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西的皇家试验场,今日戒备森严,武英营的精锐部队将这片区域围得水泄不通,连飞鸟也难以逾越。
场内,朱慈烺在史可法、黄道周、宋应星等重臣的陪同下,亲自前来观摩格物院历时半年研发的最新成果。春寒料峭,却挡不住众人脸上期待的热切。
场中央矗立着数门造型各异的火炮,在初春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最引人注目的,是两门炮管明显更长、炮架结构也更复杂的重型火炮。它们的体积远超现有的弘光三式,炮口幽深,仿佛随时准备喷吐雷霆。
陛下,请容臣详细介绍。宋应星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指着其中一门重炮说道:此乃臣等呕心沥血之作,暂命名为弘光四式长重炮。炮管采用新的冷铸法反复锻制,经过三十六道工序,内壁镗磨得光滑如镜。装药室也经过优化,可使用更大份量的发射药。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经臣等反复测算,其有效射程可达四里以上!若占据高地,借助抛物线原理,甚至能威胁五里外的目标!
四里?!史可法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深知现有最犀利的弘光三式射程不过三里左右,这几乎是质的飞跃!这意味着,未来在战场上,明军可以在清军绝大多数火炮的射程外,从容发起攻击!
朱慈烺眼中精光爆射,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试给朕看!朕要亲眼见证这惊雷之威!
命令下达,早已准备就绪的炮组士兵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清理炮膛,装入特制的、重量更大的长形炮弹(这是为了提升远距离精度和存速的新设计),填入定量火药包,用通条压实,最后调整瞄准机构,对准远处四里外预设的一排模拟敌军营寨的木靶。
整个场地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指挥官手中的令旗猛地挥下!
炮手毫不犹豫地拉动燧发引信。
轰——!!!
一声远超以往任何火炮试射的巨响猛然炸开,如同平地惊雷,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炮口喷吐出长达数尺的炽烈火焰和浓密白烟,巨大的后坐力让沉重的炮身猛地向后一坐,坚固的炮架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声,地面都为之一震。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那发出尖锐呼啸声的炮弹。它在空中划过一道肉眼清晰可见的、低伸而漫长的弹道,数息之后,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精准地砸在了四里外那片木靶区域!
砰!轰隆——!
远处腾起一团巨大的烟尘和木屑,坚固的木靶如同纸糊般被撕碎、抛飞!观测员通过千里镜仔细确认后,激动地挥舞信号旗:精准命中目标区!毁伤效果显着!
场边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欢呼声!四里!实打实的四里!这已不仅仅是武器,简直是战略级别的威慑力量!
朱慈烺抚掌大笑,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好!好一门!宋先生与诸位工匠之功,当载入史册!他转向宋应星,关切地问道:此炮产能如何?
宋应星从狂喜中回过神,略一沉吟,谨慎地回道:陛下,此炮工艺极其复杂,尤其是炮管锻造和镗磨,耗时极长。以格物院目前能力,集中所有优秀工匠,月产......最多两门。
两门......朱慈烺沉吟片刻,随即斩钉截铁地说:足矣!优先生产!朕要尽快组建一支重炮营 他仿佛已经看到,当这样的重炮出现在扬州或安庆城头,乃至未来的北伐战场上时,会给清军带来何等的震撼与绝望。
陛下,还有此物。宋应星又引着朱慈烺看向旁边几门体型较小、炮管也更短粗的火炮,此乃按陛下先前提示,专为水师和野战机动设计的弘光四式乙型舰载/野战炮。牺牲部分射程,但重量大大减轻,炮架也更灵活,更适合舰船安装和陆上快速机动。
接下来,又测试了改进后的弘光二式燧发枪(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哑火率降至一成以下),以及加装了简易缓冲枪托、被称为震天雷的原始霰弹枪。虽然震天雷后坐力依然巨大,准头也差,但在三十步内进行齐射,形成的密集弹幕足以对无甲或轻甲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尤其适合守城和巷战。
格物院的这一系列成果,让朱慈烺对即将到来的春夏季战事,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技术上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转化为战略上的主动权。
几乎在南京试验场响起惊雷的同时,江北扬州前线,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压力。
多铎显然并未因冬季的僵持而放松。开春后,随着道路条件改善,清军的小规模渗透和试探性攻击变得更加频繁。更让黄得功警惕的是,清军似乎也在加强他们的炮兵力量。哨探发现,清军在淮安等地调集了更多的工匠和物料,日夜不停地铸造火炮,虽然其性能依旧落后于明军,但数量的增加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
大帅,虏酋这是铁了心要跟咱们在火炮上较劲啊。副将李本深站在扬州城头,看着城外远处清军营地隐约可见的施工迹象,忧心忡忡地说道。
黄得功冷哼一声,目光如炬:东施效颦罢了!他们有格物院吗?有宋先生那样的大家吗?仿造得再像,也是徒有其表!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也明白,绝不能掉以轻心。他加派了哨探,严密监视清军炮兵阵地的构筑情况,同时下令城防部队,尤其是炮位,做好应对更猛烈炮击的准备。
战争的阴云,伴随着江淮的春风,再次浓郁起来。双方都在厉剑秣马,准备着下一轮更加激烈的碰撞。而掌握了技术优势的南明,正试图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决定性的胜势。长江的冰层正在碎裂,预示着新一轮较量的开始。
场内,朱慈烺在史可法、黄道周、宋应星等重臣的陪同下,亲自前来观摩格物院历时半年研发的最新成果。春寒料峭,却挡不住众人脸上期待的热切。
场中央矗立着数门造型各异的火炮,在初春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最引人注目的,是两门炮管明显更长、炮架结构也更复杂的重型火炮。它们的体积远超现有的弘光三式,炮口幽深,仿佛随时准备喷吐雷霆。
陛下,请容臣详细介绍。宋应星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指着其中一门重炮说道:此乃臣等呕心沥血之作,暂命名为弘光四式长重炮。炮管采用新的冷铸法反复锻制,经过三十六道工序,内壁镗磨得光滑如镜。装药室也经过优化,可使用更大份量的发射药。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经臣等反复测算,其有效射程可达四里以上!若占据高地,借助抛物线原理,甚至能威胁五里外的目标!
