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三路破局-《日曜南明》

  三月初八,暴雨如注,南京城笼罩在灰蒙蒙的水幕中。

  武英殿内,朱慈烺赤着脚站在沙盘前,雨水从屋檐滴落在铜壶滴漏旁,声音嘈杂。三份军报刚刚送到,他一一展开,眉头越皱越紧。

  “金堤口已决!臣率民夫三万筑堰,然清军以红衣大炮轰堤。东昌府沦陷,洪水吞没七县。王五老汉为堵决口,抱石沉河......”何腾蛟的血书字迹被雨水晕开,仿佛王五老汉临终前的泪水。

  朱慈烺指尖微颤,继续看下一份。李定国的密信藏在空心莲藕里,打开后是一张血书:“太庙人盾增至五千,鳌拜令妇孺日夜挖掘地穴,深达三丈。今日有汉军旗妇人投井死谏,留血书‘宁死太庙,不污祖宗’......”

  第三份是郑森的急报,裹着浓重的海腥味:“大沽口遇伏!西班牙‘火龙船’十七艘围攻‘北固二号’。右舷铁甲尽裂,幸王大锤以竹筋夹铁法补之。然锅炉渗水,航速减半......”

  “备辇!”朱慈烺将三份军报压在沙盘的黄河、太庙、渤海三处,“去玄武湖水寨!”

  “陛下,雨势太大......”韩赞周急忙劝阻。

  “朕的将士在前线浴血,朕岂能畏雨?”朱慈烺厉声道,“速去!”

  玄武湖水寨在暴雨中摇晃,战船在浪涛中起伏。郑森派来的百户浑身湿透,正指挥兵士将缴获的西班牙火油灌入陶罐。

  “陛下!”百户见到朱慈烺,急忙跪下,“‘火龙水’遇铁即燃,但需引火之物,且难以控制......”

  朱慈烺没有说话,径直走到一艘战船前。船体新覆的“竹筋铁甲”在雨中泛着青光——三层熟铁板间夹着竹筋,形如千层糕。

  他忽然抓起一罐火油,淋在甲板上,随后掷下火把!

  “陛下小心!”韩赞周惊呼。

  烈焰腾空而起,火舌舔舐着铁甲。片刻后,火势渐弱,铁甲表面焦黑,内层却完好无损。

  朱慈烺赤手抓起一块烧红的铁片,掌心瞬间燎起水泡,他却浑然不觉:“看这竹筋!火攻时它先碳化吸热,保内层铁甲不裂!王大锤是个人才!”

  百户目瞪口呆:“陛下,您的手......”

  “些许小伤,何足挂齿?”朱慈烺将铁片插入船艏,“传旨龙江船厂:所有战船加装竹筋铁甲。再铸‘火龙炮’五十门——炮管内刻螺旋纹,专射火油弹!”

  雨势渐歇,湖面浮起焦黑的西班牙商旗。朱慈烺解下腰间玉佩,塞给百户:“告诉郑森——朕要他在三月十五前,焚尽大沽口所有清军战船!若有一艘漏网,提头来见!”

  “臣遵旨!”百户双手接过玉佩,热泪盈眶,“陛下放心,郑将军必不负圣望!”

  未时三刻,朱慈烺回到皇宫,召见工部官员潘元炌。这位潘季驯的曾孙捧着《河防一览》残卷,浑身湿透,跪在殿中。

  “陛下,金堤口决堤三丈,日涌水量百万石。若用‘束水攻沙’法......”潘元炌枯瘦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两道长堤,“在决口上下游筑‘人’字坝,引洪入旧河道,可保济南无忧。”

  朱慈烺蹲下身,指尖抚过沙盘裂痕:“需多少民夫?”

  “五万。”潘元炌声音嘶哑,“然山东灾民流离,恐难召集......”

  “朕给你十万。”朱慈烺取朱笔在《安民告示》上疾书,“凡参与治河者,免三年赋税;死难者,子孙世袭百户!”他顿了顿,又添一句,“王五老汉沉河处,立忠义祠,春秋祭祀。”

  潘元炌老泪纵横:“陛下仁德,山东百姓有救了!”

  当潘元炌捧旨离去,史可法低声道:“陛下,若清军再掘堤......”

  “那就让他们掘。”朱慈烺眼中寒光闪烁,“朕已在铜瓦厢埋下三千斤‘定海神针’火药。他们掘一次,朕炸一次!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镐头快,还是朕的火药利!”

  夜雨敲窗,李定国的死士悄然入宫。黑衣人浑身湿透,怀中紧抱的油布包渗着血。

  “陛下!”死士跪地呈上油布,“鳌拜亲笔手令,太庙地穴已成,藏火油三千斤。若明军攻城,先焚太庙,再屠汉民!”

  朱慈烺将手令掷入铜炉,火舌瞬间吞没“屠汉民”三字。他忽问:“投井死谏的妇人,可有名姓?”

  “董氏,”死士哽咽道,“原汉军旗佐领之妻。她投井前,在井壁刻了这个......”

  油布展开,是半张撕碎的《大明律》。朱慈烺指尖抚过“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字句,突然大笑:“好个董氏!她是在提醒朕——清廷非化外,当依律问斩!”

  他取朱笔重书《安民告示》:

  朕闻:太庙乃天下人之太庙,非一家一姓之太庙。

  鳌拜挟妇孺、焚祖庙,天地共诛!

  凡北京城内,有护太庙者,授千户;有阻鳌拜者,封百户。

  天兵至日,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末尾,朱慈烺用董氏井壁拓片盖印。血色印痕在烛火中如花绽放。

  “传旨锦衣卫,”朱慈烺将告示封入铁筒,“三日内,务必送入北京城中每一户汉民家中!”

  三更天,朱慈烺独登南京城墙。长江春汛浩荡,千帆在雨中若隐若现。韩赞周捧着铜盆趋近:“陛下,该祭旗了。”

  盆中雨水映着闪电。朱慈烺将王五的竹筒、董氏的《大明律》残片、西班牙火油瓶投入水中。三件器物沉底时,水面倒映出三路大军的动向:

  西路,何腾蛟率民夫在汶水上游筑“人”字坝,潘元炌立于坝顶挥旗;中路,李定国死士混入太庙运粮队,车底暗藏《安民告示》拓片;东路,郑森舰队佯装败退,西班牙火船追入预设雷区......

  “陛下!”了望哨嘶喊,“紫微垣破军星大亮!”

  朱慈烺解下龙袍覆在城墙垛口。雨幕中,千里外的黄河、太庙、渤海同时燃起烽火——

  金堤口决堤处,民夫高呼“王五老汉显灵”,浊浪竟分两道绕开济南;太庙地穴中,董氏族人持《安民告示》倒戈,反锁鳌拜于藏火油的密室;大沽口海面,郑森的“火龙炮”射出螺旋火油弹,十七艘西班牙火船连环爆炸......

  江涛轰鸣中,朱慈烺拔出宝剑,寒光映着漫天雨幕:“传旨三军——三月十五,朕在太庙饮庆功酒!若有一人未至,朕不举杯!”

  他挥剑斩断披风,锦缎随春汛北去,载着血色印痕,没入惊涛。

  龙旗所向,山河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