赵佶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充满了渴望。
“正是。”沈浪肯定道。
“此丹传闻乃集千年参王、北海冰髓、地心火莲等无数罕见灵材,于特定地脉节点,以文武之火交替淬炼九九八十一载方成。
丹成之日,异香漫天,能活死人肉白骨,服之可洗筋伐髓,脱胎换骨,平添一甲子精纯功力,更延寿百年。只是……”
“只是什么?”赵佶听得心驰神往,见沈浪停顿,急不可耐。
沈浪叹息一声:“只是此丹灵力太过磅礴浩瀚,若服用者根基不稳,心境不足,便如稚子舞巨锤,反受其害。
昔年服丹爆体者,并非丹药为假,实是自身无福消受这天赐造化。且炼丹之法早已失传,丹方更是渺茫,世间是否尚存此丹,亦是未知之数。”
他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既点明了“无极仙丹”的珍贵与神奇,又解释了为何过去服丹者会死,将责任推给“虚不受补”和“机缘不足”,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与获取难度。
对于无极仙丹分为阴、阳两丹更是只字未提。
赵佶却丝毫不疑,反而更加坚信不疑,激动道:
“仙师既知此丹,必有线索!朕即日便下旨,遍访名山大川,搜寻古籍丹方,定要为我大宋寻得此仙丹!纵有万难,朕亦绝不放弃!”
蔡京在一旁目光闪烁,他老谋深算,总觉得此事透着蹊跷。
那“无极仙丹”听起来如同神话,而这逍遥子出现得又太过巧合。
但他眼见官家如此狂热,且沈浪显露的神通确实匪夷所思,当下也不敢再多言,只是暗暗记下,命人暗中探查与“无极仙丹”相关的所有记载。
自此,赵佶对沈浪所传的“蛰龙眠仙诀”勤修不辍。
果然,一段时日后,他自觉精力较往日更为充沛,面色红润,连处理政务都似乎没那么容易疲惫了,心中对长生之道更是笃信不疑。
然而,奇异的事情也随之发生。
他开始频繁地做梦。
梦中,他不再是大宋天子赵佶,而是一个自称“赵九”的短发年轻男子。穿着样式古怪、方便利落的衣物,身处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铁皮盒子在路上飞驰,人们手中拿着发光的“琉璃板”相互交谈,高耸入云的建筑灯火通明……
那里似乎没有皇帝,人人皆可议论朝政,还有种种他无法理解的武器与战争。
梦中作为“赵九”的他,似乎是个学子,在一个名为大学的地方学习。
赵佶每次从这些荒诞离奇的梦中惊醒,都觉心神恍惚,分不清何为真实。他将这怪事忐忑地告知沈浪。
沈浪听罢,沉吟片刻,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缓声道:
“陛下不必惊惶。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宇宙浩瀚,岂止我等所居之一隅?
或有三千大千世界,无穷时空。陛下梦中景象,光怪陆离,迥异此间,或许……那并非虚妄。”
他目光悠远,仿佛看穿了无尽虚空:
“那名唤‘赵九’者,言行举止,或正是陛下于另一时空之‘化身’所映照。陛下修行‘蛰龙眠仙诀’,神气日增,灵觉渐开,故能模糊感应到彼界气息,乃至其思绪片段,亦不足为奇。”
“化身?”赵佶听得目瞪口呆,只觉得玄奥无比,远超自己理解,但出自“仙师”之口,又由不得他不信。
“然也。”沈浪颔首,“此乃陛下机缘,或许能从彼界‘化身’之经历中,窥得一丝天机异数,于陛下,于大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顺其自然便可。”
赵佶似懂非懂,但听闻这是“机缘”、“灵觉渐开”的征兆,反而心生欢喜,将那点不安抛诸脑后,更加勤修“蛰龙眠仙诀”,甚至隐隐期待起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来。
而“官家得仙师真传,修炼后竟能神游天外,感知异世化身”的消息,也不知从何处悄然流出,在汴京高层的小圈子里暗暗传播。
有人啧啧称奇,愈发敬畏; 有人如蔡京,疑窦更深,觉得这逍遥子越发故弄玄虚;
而如诸葛正我等深知江湖之险、人心之诡者,则忧心忡忡,觉得这位“逍遥老祖”所图恐怕绝非单纯传授长生之术那么简单,其手段之高,竟能从官家玄虚的梦境入手,实在令人心惊。
无极仙丹的迷雾,交织着跨越时空的怪梦,让汴京的这潭水,愈发深不可测。
宋徽宗赵佶身着宽松道袍,屏退左右,只留蔡京、林灵素等寥寥几人在旁,神情专注乃至虔诚地聆听沈浪讲法。
沈浪鹤发童颜,手持拂尘,盘坐蒲团之上,声音平和舒缓,却字字如珠,敲在赵佶心坎。
“陛下位居九五,富有四海,然世间最珍贵者,非权非财,乃性命尔。性命双修,方为长生久视之基。”
赵佶连连点头,如同最用功的学生:
“仙师所言极是!朕每每思及光阴逝水,圣体易衰,便心生惶恐。恳请仙师赐下延年永寿之法,朕必朝夕勤修,绝不敢怠!”
