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宁的手指从琴弦上缓缓收回,指尖在空气中停顿了一瞬。她没有抬头看那铜铃,也没有向任何人示警。刚才那一丝震动像是错觉,又像是某种信号的余波。但她知道,现在不是追查的时候。
她转身,面向御座方向,步伐平稳地走上玉阶。阳光落在她的青玉簪上,映出一点微光。她站定在大殿中央,声音清亮:“十八年前尚书府血案,始作俑者藏于深宫;一年前边关战事骤起,幕后黑手供奉邪师;三月前皇帝中毒昏迷,毒源直指凤仪宫药炉。桩桩件件,皆由一人主使——当今皇后楚氏!”
话音落下,她抬手展开手中卷宗长轴,亲自递到监察大臣面前。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上面写着尚书府遇难者名录、江南收养文书、太医院验伤记录,还有那封从凤仪宫暗格搜出的密信。
礼官开始宣读内容。“谢氏女不可留”五个字被一字一顿念出,全场哗然。几位老臣脸色发白,有人低头不语,有人悄悄避开视线。
萧景珩站在武班首位,目光冷峻。他没有说话,但身体微微前倾的姿态已表明立场。几名随他征战多年的将领也悄然并肩而立,甲胄轻响,气势逼人。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他昨日才醒,今日便坚持亲临朝会。此刻听着一项项证据被当众陈述,手指慢慢收紧,指节泛白。
谢昭宁继续说道:“皇后寝宫藏有前朝青铜镜阵,与先帝陵墓出土器物纹路一致。此阵非祭祀所用,而是开启地宫秘钥的感应装置。她借祈福之名,取七皇子生辰血、皇帝心头血,意图唤醒前朝遗力,篡改国运。”
她顿了顿,看向偏殿席位上的楚皇后。对方依旧端坐,红袍如火,翡翠如意权杖横放在膝上,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
“不仅如此,”谢昭宁声音更沉,“她勾结国师独孤漠,以蛊虫操控人心,在牢狱中布下‘空行蛊’网络,企图制造混乱趁机夺权。祭坛设于冷宫井底,祭品为活人精魄,若非及时阻止,整座皇城都将陷入血劫。”
礼官将药瓶呈上,太医令当场验证,确认是禁药“九幽凝霜”。军械图也被取出,显示禁军曾私自调动,路线直通乾元殿后墙。每一项证据都环环相扣,无可辩驳。
皇帝猛然拍案而起,声音震颤:“尔身为国母,竟敢谋逆篡权,祸乱社稷!今日百官俱在,你可认罪?”
楚皇后终于动了。她缓缓起身,嘴角竟扬起一丝笑。那笑容冰冷,带着不屑。
“陛下问臣妾是否认罪?”她开口,声音平稳,“臣妾只问一句——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凭什么站在这里指认本宫?她说是尚书府嫡女,可谁见过她的出生印鉴?她说掌握前朝秘辛,可《心音谱》早已失传千年,岂是一个乡野琴师能教出来的?”
她扫视群臣:“诸位大人,你们看到的所谓证据,不过是一堆拼凑的旧纸。密信笔迹可以模仿,药方可以伪造,就连这所谓的‘蛊虫’,也能用江湖把戏蒙骗世人。她靠一首琴曲迷惑众人耳目,难道朝廷律法,也要听凭琴声裁决吗?”
几名残余党羽立刻附和。“此女出身不清,不宜参与朝政!”
“镇北王包藏祸心,恐有挟持天子之嫌!”
“请彻查证据真伪,否则难服众望!”
声音再次嘈杂起来。有人动摇,有人观望,更多人沉默不语。
谢昭宁没有反驳。她退后半步,将位置让给监察大臣。清流派学士亲自查验印鉴、比对笔迹,甚至请来三位老文书当场复核。每一道程序都公开进行,不容质疑。
结果一一确认无误。
谢昭宁这才再度上前,直视皇后双眼:“你说我出身不明?那你为何昨夜三次派人潜入凤仪宫欲焚毁密档?又为何今晨特地佩戴翡翠如意权杖——那可是先帝赐予忠良之物,你却用来遮掩腕间烫伤旧痕?”
楚皇后瞳孔骤缩。
谢昭宁声音未变:“六岁那年,尚书府被屠之夜,你亲手下令‘不留活口’。可你不知道,有个孩子被藏进水缸逃过一劫。你更不知道,那个孩子长大后,能听懂人心最深处的声音。”
她轻轻抚过琴匣:“你说我在造谣?可你的呼吸乱了,心跳加快了,右手一直护着权杖,不敢放下。你在怕什么?怕那些你以为烧掉的记忆,被人重新翻出来?”
满殿寂静。
楚皇后脸色终于变了。她握紧权杖,指节发白,嘴唇微微颤抖。但她仍强撑着冷笑:“荒谬!本宫乃一国之母,岂会因几句妄言动摇?你们要审,那就审到底。本宫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操纵这场闹剧!”
皇帝冷冷看着她:“你还想抵赖?沈墨白已交出当年救走谢氏女的证词,连同你下令灭门的手令残片。你若再不认罪,朕便命刑部开棺验尸,将十八年前所有死者骨骸重查一遍,看看他们的伤口,是不是都来自你宫中配发的匕首!”
