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老馒头被关了-《就这张胡》

  老馒头说的情真意切,俩太监小娃娃是才入宫的,学好规矩也没几天,他们话里的内容听不明白,只低着头减少存在感。

  明宣礼刚要开口问些什么,就见门外跑进来个差不多年岁的小太监,一进门儿,头都没抬,库次就跪下了。

  “大总管,包掌事差小的来问问,这个时辰皇上要去花园赏花,要做些什么准备?要带什么人,用什么仪仗……”

  小太监口齿伶俐,条理清晰,就算是不清楚太监工作分配的明宣礼和明宣仁,都能明白是要问什么,不由得对这小娃子认真了几分。

  可这孩子从开始到说完,就保持着跪姿,身体尽量贴近地面,双手垫在脸下。自始至终都没抬一下头。

  老馒头认认真真的听完,没第一时间回答,先是看了看两个主子。

  明宣礼理所应当的看向弟弟,明宣仁撅着嘴看了哥哥一眼,这才收敛了表情,和颜悦色的朝老馒头点点头。

  老馒头这才一个事一个事的交代清楚,这才说了声:“去吧。”

  身后站着的两个小娃子中的一个,飞快的朝大家行了一个标准的跪安礼,慢慢退到门外,转身撒丫子就跑。

  地上那个这才慢慢挪到边上,才站起身来,同时也发现了屋里多了两个人,并且,这两人坐着,老馒头却是站着的。

  这俩人的身份不言而喻。

  刚爬起来的娃,啪叽又跪下了。没了刚才的伶俐劲儿,身子抖得像筛糠。

  “给太子爷、安王爷请安,太子爷、安王爷恕罪,饶了小的这一次吧。”

  说话间还带着颤音儿,害怕又强装镇静的样子,看得人心酸。

  “多大了?”

  明宣礼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

  “回爷的话,小的今年十一了。”

  比小五还小一岁呢。

  明宣礼看看弟弟,明宣仁翻个白眼,并不打算管这些。

  “起来吧,也没啥大事,不用紧张。”

  “谢太子爷、安王爷恩典。”

  那孩子连着说了三遍,这才战战兢兢的起身,站在身侧。

  “叫什么?”

  “回爷的话,大总管给小的取名,蒸饺。”

  明宣仁听见这话顿时来了兴趣,也不装啥委屈了,八卦起来。

  “亲手带的徒弟叫包子,手底下的小太监叫蒸饺,都跟面食撇不开关系了。”

  老馒头被调侃,笑呵呵的回话。

  “叫起来顺口,就随意了些。让您看笑话了。”

  “没事,哎?另外那俩叫啥?”

  明宣仁开始好奇那俩孩子叫啥了。

  “回太子爷的话,小的叫水饺,刚才出去的是煎饺。”

  这个孩子胆子大些,说话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怯懦。

  噗嗤~~俩人没忍住,被老馒头起名字的逻辑给逗乐了。明宣仁又开始好奇,听说,包子也是从几个小太监里头挑出来的,那他的同门都叫啥。

  “名字不赖,听着就好吃。”说着明宣仁随手从衣袖里拿出几个金花生,看了一眼,是五个,又特意加了一个,刚好六个,不打架。

  “赏你们的,回去自己分分。这儿没啥事,出去玩会儿去吧 。”

  水饺和蒸饺看了看老馒头,见没反对,大一点的蒸饺这才接过金花生,谢恩之后退出去了。

  “坐下吧,小眼睛们都走了,守着那没用的干啥。”

  真正的尊敬不是表面功夫,是放在心里的。都这么大的人了,谁是真心,谁是做戏,还能分不清楚?

  “不敢,不敢……您是主子……”

  “那不就得听我的?”

  额……老馒头竟然无法反驳。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下了。

  “哥,天都要亮了,你赶紧问吧。”

  明宣仁指着门外的天色说道,也不知道是谁刚才还逮着人家小孩子问东问西。现在倒是知道着急了。

  “所以,他们爷俩这到底是因为点儿啥呀。 ”

  “皇上说,你总惦记着往管庄镇上跑,他好奇,就想去看看。太子爷监国也有些时候了,肯定能干好,把事情交给太子爷他放心……”

  老馒头尽量美化这爷俩之间的矛盾,俩都是主子,哪个也得罪不起。

  “别替他遮掩,什么去看看,去看看还要盖个行宫?还让我给拨银子派人手,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他就是想撂挑子,见七哥你自由,眼红了。”

  明宣仁一开始还只是冷嘲热讽,后面越说越义愤填膺,甚至还埋怨上明宣礼了。凭啥呀,明明七哥才是合适的人选,咋就成他了?

