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被马蜂蛰了-《就这张胡》

  沈婉儿直接拉着明宣礼出去了,以前怎么没发现他还能这么婆婆妈妈的呢?以前的雷厉风行呢?原来的杀伐果断呢?

  沈婉儿拉着明宣礼从小门去了隔壁的院子,找了个没人的角落,压低了声音跟明宣礼叨叨。

  “你怎么回事儿啊?”

  “什么怎么回事儿?”

  “没怎么回事儿你跟田大夫那么说话。”

  明宣礼是王爷,老田现在就是个普通的村医,可是,老田算是看着他长大的。是明宣礼敬重的人,刚才那态度,确实有些过分了。

  要不是沈婉儿捂嘴捂得及时,那些话要真说出口。就老田那针眼儿似的心眼子,有的是机会整他。

  “我那不是着急闺女么。”

  “就是蛰了一下,你至于吗?”

  “那也是你闺女,你就不着急?”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就着急。”

  “你没听见她哭成什么样了吗?”

  “何止是听见了,我还看见了呢。”

  “那你就这么无动于衷?”

  明宣礼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女人,这还是那个温婉贤淑的王妃吗?平时不是最疼她了吗?怎么都没见她心疼呢?

  “这么点儿小事儿,我还得哭天抢地的折腾一番不成?”

  “你!”

  明宣礼十分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只觉得心口憋闷不已,衣袖一甩就走了。

  沈婉儿看着那个怒气冲冲的背影,觉得莫名其妙。孩子的磕磕碰碰多了去了,再矜贵的身份,再多下人围绕,都免不了出些状况。

  被马蜂蛰这种事情,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大事?至于反应这么大吗?

  沈婉儿也转身回去了,都说女人动不动就生气,怎么他一个大男人还这么小气。

  明珠这一睡,就睡到了傍晚。

  “五儿,你不是说没啥事儿啊,这怎么现在还没醒啊?你这医术行不行啊?”

  李氏第十八次去屋里看明珠了,看完出来都得问小五一遍,从信心满满的解释,到现在都懒得回答了。

  “没事儿,那会儿我又去看了一趟,肯定没事儿。”

  到饭点了,仨老头儿和明宣礼就都过来了,正巧听到李氏第十八次质疑小五的半吊子医术,顺口就解释了一句。

  “那怎么还没醒呢?”

  “累了呗,疯跑了半天,又哭了半晌,大人都累得慌,别说是个小孩子了。”

  老田今天格外的有耐心,哎呀,随手收的徒弟——小五,配的药比他这个师傅还要好一些,他开心了,耐心就多了。

  就是……这药劲儿有点儿大,那么一点就睡了这么久,回头得跟小五说说,改改剂量。

  正说着呢,沈婉儿就抱着明珠从屋里出来了,明珠睡眼惺忪的样子,手上被马蜂蛰过的地方已经消肿了。

  “哎呦,终于醒了,我还以为小五把明珠给治坏了。”

  李氏狠狠松了一口气,没事就好。

  “小五叔叔,槐花呢?”

  小不点儿人还没睡醒呢,还想着槐花呢。

  “小四叔拿去做好吃的了,一会儿就能吃了。”

  小五捏捏明珠的小肉脸,说了一句。

  明珠当即就挣扎着要下地,沈婉儿刚把她放下来,就直奔灶房去了,没一会儿就端着个小碗出来了。

  这个小木碗是胡旺用花椒木特意给明珠做的,外头还雕了浪花儿,打磨得很光滑,还有配套的木勺和木筷。

  碗里放了个刚出锅的大包子,小明珠屁颠颠的出来,找到自己的小椅子,鼓着小脸儿给包子吹气 。

  小四叔叔说了,包子还烫,得吹吹再吃。

  家里人都在,看着这么个小娃娃,做什么都觉得可爱。

  “娘,成亲的媒人还是找王媒婆吗?”

  张莲忽然问了一句,日子越是临近,事情就越多。好在李氏有先见之明,成亲的东西是打小就开始准备的,现在就是准备些吃穿用度就好了。

  “是,上个月就跟王媒婆说好了,她十七那天就来。”

  说到这儿,李氏压低声音,凑到张莲耳边。

  “我是多说了喜钱,她才答应的。”

  张莲偷笑,就胡旺那闹腾劲儿,王媒婆怕麻烦不想来也能理解。

  王媒婆:你男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成,回头您跟我说一声,我提前准备好。”

  李氏点点头,心情十分愉悦,哎呀,有个操心的人就是好呀。老大成亲的时候,那忙得脚打后脑勺,分分钟都要发火儿。

  哪有现在的好心情啊。

  其实,李氏去请的时候,王媒婆是拒绝的。

  胡兴和张莲是她给保的媒,躲不过去;胡旺和文小点是她没有吸取教训。

  这次她要是再答应,那就是她脑袋不好使。

  可是……李氏给的太多了。放着银子不赚,那才是真的脑袋不好使。

  五月十七,王媒婆下午就被胡兴接到了小坎沟,还是住的饭堂西边儿那间屋子。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

  外头热热闹闹的,胡家本家来帮忙的,正被张莲指挥着忙进忙出。有小四在,也不用再另找大厨了。

  文小点和小四,带着几个人在厨房里准备明天要用的菜,有些肉要提前炖好。肉丸子、肉馅儿也得提前准备上。

  还有要用的鸡鸭鱼这些,都得提前杀好,处理干净才行。明天一早,三爷爷还要熏出来,中午还要摆上桌呢。

  “莲儿嫂子,鸭蛋给你放哪儿?”