四里?!史可法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深知现有最犀利的弘光三式射程不过三里左右,这几乎是质的飞跃!这意味着,未来在战场上,明军可以在清军绝大多数火炮的射程外,从容发起攻击!
朱慈烺眼中精光爆射,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试给朕看!朕要亲眼见证这惊雷之威!
命令下达,早已准备就绪的炮组士兵立即行动起来。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清理炮膛,装入特制的、重量更大的长形炮弹(这是为了提升远距离精度和存速的新设计),填入定量火药包,用通条压实,最后调整瞄准机构,对准远处四里外预设的一排模拟敌军营寨的木靶。
整个场地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指挥官手中的令旗猛地挥下!
炮手毫不犹豫地拉动燧发引信。
轰——!!!
一声远超以往任何火炮试射的巨响猛然炸开,如同平地惊雷,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炮口喷吐出长达数尺的炽烈火焰和浓密白烟,巨大的后坐力让沉重的炮身猛地向后一坐,坚固的炮架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声,地面都为之一震。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那发出尖锐呼啸声的炮弹。它在空中划过一道肉眼清晰可见的、低伸而漫长的弹道,数息之后,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精准地砸在了四里外那片木靶区域!
砰!轰隆——!
远处腾起一团巨大的烟尘和木屑,坚固的木靶如同纸糊般被撕碎、抛飞!观测员通过千里镜仔细确认后,激动地挥舞信号旗:精准命中目标区!毁伤效果显着!
场边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欢呼声!四里!实打实的四里!这已不仅仅是武器,简直是战略级别的威慑力量!
朱慈烺抚掌大笑,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好!好一门!宋先生与诸位工匠之功,当载入史册!他转向宋应星,关切地问道:此炮产能如何?
宋应星从狂喜中回过神,略一沉吟,谨慎地回道:陛下,此炮工艺极其复杂,尤其是炮管锻造和镗磨,耗时极长。以格物院目前能力,集中所有优秀工匠,月产......最多两门。
两门......朱慈烺沉吟片刻,随即斩钉截铁地说:足矣!优先生产!朕要尽快组建一支重炮营 他仿佛已经看到,当这样的重炮出现在扬州或安庆城头,乃至未来的北伐战场上时,会给清军带来何等的震撼与绝望。
陛下,还有此物。宋应星又引着朱慈烺看向旁边几门体型较小、炮管也更短粗的火炮,此乃按陛下先前提示,专为水师和野战机动设计的弘光四式乙型舰载/野战炮。牺牲部分射程,但重量大大减轻,炮架也更灵活,更适合舰船安装和陆上快速机动。
接下来,又测试了改进后的弘光二式燧发枪(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哑火率降至一成以下),以及加装了简易缓冲枪托、被称为震天雷的原始霰弹枪。虽然震天雷后坐力依然巨大,准头也差,但在三十步内进行齐射,形成的密集弹幕足以对无甲或轻甲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尤其适合守城和巷战。
格物院的这一系列成果,让朱慈烺对即将到来的春夏季战事,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技术上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转化为战略上的主动权。
几乎在南京试验场响起惊雷的同时,江北扬州前线,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压力。
多铎显然并未因冬季的僵持而放松。开春后,随着道路条件改善,清军的小规模渗透和试探性攻击变得更加频繁。更让黄得功警惕的是,清军似乎也在加强他们的炮兵力量。哨探发现,清军在淮安等地调集了更多的工匠和物料,日夜不停地铸造火炮,虽然其性能依旧落后于明军,但数量的增加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
大帅,虏酋这是铁了心要跟咱们在火炮上较劲啊。副将李本深站在扬州城头,看着城外远处清军营地隐约可见的施工迹象,忧心忡忡地说道。
黄得功冷哼一声,目光如炬:东施效颦罢了!他们有格物院吗?有宋先生那样的大家吗?仿造得再像,也是徒有其表!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也明白,绝不能掉以轻心。他加派了哨探,严密监视清军炮兵阵地的构筑情况,同时下令城防部队,尤其是炮位,做好应对更猛烈炮击的准备。
战争的阴云,伴随着江淮的春风,再次浓郁起来。双方都在厉剑秣马,准备着下一轮更加激烈的碰撞。而掌握了技术优势的南明,正试图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决定性的胜势。长江的冰层正在碎裂,预示着新一轮较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