沈浪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邃光芒。
“善。陛下既有此诚心,贫道便传你‘蛰龙眠仙诀’。
此乃上古导引吐纳之术,仿神龙蛰伏,深藏精气,涵养本源。
陛下需每日于子、午二时,静心修习,调和呼吸,意守丹田。持之以恒,可强健脏腑,延缓衰老,乃至白发转乌,齿落更生。”
他当即将一段精妙却不算艰深的呼吸吐纳心法,细细说与赵佶听,并亲自示范引导。
赵佶天资聪颖,于文艺之道本就极具慧根,学起来竟也飞快,很快便掌握了要领,依法练习片刻,便觉周身暖融,呼吸顺畅,头脑清明,不由大喜过望,对沈浪更是敬若神明。
然而,沈浪话锋一转,神色略显凝重:
“然,人身如鼎炉,天地如大药。仅凭自身呼吸吐纳,汲取天地灵机,终究缓慢。欲得真正长生,逆天改命,非借外力不可。”
“外力?”赵佶精神一振,急忙追问,“请仙师明示!”
沈浪拂尘轻扫,缓缓道:“陛下可知,前朝大唐,亦曾举国之力,追求长生不死?”
蔡京在一旁接口道:
“仙师所指,莫非是……太宗、宪宗时,方士们所炼的那些金丹?然古籍记载,服食者多爆体而亡,乃虚不受补之兆……”
他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的怀疑。
“非也。”沈浪摇头,“彼等所炼,多是汞铅剧毒之物,烈火猛烹,霸道有余,温养不足,自是取死之道。贫道所言,乃真正集天地精华、循阴阳造化而成的‘无极仙丹’。”
“无极仙丹?”赵佶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充满了渴望。
“正是。”沈浪肯定道。
“此丹传闻乃集千年参王、北海冰髓、地心火莲等无数罕见灵材,于特定地脉节点,以文武之火交替淬炼九九八十一载方成。
丹成之日,异香漫天,能活死人肉白骨,服之可洗筋伐髓,脱胎换骨,平添一甲子精纯功力,更延寿百年。只是……”
“只是什么?”赵佶听得心驰神往,见沈浪停顿,急不可耐。
沈浪叹息一声:“只是此丹灵力太过磅礴浩瀚,若服用者根基不稳,心境不足,便如稚子舞巨锤,反受其害。
昔年服丹爆体者,并非丹药为假,实是自身无福消受这天赐造化。且炼丹之法早已失传,丹方更是渺茫,世间是否尚存此丹,亦是未知之数。”
他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既点明了“无极仙丹”的珍贵与神奇,又解释了为何过去服丹者会死,将责任推给“虚不受补”和“机缘不足”,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与获取难度。
对于无极仙丹分为阴、阳两丹更是只字未提。
赵佶却丝毫不疑,反而更加坚信不疑,激动道:
“仙师既知此丹,必有线索!朕即日便下旨,遍访名山大川,搜寻古籍丹方,定要为我大宋寻得此仙丹!纵有万难,朕亦绝不放弃!”
蔡京在一旁目光闪烁,他老谋深算,总觉得此事透着蹊跷。
那“无极仙丹”听起来如同神话,而这逍遥子出现得又太过巧合。
但他眼见官家如此狂热,且沈浪显露的神通确实匪夷所思,当下也不敢再多言,只是暗暗记下,命人暗中探查与“无极仙丹”相关的所有记载。
自此,赵佶对沈浪所传的“蛰龙眠仙诀”勤修不辍。
果然,一段时日后,他自觉精力较往日更为充沛,面色红润,连处理政务都似乎没那么容易疲惫了,心中对长生之道更是笃信不疑。
然而,奇异的事情也随之发生。
他开始频繁地做梦。
梦中,他不再是大宋天子赵佶,而是一个自称“赵九”的短发年轻男子。穿着样式古怪、方便利落的衣物,身处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铁皮盒子在路上飞驰,人们手中拿着发光的“琉璃板”相互交谈,高耸入云的建筑灯火通明……
那里似乎没有皇帝,人人皆可议论朝政,还有种种他无法理解的武器与战争。
梦中作为“赵九”的他,似乎是个学子,在一个名为大学的地方学习。
赵佶每次从这些荒诞离奇的梦中惊醒,都觉心神恍惚,分不清何为真实。他将这怪事忐忑地告知沈浪。
沈浪听罢,沉吟片刻,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缓声道:
“陛下不必惊惶。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宇宙浩瀚,岂止我等所居之一隅?
或有三千大千世界,无穷时空。陛下梦中景象,光怪陆离,迥异此间,或许……那并非虚妄。”
他目光悠远,仿佛看穿了无尽虚空:
“那名唤‘赵九’者,言行举止,或正是陛下于另一时空之‘化身’所映照。陛下修行‘蛰龙眠仙诀’,神气日增,灵觉渐开,故能模糊感应到彼界气息,乃至其思绪片段,亦不足为奇。”
“化身?”赵佶听得目瞪口呆,只觉得玄奥无比,远超自己理解,但出自“仙师”之口,又由不得他不信。
“然也。”沈浪颔首,“此乃陛下机缘,或许能从彼界‘化身’之经历中,窥得一丝天机异数,于陛下,于大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顺其自然便可。”
赵佶似懂非懂,但听闻这是“机缘”、“灵觉渐开”的征兆,反而心生欢喜,将那点不安抛诸脑后,更加勤修“蛰龙眠仙诀”,甚至隐隐期待起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来。
而“官家得仙师真传,修炼后竟能神游天外,感知异世化身”的消息,也不知从何处悄然流出,在汴京高层的小圈子里暗暗传播。
有人啧啧称奇,愈发敬畏; 有人如蔡京,疑窦更深,觉得这逍遥子越发故弄玄虚;
而如诸葛正我等深知江湖之险、人心之诡者,则忧心忡忡,觉得这位“逍遥老祖”所图恐怕绝非单纯传授长生之术那么简单,其手段之高,竟能从官家玄虚的梦境入手,实在令人心惊。
无极仙丹的迷雾,交织着跨越时空的怪梦,让汴京的这潭水,愈发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