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施琅异动-《日曜南明》

  数日后,南京城迎来了一支引人注目的队伍。南安伯郑芝龙之子郑森,率领着数百名精锐家丁和幕僚,押运着数十辆大车的物资,浩浩荡荡进入京城。郑森年方二十,身材高大,面容英挺,眉宇间自带一股勃勃英气,虽衣着华贵,却无纨绔之态,步履沉稳,目光锐利,引得道路两旁围观的百姓纷纷侧目。

  朱慈烺在武英殿正式接见了郑森。

  “臣郑森,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森依足礼数,跪拜行礼,声音洪亮,不卑不亢。

  “郑卿家平身。”朱慈烺温言道,仔细打量着下方的年轻人,“朕久闻南安伯虎父无犬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令尊身体可好?”

  “托陛下洪福,家父安好。家父常教导臣,郑家深受国恩,值此国难之际,理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郑森应对得体,随即呈上礼单,“此次家父命臣前来,特献上白银二十万两,粮米五万石,火药三千斤,硫磺、硝石各五百担,聊助军资,以表忠心。”

  这份礼单可谓厚重,尤其是火药和硫磺硝石,正是朝廷急需的战略物资。朱慈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南安伯忠勇可嘉,朕心甚慰。赐座。”

  内侍搬来绣墩,郑森谢恩后侧身坐下。

  朱慈烺与他聊起了福建风物、海防形势以及对抗荷兰、葡萄牙等西洋人的经历。郑森对答如流,见解不凡,尤其对海战、船务极为熟稔,言谈中流露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与乃父郑芝龙那种商人式的精明算计颇有不同。

  朱慈烺心中暗暗点头,此子确是可造之材,若能善加引导,必成国之栋梁。“郑卿家年轻有为,见识卓越。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卿家可愿留在南京,为朕效力?”

  郑森起身拱手,慷慨道:“陛下信重,臣感激涕零!臣愿为陛下前驱,扫荡腥膻,恢复旧疆!无论陆战水战,但有所命,万死不辞!”

  “好!”朱慈烺赞道,“即日起,朕授你御营副将衔,先在兵部观政,熟悉朝廷军务。待日后,自有重用。”

  “臣,谢陛下隆恩!”郑森再次拜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能直接进入中枢,无疑是莫大的机遇。

  接见结束后,朱慈烺特意留下郑森,赐宴偏殿,以示恩宠。席间,郑森更是侃侃而谈,提出了许多加强海防、发展水师的建设性意见,深合朱慈烺之心。

  然而,就在郑森风光入京的同时,远在福建的郑家水师中,却有一人心中颇不是滋味。此人便是郑芝龙麾下大将施琅。

  施琅勇猛善战,精通水战,自诩功高,本以为郑芝龙会大力举荐自己,没想到却让年纪轻轻的郑森独揽了面圣的殊荣,并且似乎有被朝廷重用的迹象。这让他感到极度不平衡。

  泉州,施琅府邸。几名心腹将领聚在一起饮酒。

  “大哥,大帅这是什么意思?让少帅去南京也就罢了,还带了那么多厚礼!朝廷能给什么?一个空头官职?哪有咱们在海上自在!”一名部将愤愤不平道。

  另一人也道:“就是!听说朝廷现在穷得叮当响,全靠抄家和大户‘捐输’过日子。咱们郑家船队纵横海上,何须看他们脸色?那朱皇帝,不过是个逃难过来的娃娃,能不能坐稳江山还两说呢!”

  施琅闷头喝了一杯酒,眼中阴鸷之色一闪而过:“少帅年轻气盛,被朝廷几句好话就哄住了。朝廷这是想借我们郑家的力,去对付北边的鞑子,消耗我们的实力!大帅……唉,毕竟念着明朝的旧名分。”

  “那咱们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等着?”

  施琅放下酒杯,压低声音道:“朝廷既然看重水师,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派人……秘密接触一下北边的人,看看他们能开出什么价码。记住,要绝对保密!未到万不得已,不可轻举妄动。”

  施琅的野心和对现状的不满,让他开始萌生异志,在南北之间,埋下了一颗危险的棋子。而这一切,尚未被南京的朱慈烺和刚刚入京的郑森所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