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肃贪风暴暂时告一段落,徐州的战事也进入了短暂的相持阶段,但朱慈烺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财政危机,却愈发凸显。
暖阁内,户部尚书以及几位理财能手,正面色愁苦地向皇帝汇报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陛下,淮西战役赏赐、抚恤,支出白银八十五万两;徐州方向战事,每日粮饷、军械消耗,约需一万五千两;张煌言靖海营维持及赏赐,需三十万两;秦良玉、黄得功等各部军饷,按月需四十万两;各地官员俸禄、衙门开支……加之今年苏松常等地因战乱、清田影响,夏税征收不足往年六成……国库……国库已然空空如也啊!”老尚书的声音带着哭腔。
朱慈烺看着账册上那巨大的赤字,眉头紧锁。他知道明朝财政崩溃是迟早的事,却没想到压力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光靠抄家那几个贪官和逼迫士绅“捐款”,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非长久之计。
“开源节流,有何良策?”朱慈烺沉声问道。
一位官员出列道:“陛下,或可再加征‘辽饷’、‘剿饷’……”
“不可!”朱慈烺断然否决,“旧例三饷,已是竭泽而渔,民怨沸腾。朕登基之初便已明令废除(部分地区),岂能自食其言?”他深知,再加税赋,等于把更多百姓推向对立面。
另一人道:“或可发行宝钞……”
朱慈烺冷笑:“宝钞早已形同废纸,民间拒用,此法无异于盘剥百姓,更不可行。”
场面一时陷入僵局。传统的理财手段,在这个末世,似乎都已走到了尽头。
这时,朱慈烺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旁听的宋应星。“宋卿,格物院近日可有能生财的妙策?”
宋应星如今不仅是军器制造总局总督,朱慈烺也让他兼管着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民用项目探索。他闻言出列,躬身道:“陛下,军工生产固然消耗巨大,然其相关技艺,或可转为民用,开辟财源。”
“仔细道来。”
“其一,水泥。”宋应星道,“格物院依陛下所授原理,反复试验,已初步烧制出一种名为‘弘光泥’之物,以石灰石、黏土等煅烧研磨而成,遇水凝固后坚硬如石,可用于筑城、修路、建堤、造屋,其速远快于传统糯米汁灰浆,且更为坚固耐久。若能大规模生产,不仅可用于军事工程,亦可售与民间,尤其江南水乡,堤坝、房舍需求巨大。”
朱慈烺眼睛一亮,水泥!这可是基建神器,不仅能快速提升防御工事等级,更能带动民用建筑业,甚至为将来修路架桥、发展交通打下基础。“好!立刻选定场地,筹建水泥厂,尽快规模化生产!”
“其二,玻璃。”宋应星继续道,“泰西玻璃制品,于沿海售价高昂。格物院已能烧制出透明度尚可的平板玻璃与器皿玻璃。若能精进工艺,降低成本,既可替代昂贵的窗纸,制作器皿、镜片,亦可作为奢侈品外销,利润丰厚。”
玻璃!这也是赚钱的好东西。朱慈烺点头:“准!集中工匠,攻关玻璃工艺,尤其是透明度和量产问题。”
“其三,海运。”宋应星最后道,“张将军已控海路,我朝可与南洋、倭国乃至泰西人贸易。除丝绸、瓷器外,我军中淘汰之旧式火铳、刀甲,亦可整理出售给南洋土王,换取粮食、硝石、硫磺等急需物资。甚至……可效仿宋元旧制,组建市舶司,官营海贸,抽分获利。”
朱慈烺心中大动。军火贸易,官营海贸!这确实是来钱快,又能处理淘汰装备、获取战略物资的好方法。虽然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但在生存面前,这些都显得无关紧要了。
“宋卿所言,甚合朕意!”朱慈烺当即拍板,“着即成立‘格物兴利司’,由宋爱卿兼领,专司水泥、玻璃等新物研发与生产、销售。另,命户部、兵部会同张煌言,筹划组建市舶司及军贸事宜,制定细则,尽快施行!”