楚皇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就在这时,谢昭宁忽然察觉——那根垂下的铜铃细丝,又轻轻晃了一下。
她不动声色,眼角余光扫过殿顶。机关未动,但信号似乎已被触发。远处某处,有东西正在启动。
她转身,面向御座方向,步伐平稳地走上玉阶。阳光落在她的青玉簪上,映出一点微光。她站定在大殿中央,声音清亮:“十八年前尚书府血案,始作俑者藏于深宫;一年前边关战事骤起,幕后黑手供奉邪师;三月前皇帝中毒昏迷,毒源直指凤仪宫药炉。桩桩件件,皆由一人主使——当今皇后楚氏!”
话音落下,她抬手展开手中卷宗长轴,亲自递到监察大臣面前。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上面写着尚书府遇难者名录、江南收养文书、太医院验伤记录,还有那封从凤仪宫暗格搜出的密信。
礼官开始宣读内容。“谢氏女不可留”五个字被一字一顿念出,全场哗然。几位老臣脸色发白,有人低头不语,有人悄悄避开视线。
萧景珩站在武班首位,目光冷峻。他没有说话,但身体微微前倾的姿态已表明立场。几名随他征战多年的将领也悄然并肩而立,甲胄轻响,气势逼人。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他昨日才醒,今日便坚持亲临朝会。此刻听着一项项证据被当众陈述,手指慢慢收紧,指节泛白。
谢昭宁继续说道:“皇后寝宫藏有前朝青铜镜阵,与先帝陵墓出土器物纹路一致。此阵非祭祀所用,而是开启地宫秘钥的感应装置。她借祈福之名,取七皇子生辰血、皇帝心头血,意图唤醒前朝遗力,篡改国运。”
她顿了顿,看向偏殿席位上的楚皇后。对方依旧端坐,红袍如火,翡翠如意权杖横放在膝上,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
“不仅如此,”谢昭宁声音更沉,“她勾结国师独孤漠,以蛊虫操控人心,在牢狱中布下‘空行蛊’网络,企图制造混乱趁机夺权。祭坛设于冷宫井底,祭品为活人精魄,若非及时阻止,整座皇城都将陷入血劫。”
礼官将药瓶呈上,太医令当场验证,确认是禁药“九幽凝霜”。军械图也被取出,显示禁军曾私自调动,路线直通乾元殿后墙。每一项证据都环环相扣,无可辩驳。
皇帝猛然拍案而起,声音震颤:“尔身为国母,竟敢谋逆篡权,祸乱社稷!今日百官俱在,你可认罪?”
楚皇后终于动了。她缓缓起身,嘴角竟扬起一丝笑。那笑容冰冷,带着不屑。
“陛下问臣妾是否认罪?”她开口,声音平稳,“臣妾只问一句——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凭什么站在这里指认本宫?她说是尚书府嫡女,可谁见过她的出生印鉴?她说掌握前朝秘辛,可《心音谱》早已失传千年,岂是一个乡野琴师能教出来的?”
她扫视群臣:“诸位大人,你们看到的所谓证据,不过是一堆拼凑的旧纸。密信笔迹可以模仿,药方可以伪造,就连这所谓的‘蛊虫’,也能用江湖把戏蒙骗世人。她靠一首琴曲迷惑众人耳目,难道朝廷律法,也要听凭琴声裁决吗?”
几名残余党羽立刻附和。“此女出身不清,不宜参与朝政!”
“镇北王包藏祸心,恐有挟持天子之嫌!”
“请彻查证据真伪,否则难服众望!”
声音再次嘈杂起来。有人动摇,有人观望,更多人沉默不语。
谢昭宁没有反驳。她退后半步,将位置让给监察大臣。清流派学士亲自查验印鉴、比对笔迹,甚至请来三位老文书当场复核。每一道程序都公开进行,不容质疑。
结果一一确认无误。
谢昭宁这才再度上前,直视皇后双眼:“你说我出身不明?那你为何昨夜三次派人潜入凤仪宫欲焚毁密档?又为何今晨特地佩戴翡翠如意权杖——那可是先帝赐予忠良之物,你却用来遮掩腕间烫伤旧痕?”
楚皇后瞳孔骤缩。
谢昭宁声音未变:“六岁那年,尚书府被屠之夜,你亲手下令‘不留活口’。可你不知道,有个孩子被藏进水缸逃过一劫。你更不知道,那个孩子长大后,能听懂人心最深处的声音。”
她轻轻抚过琴匣:“你说我在造谣?可你的呼吸乱了,心跳加快了,右手一直护着权杖,不敢放下。你在怕什么?怕那些你以为烧掉的记忆,被人重新翻出来?”
满殿寂静。
楚皇后脸色终于变了。她握紧权杖,指节发白,嘴唇微微颤抖。但她仍强撑着冷笑:“荒谬!本宫乃一国之母,岂会因几句妄言动摇?你们要审,那就审到底。本宫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操纵这场闹剧!”
皇帝冷冷看着她:“你还想抵赖?沈墨白已交出当年救走谢氏女的证词,连同你下令灭门的手令残片。你若再不认罪,朕便命刑部开棺验尸,将十八年前所有死者骨骸重查一遍,看看他们的伤口,是不是都来自你宫中配发的匕首!”
楚皇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就在这时,谢昭宁忽然察觉——那根垂下的铜铃细丝,又轻轻晃了一下。
她不动声色,眼角余光扫过殿顶。机关未动,但信号似乎已被触发。远处某处,有东西正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