  说好的先做太子,结果太子是太子,还得监国。监国就监国,老皇帝能别作妖了不?今儿想吃江南的菱角,明儿想要北边儿的野味儿,转眼又要出宫体察民情,微服私访。

  这些就算了,虽然麻烦点儿,安排上就安排上,无伤大雅的事儿,他就惯着了,谁让就这么一个爹。

  万万没想到呀,这老登,居然跟他玩儿蹬鼻子上脸,提的要求是越来越过分,你看看,这连造行宫这么劳民伤财的事儿都给整出来了。

  就是好奇七哥封地的一个小镇子到底有啥好的?说出去,谁能信呀?

  明宣仁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就像是跟家长告状的孩子。到底还是年纪小了些,这些年又被他保护得太好,稍微有些什么事,就扛不住了。

  “小九说的属实吗?”

  明宣礼也没急着下结论,而是找老馒头确认。 毕竟都是当事人,说的难免有失偏驳,不能全信。

  “呃……属实。但是……也不全是事实 。”

  老馒头犹豫了一下,斟酌着措辞回答道。

  “哪里不对了?我说的就是事实,您就是偏帮着他。”

  老馒头低着头不说话,让他说啥?太子殿下您说的都对,就是皇上他老人家不讲理,折腾人?他虽然一把年纪了,但也还没活够呢。

  这么想不开的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要不……您还是亲自问问皇上?”

  老馒头诚心建议。明宣礼见老馒头这儿确实是问不出来什么了,也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老馒头的提议。

  他看出来了,老馒头不是不知道,是不敢说呀。那这到底是谁的锅,还用问?

  叮嘱老馒头注意身体,兄弟俩又转战回老皇帝寝宫。包子等在宫门外,像是专门在这里迎人,见太子和安王爷过来,连忙行礼。

  “起来吧。通报一声吧。”

  包子看了一眼紧闭的寝宫大门,低头回话。

  “皇上就寝之前吩咐小的在这儿候着,有话跟您二位交代,一定要按原话说,得罪了。”

  包子跪下,先行了礼,这才跪着复述原话。

  “皇上说:大晚上的,折腾个什么劲,刚回来就不消停,也不累得慌,让他滚回去休息。”

  兄弟俩对视一眼,无比确信,他们那个爹肯定说得出来。

  包子又转而面向明宣仁,踌躇一瞬,还是硬着头皮说了。

  “皇上跟太子爷说:哭完了没?哭完了就赶紧滚去干活儿,折子批完了吗?大臣们摆平了吗?银子找出来了没?还有空到处跑,有这时间,早干完了……”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忍不住换了个气,然后……后边儿的就忘了。

  “太子爷恕罪,后边还有话,小的没记住。”

  没记住,也挺好的,恕什么罪呀恕罪。

  “无妨,不说也猜得到。帮我给父皇带个话吧。”

  明宣仁附在包子耳边,说了句什么,包子的脸色一变。

  “按原话说就行,就说这话是我说的。”

  明宣仁说完,就打算拉着哥哥走人,却没看到人。明宣礼听完包子给自己的转述之后扭头就走了。

  根本没有解救弟弟的觉悟,走的毫不留恋。

  明宣仁嘴里嘀嘀咕咕的往东宫走去,片刻之后,身后传来一声底气十足的怒吼。明宣仁挺直脊背,嘴角向上。

  安心了。

  月亮看完一场大戏,带着满足感回家。对而东升的旭日,对夜晚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按部就班的日出。

  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明宣礼的房门就被人敲开了。

  连续赶路几天,又折腾了大半夜的明宣礼本不想搭理,可那敲门的都快把门给拆了,要是再不搭理他,拆完门就该拆房子了。

  睡眼惺忪的明宣礼顶着蓬头垢面的脑瓜子,刚打开门,就差点儿被人撞个跟头,一进屋就直奔墙边的矮榻而去。

  等明宣礼回过神,明宣仁已经歪歪斜斜的躺在榻上了。明宣礼大手的一挥,散了院子里伺候的一干人等,这才倒了杯凉茶端过去。

  茶水放了一夜了,肯定不是热的了。

  “你这是干啥了?怎么虚成这样?”