  余苗苗领着小叔子,小叔子推着平板车,平板车装了十几个坛子,坛子里是她独门秘制的咸鸭蛋。

  “哎呀,都忙懵了,还得劳烦你给送一趟。”

  张莲连忙迎上去,从袖口里掏出来早就准备好的荷包,顺手就给余苗苗塞过去了。这是李氏特意嘱咐过的,亲兄弟明算账,该是多少就是多少,这也是这么多年,他们还能如此融洽的原因之一。

  “知道你忙,几步路的事儿。哎,这个你拿回去昂,就几个鸭蛋,哪还能要钱呢?”

  “那不行,这是咱家得规矩,可不能坏在咱俩手上。”

  “行,那我就收着。”

  张莲把家规都搬出来了,余苗苗也只得收着,不过,回去还得问问恩阳,家里是不是真的有这条规矩。

  要真有,那以后各家来往也得注意些分寸。

  “来几个人,帮忙把坛子搬到灶房去。”

  张莲随手点了几个人过去,十来个坛子,一趟就搬好了。

  这会儿就看出来家里人口多的好处了,有点活儿,嘁哩喀喳的就都干了。

  余苗苗没在院子里多留,直接去屋里帮忙剪窗花、扎布花了。明宣礼一家四口一大早就到了,这边人多,明宣礼就跟仨老头儿去了隔壁。

  明成被小五带着跟外头那帮叔叔伯伯们干活去了,沈婉儿和明珠就跟着李氏在屋里帮忙。

  这次,李氏的姐姐李秋菊和姐夫许光宗也一起来了。之前忙着许姝的婚事,胡旺成亲都没来。这次一家子一起来了。

  “嫂子,快收敛点儿吧,知道你家有喜事儿,可别把下巴给乐掉了。”

  西屋里,炕上,桌上,到处都是红纸 ,妇人们人手一把剪刀,剪喜字和窗花。三奶奶年纪大了,眼神不大好,就用红布扎红花。

  “不是前些年,兴子说不上媳妇儿,急得满嘴燎泡的时候了。”

  娶媳妇儿的闹公婆,官庄镇的习俗之一,李氏倒也能坦然面对。不就是打趣几句,又不掉块肉。

  “可别提了,前阵子我才知道兴子说不上媳妇儿是有人捣乱。”

  “啥?还有这事儿呢?”

  “谁呀?干这缺德事儿。”

  “是咱村儿的吗?”

  李氏的话一说完,本家的几个妇人就七嘴八舌的开始追问。关系到自家孩子的婚事,可不得打听清楚,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捣乱到自家头上。

  “说起来大家都认识,就那王家干的。”

  屋子里安静了一瞬,三奶奶放下手里扎了一半的红花,拍拍李氏的肩膀。

  “就是那个月月朝咱家要钱的王家?”

  “除了她们还能有谁?”

  “到底怎么回事儿啊。”

  李氏把王家母女俩的事儿跟大家仔仔细细的说了,余苗苗进门儿的时候,王家都已经被丢进山里了。

  这王家是谁,她还真不清楚。所以,这一通听下来,还是云里雾里的。然后,心里的小本本上,又多了一个要找胡恩阳了解的事。

  “娇娇姐姐,李奶奶她们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明白呀。”

  角落里,许娇娇正带着明珠玩翻花绳,已经十岁的许娇娇,现在也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今天的任务就是带着明珠,远离大人手里的剪刀。

  “我也不知道,大人的事不用咱们操心。该你翻了。”

  许娇娇自己都听不明白,可回答不了明珠的问题,不过不怕,她会转移注意力。

  李氏听见小丫头的声音,这才想起件事儿来。

  “婉儿,跟你商量件事儿呗。”

  “婶子,啥事儿?”

  “借你家闺女用用呗。”

  李氏难得一脸讨好的跟沈婉儿商量。

  “明珠?她那么小,能干啥?”

  有什么事能用上个虚岁才四岁的孩子?

  “也不用干啥,就让她和娇娇在新床上滚两圈儿就行。”

  “啊??”沈婉儿懵了一下,又想起胡家的“特立独行”,又把自己给说服了。

  “哦哦哦,行啊。有什么说法没?我得提前教教。”

  沈婉儿说着放下红纸和剪刀,就要去逮明珠。

  “漂亮婶婶,这个事儿我熟,我教小猪猪就行。”

  李秋菊笑吟吟的看着自家闺女,还真是长大了,都知道给大人分忧了。

  一声漂亮婶婶,把沈婉儿喊得心花怒放,不禁多看了两眼这个小姑娘。

  许娇娇穿了一身嫩黄窄袖衣裙,明眸皓齿,面色红润。漆黑如墨的秀发散落在身后,只束了一个简单的发髻,戴了两朵和衣服同色的头花。

  真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