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叫第三遍的时候,杏花已经把猪圈的粪水舀完了。
天刚蒙蒙亮,山坳里的雾气还没散,冷得像浸在冰水里。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补丁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手里的木瓢沉得很,每舀一下,胳膊都要晃三晃,额头上却沁出了薄汗,混着猪圈里的腥臭味,黏在鼻尖上。
“死丫头,磨磨蹭蹭做啥!” 堂屋传来父亲粗哑的骂声,“锅里的粥该糊了,想饿死老子是不是?”
杏花应了一声“就来”,加快了手里的动作。最后一勺粪水泼到院角的菜地里,她丢下木瓢,抓起墙根的抹布胡乱擦了擦手,就往厨房跑。
厨房是土坯砌的,黑乎乎的,只有灶台上的小窗户透进一点微光。锅里的玉米粥果然快糊了,锅底结着一层焦黑的壳。杏花赶紧掀开锅盖,一股呛人的糊味涌出来,她手忙脚乱地往灶里添了把湿柴,让火苗小下去些。
这口铁锅比她岁数还大,锅底坑坑洼洼,是娘在世时用的。娘走得早,她记不清娘的样子,只记得娘总爱在灶台上教她认字,用烧黑的柴火棍在积着灰的灶面上写,一笔一划,说“杏花要读书,读了书就能走出大山”。
现在灶台上的灰早就被她擦得干干净净,可她总觉得,那些字还在,像刻在石头上,擦不掉。
“粥好了没?” 父亲又在喊,声音里带着不耐烦。
“好了爹。” 杏花盛了一碗粥,又从碗柜里摸出一个硬邦邦的窝头,端到堂屋的八仙桌上。桌子是裂了缝的,用铁丝捆着,摇摇晃晃。
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烟,烟杆是山里的老竹子做的,油光锃亮。他瞥了一眼桌上的粥,眉头皱起来:“没腌菜?”
“没了,昨天吃完了。” 杏花小声说。
“没用的东西!” 父亲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火星溅起来,“让你去地里拔点萝卜腌上,你忘了?眼里就知道捧着那本破书!”
杏花低下头,不敢说话。那本“破书”是她从废品站捡的,缺了页的语文课本,被她用线缝补好,藏在床底下,只有夜里等父亲睡熟了,才敢拿出来借着月光看。
她
天刚蒙蒙亮,山坳里的雾气还没散,冷得像浸在冰水里。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补丁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露出冻得通红的手腕。手里的木瓢沉得很,每舀一下,胳膊都要晃三晃,额头上却沁出了薄汗,混着猪圈里的腥臭味,黏在鼻尖上。
“死丫头,磨磨蹭蹭做啥!” 堂屋传来父亲粗哑的骂声,“锅里的粥该糊了,想饿死老子是不是?”
杏花应了一声“就来”,加快了手里的动作。最后一勺粪水泼到院角的菜地里,她丢下木瓢,抓起墙根的抹布胡乱擦了擦手,就往厨房跑。
厨房是土坯砌的,黑乎乎的,只有灶台上的小窗户透进一点微光。锅里的玉米粥果然快糊了,锅底结着一层焦黑的壳。杏花赶紧掀开锅盖,一股呛人的糊味涌出来,她手忙脚乱地往灶里添了把湿柴,让火苗小下去些。
这口铁锅比她岁数还大,锅底坑坑洼洼,是娘在世时用的。娘走得早,她记不清娘的样子,只记得娘总爱在灶台上教她认字,用烧黑的柴火棍在积着灰的灶面上写,一笔一划,说“杏花要读书,读了书就能走出大山”。
现在灶台上的灰早就被她擦得干干净净,可她总觉得,那些字还在,像刻在石头上,擦不掉。
“粥好了没?” 父亲又在喊,声音里带着不耐烦。
“好了爹。” 杏花盛了一碗粥,又从碗柜里摸出一个硬邦邦的窝头,端到堂屋的八仙桌上。桌子是裂了缝的,用铁丝捆着,摇摇晃晃。
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烟,烟杆是山里的老竹子做的,油光锃亮。他瞥了一眼桌上的粥,眉头皱起来:“没腌菜?”
“没了,昨天吃完了。” 杏花小声说。
“没用的东西!” 父亲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火星溅起来,“让你去地里拔点萝卜腌上,你忘了?眼里就知道捧着那本破书!”
杏花低下头,不敢说话。那本“破书”是她从废品站捡的,缺了页的语文课本,被她用线缝补好,藏在床底下,只有夜里等父亲睡熟了,才敢拿出来借着月光看。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