  明宣仁面色憔悴,衣着稍显凌乱,半睁半闭的眼睛,毫无神采。

  “熬了一晚上,换你,你也虚。”

  行吧,看样子他这个弟弟有时候孩子气了些,还算勤勉。再等等,等手头儿的事儿都理顺了,就没这么累了。

  “一会儿让人给你做些好的,补一补。”

  “不用了,刚从书房出来,包子就端着一碗大补汤给我了,不喝都不行。”

  “那你就睡会儿吧,一会儿该上朝了。”

  明宣礼看看天色,提醒道。

  “上什么朝,昨儿半夜,就下旨了,今日不早朝。”

  呵,还真是任性。

  “那挺好呀,你可以好好睡了。”

  “不行,不能睡。走,咱这就去找爹评理去。”

  明宣仁躺了一下,觉得自己又可以了,当即就要拉着哥哥走人。

  “还早着呢,急什么?”

  “怎么不着急,这次不掰扯清楚了,谁知道以后还会出什么幺蛾子。”

  明宣仁觉得心累,一边儿是家国大事,一边儿还得天天哄爹,谁家好人还拖儿子后腿的。

  “不差这一会儿,听我的,你先去睡上一个时辰,也让你哥我洗漱洗漱,吃点东西呀。”

  明宣仁总算是退了一步,话刚说完,人就已经睡着了。

  明宣礼拿了床被子给他盖上,这才出去。

  明宣仁是被热醒的。一觉醒来,已经是午饭时分。大夏天的和衣而卧还盖着被子,衣裳头发湿了个透。

  而明宣仁则是坐在另一侧,手里握着一本书卷,看得正起劲。

  “醒了?去隔壁洗洗,换身衣裳。”

  “不洗了,先吃饭吧。”

  “午饭去父皇那吃,你还是……”

  话都没说完,明宣仁人就不见了。让老皇帝看到他这副狼狈相,还不知道怎么笑话他呢,万万不能让他看了笑话。

  半个时辰之后,明宣仁终于收拾清爽了,兄弟俩往老皇帝寝宫走去。

  兄弟俩一到,老皇帝就让人上菜了,菜一上齐,包子就带着一干人等下去了,硕大的房间里,只剩下圆桌上的三人。

  主位是老皇帝,左右是两个儿子,但,距离稍远,呈三角形排列。

  老皇帝左右看了看,抬起手向俩儿子招了招手。

  “你俩坐近点儿,这么远说话都不方便。”

  不知道是不是近距离的接触了生死离别,安定下来之后的老皇帝,过得是越来越随性了。什么规矩不规矩的,统统扔到了一边。

  就连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记录起居的史官都被他给轰出去了。嗯,应该说是从出了叛变的事情之后,就没有了这个官职的存在。

  大臣只要在朝上说起来,老皇帝就一句话。

  “怎么?这是想让朕再被逼一次宫?这次是为了谁?”

  一句话就堵死了大臣们的嘴。毕竟这次的逼宫,起居官功不可没。后来,就再也没人提起了。

  “这样就挺好的。”

  明宣仁当即表态,离近点?不可能,根本不可能。挨得越近,挨打就越方便,他又不傻。

  明宣礼则听话的往旁边挪了挪椅子,人挪是挪了,挪完之后,餐具根本不用动。

  老皇帝看着俩儿子,一个直接拒绝,一个阳奉阴违,生气,真的很生气。

  “你!坐这儿!你!坐这儿!过来!”

  老皇帝耍完横,又眼巴巴的看着俩儿子,眼里居然有委屈。兄弟俩对视一眼,只觉得惊悚。惊悚归惊悚,俩人还是慢慢悠悠的挪了过去。

  一边挪,一边观察老皇帝的表情,终于,老皇帝满意了。

  再挪,连饭都不能好好吃了。一伸胳膊就得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