通过这些超越时代的“格物新策”,朱慈烺试图在传统的农业税之外,开辟出新的财政来源,为这场艰难的国运之战,注入持续的动力。
暖阁内,户部尚书以及几位理财能手,正面色愁苦地向皇帝汇报着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陛下,淮西战役赏赐、抚恤,支出白银八十五万两;徐州方向战事,每日粮饷、军械消耗,约需一万五千两;张煌言靖海营维持及赏赐,需三十万两;秦良玉、黄得功等各部军饷,按月需四十万两;各地官员俸禄、衙门开支……加之今年苏松常等地因战乱、清田影响,夏税征收不足往年六成……国库……国库已然空空如也啊!”老尚书的声音带着哭腔。
朱慈烺看着账册上那巨大的赤字,眉头紧锁。他知道明朝财政崩溃是迟早的事,却没想到压力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光靠抄家那几个贪官和逼迫士绅“捐款”,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非长久之计。
“开源节流,有何良策?”朱慈烺沉声问道。
一位官员出列道:“陛下,或可再加征‘辽饷’、‘剿饷’……”
“不可!”朱慈烺断然否决,“旧例三饷,已是竭泽而渔,民怨沸腾。朕登基之初便已明令废除(部分地区),岂能自食其言?”他深知,再加税赋,等于把更多百姓推向对立面。
另一人道:“或可发行宝钞……”
朱慈烺冷笑:“宝钞早已形同废纸,民间拒用,此法无异于盘剥百姓,更不可行。”
场面一时陷入僵局。传统的理财手段,在这个末世,似乎都已走到了尽头。
这时,朱慈烺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旁听的宋应星。“宋卿,格物院近日可有能生财的妙策?”
宋应星如今不仅是军器制造总局总督,朱慈烺也让他兼管着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民用项目探索。他闻言出列,躬身道:“陛下,军工生产固然消耗巨大,然其相关技艺,或可转为民用,开辟财源。”
“仔细道来。”
“其一,水泥。”宋应星道,“格物院依陛下所授原理,反复试验,已初步烧制出一种名为‘弘光泥’之物,以石灰石、黏土等煅烧研磨而成,遇水凝固后坚硬如石,可用于筑城、修路、建堤、造屋,其速远快于传统糯米汁灰浆,且更为坚固耐久。若能大规模生产,不仅可用于军事工程,亦可售与民间,尤其江南水乡,堤坝、房舍需求巨大。”
朱慈烺眼睛一亮,水泥!这可是基建神器,不仅能快速提升防御工事等级,更能带动民用建筑业,甚至为将来修路架桥、发展交通打下基础。“好!立刻选定场地,筹建水泥厂,尽快规模化生产!”
“其二,玻璃。”宋应星继续道,“泰西玻璃制品,于沿海售价高昂。格物院已能烧制出透明度尚可的平板玻璃与器皿玻璃。若能精进工艺,降低成本,既可替代昂贵的窗纸,制作器皿、镜片,亦可作为奢侈品外销,利润丰厚。”
玻璃!这也是赚钱的好东西。朱慈烺点头:“准!集中工匠,攻关玻璃工艺,尤其是透明度和量产问题。”
“其三,海运。”宋应星最后道,“张将军已控海路,我朝可与南洋、倭国乃至泰西人贸易。除丝绸、瓷器外,我军中淘汰之旧式火铳、刀甲,亦可整理出售给南洋土王,换取粮食、硝石、硫磺等急需物资。甚至……可效仿宋元旧制,组建市舶司,官营海贸,抽分获利。”
朱慈烺心中大动。军火贸易,官营海贸!这确实是来钱快,又能处理淘汰装备、获取战略物资的好方法。虽然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确”,但在生存面前,这些都显得无关紧要了。
“宋卿所言,甚合朕意!”朱慈烺当即拍板,“着即成立‘格物兴利司’,由宋爱卿兼领,专司水泥、玻璃等新物研发与生产、销售。另,命户部、兵部会同张煌言,筹划组建市舶司及军贸事宜,制定细则,尽快施行!”
通过这些超越时代的“格物新策”,朱慈烺试图在传统的农业税之外,开辟出新的财政来源,为这场艰难的国运之战,注入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