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花园小径,昭宁思合作线-《琴音破局:嫡女逆袭成王妃》

  谢昭宁的脚步落在石径上,轻而稳,每一步都像是丈量过一般。晨风拂过耳畔,银铃微响,她没有加快,也没有停顿,只是将琴匣抱得更紧了些。指尖沿着匣缘缓缓滑动,触到那道细小的刻痕——养父留下的第一个音符标记,像一道无声的提醒,将昨夜至今的种种压进心头。

  练武场上那一剑,那一句“我会站在你前面”,仍在她耳边回荡。可她知道,动人言语背后,往往藏着更深的算计。萧景珩不是寻常对手,他的沉默比锋刃更利,他的承诺也未必是真心交付。她能感受到他剑中的杀意与克制,却无法确定那双眼睛里,是否真有半分对她这个人的在意。

  “小姐。”青霜从后方追上来,脚步略显急促,手里还攥着那包没吃完的桂花糕,“您走得太快了,我差点跟丢。”

  谢昭宁停下,侧身看她。

  青霜仰头,眼里带着一丝迟疑:“刚才……王爷说要为您挡千军万马,是真的吗?他是那样的人,怎么会轻易许诺?”

  谢昭宁未答,只轻轻拨动琴弦一瞬。音极短,却如涟漪扩散,悄然引动《心音谱》中“静心曲”的余韵。这不是为了安抚他人,而是为了理清自己——当情绪被外力撼动时,唯有音律能让她回归清醒。

  她低声问:“你觉得,一个人愿意为你赴死,是因为爱,还是因为需要?”

  青霜一怔,下意识摇头:“我不知道……可若是为了利用,何必说得那么重?‘千军万马’,听着不像假话。”

  “可越是沉重的话,越容易藏虚。”谢昭宁望着前方蜿蜒的小径,目光沉静,“他需要我能听懂琴音的能力,需要我唤醒遗言、破解诏书。若我只是个工具,那这句承诺,也不过是让工具更听话的手段。”

  青霜咬了咬唇:“可他昨夜让您进了密室,那是连亲信都不曾踏足的地方。”

  “所以他不怕我看见。”谢昭宁眸光微闪,“有些人,把真相当作诱饵。他知道我一定会追问身世,会追寻父亲的遗志,所以提前摆出坦诚的姿态,让我以为自己在主动选择,实则早已步入他设好的局。”

  她说完,指尖又抚过琴匣上的莲花纹。那纹路温润熟悉,与她在密道中所见如出一辙。她忽然记起六岁那年大火之夜,养父抱着她逃出尚书府时,在她耳边低语的那句话——

  “宁儿,记住,琴声不骗人。人心会变,权谋会转,唯有音律,直通本心。”

  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心音谱》为何只能由她解读。不是因为它神秘,而是因为它纯粹。它不会因地位高低而偏袒,也不会因情感亲疏而扭曲。它只忠于真实的情绪波动,只回应内心的震颤。

  她闭眼,再睁时,眼神已不再动摇。

  “我可以与他合作。”她说,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但不是因为他许诺守护,而是因为我们目标暂时一致。他要查清家族冤案,我要揭开身世之谜。他想破局,我也想挣脱束缚。这条路,我们恰好同向而行。”

  青霜看着她,忽然觉得眼前的小姐与往日有些不同。不是更冷,也不是更强,而是……更清醒了。仿佛终于从一段漫长的迷雾中走出,看清了脚下的路究竟通往何方。

  “那……您还会信他吗?”青霜小心翼翼地问。

  “信?”谢昭宁嘴角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近乎自语,“我不是不信,是不必信。合作不需要信任到交出性命,只需要彼此清楚底线在哪里。他若守约,我便同行;他若逾矩,琴音自会告诉我。”

  她说完,继续前行。

  石径两侧花枝低垂,晨露未曦。她步履平稳,不再有丝毫犹豫。方才那些翻涌的心绪,已被音律梳理成理性的判断。她不再是那个被动卷入风波的孤女,也不是谁棋盘上的棋子。她是谢昭宁,是能以琴音窥心、以旋律破局的人。

  她记得父亲最后对她说的话,是在她五岁那年的春日。那时他还活着,尚在朝堂之上,曾在花园教她弹一首新曲,曲名未定,只说是“留给未来的人听的”。

  那天风很轻,父亲指着园中一株含苞的赤莲,说:“等它开了,你就该走了。”

  后来她才知道,那朵花从未绽放。尚书府就在那个春天覆灭。

  而现在,她正走在另一条花园小径上,怀中琴匣承载着同样的血脉记忆。她不知道前方会不会有新的陷阱,也不知道萧景珩到底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谋划。但她知道,只要她的手指还能拨动琴弦,她的耳朵还能听见真实的情绪起伏,她就永远不会彻底落入他人掌控。

  “小姐,咱们这是要去哪儿?”青霜小跑两步跟上。

  “去厅堂。”谢昭宁淡淡道,“他说门永远为我开着,那我就进去看看,那扇门后,究竟藏着几分诚意。”

  青霜点点头,忽又想起什么:“那……我还能把桂花糕带给城南铺子的张伯吗?”

  “可以。”谢昭宁脚步未停,“按原计划,每月初七送去三家,铜钱照旧。他们若还记得旧恩,自然会接。若忘了,也不强求。”

  “可万一……有人冒领呢?”

  “那就让琴音来辨。”她轻声道,“真正的故人,听到特定旋律时,呼吸会有细微变化。那是藏不住的。”

  青霜默默记下,不敢再多问。她只觉小姐今日说话虽缓,却句句如钉入木,再无往日那种柔中带软的退让。她不知这是好是坏,但有一点她能肯定——谢昭宁,已经不再等待别人给她答案了。

  她们穿过一片竹影,前方凉亭在望。晨光斜洒,映得石栏泛白。谢昭宁终于停下脚步,低头看着怀中琴匣,唇角微扬。

  “他要的,与我要的,暂时不冲突。”

  她说完,抬步朝王府正厅方向走去。背影挺直,步伐坚定,手中琴匣始终未放。

  青霜紧随其后,悄悄摸了摸袖中桂花糕,没敢多问。

  风掠过花枝,几片落英飘坠,其中一片轻轻落在琴匣边缘,随即被步伐带起的气流卷走。

  谢昭宁的手指搭上第五弦,轻轻一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