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铁证如山 风暴前夕-《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仙乐门”密室内的灯火通明持续了整整一夜。

  苏婉清带领着几位信得过的、精通日文和生物学的同志,争分夺秒地翻译、整理、分类那些从“济仁”诊所夺取的文件和样本清单。

  每一页被翻译出来的记录,都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穿着在场每一个人的良知和神经。

  “人体耐受极限测试……活体器官摘除观察……菌株感染效能对比……”苏婉清念着这些冰冷的术语,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脸色苍白。那些抽象的数据和图表背后,是无数同胞惨绝人寰的痛苦与死亡。

  张宗兴站在一旁,沉默地听着,看着那些被小心封存的试管和容器。他压抑得几乎无法呼吸。

  愤怒、悲痛,还有一种源自后世记忆的、近乎先知般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

  他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在东北的平房,在更多的秘密基地,同样的罪恶正在甚至已经发生。

  “必须让这些东西发挥最大的作用。”张宗兴的声音沙哑而坚定,打破了密室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原件绝对保密,由我们最核心的人分地点、分方式保存。婉清,你负责整理出几份最具冲击力、最无可辩驳的证据摘要,包括关键文件照片、样本清单和部分实验记录译文。”

  “明白。”苏婉清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情感的漩涡中挣脱出来,恢复情报主管的冷静,“目标人选呢?”

  “分头进行。”张宗兴思路清晰,

  “第一,通过司徒美堂先生的海外渠道,设法传递给美国的记者,比如《纽约时报》的驻华记者,还有英国的路透社。要确保接收人的信誉和对日态度的相对公正。第二,秘密接触法国和苏联的领事馆人员,尤其是武官。第三……”他顿了顿,“想办法,让南京方面也‘意外’地拿到一份副本。”

  他要让这证据在国内外同时发酵,形成夹击之势,让日本人捂不住盖子,也让南京政府内部那些还对“和平解决”抱有幻想的人看清现实。

  “这件事风险极大,”苏婉清提醒道,“日本人一旦发现证据外泄,必然会疯狂反扑。”

  “我知道。”张宗兴目光沉静,

  “所以行动必须快、必须准、必须隐秘。在我们准备好之前,消息绝不能走漏半分。同时,通知杜先生和司徒先生,我们所有人,包括家属,进入最高警戒状态。虹口那边,有任何异动,立刻报告!”

  命令被迅速而无声地执行下去。“暗火”在获取重大突破后,非但没有松懈,反而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

  就在张宗兴全力部署证据曝光行动时,林墨再次如幽灵般出现了。

  这一次,她没有通过杜月笙,而是直接出现在了“仙乐门”附近一家他们用于紧急联络的咖啡馆,留下了约定好的暗号。

  短暂的安全屋会面中,林墨的神色带着一种完成使命后的疲惫与释然。

  “张先生,看来你们成功了。”她看着张宗兴,语气肯定而非询问。

  “这要多谢林小姐的关键情报。”张宗兴没有否认,但目光依旧锐利,

  “林小姐如今可以告知你的真实身份了吗?”

  林墨微微摇头,露出一丝苦涩的笑:

  “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我的身份……知道它对你们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引来更大的麻烦。你只需要知道,我来自一个不希望看到日本军国主义彻底失控的……第三方力量。他们中有些人,尚存一丝良知和对国际公约的敬畏。”

  她的话说得模糊,但张宗兴大致能猜到,她可能与国际反战组织、甚至日本内部某些非主流派系有联系。这种复杂性,远超一般的江湖恩怨或谍战。

  “你们拿到的东西,足以撼动世界。”林墨继续道,“抓紧时间,影佐和千夜红叶不是蠢人,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诊所被端,并推断出你们可能拿到了什么。接下来的报复,将是毁灭性的。我……该离开了。”

  “你要走?”

  “上海已无我立足之地。”林墨站起身,戴上帽子,遮住了大半张脸,“祝你们好运,张先生。希望这些证据,能真正唤醒一些麻木的灵魂。”

  她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安全屋的出口,留给张宗兴又一个未解的谜团。

  林墨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

  就在她离开后不到半天,苏婉清收到了紧急线报——虹口日军异动!

  海军陆战队取消了所有休假,数量不明的宪兵和便衣特务被调集,影佐祯昭的“梅机关”与千夜红叶的黑龙会总部联络骤然加密且频繁。一种山雨欲来的极度压抑感,笼罩在虹口上空。

  “他们反应很快。”张宗兴面色凝重,“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婉清,证据传递渠道,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全部启动!”

  “明白!最迟明晚,所有的‘包裹’都会发出!”

  与此同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详细消息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开。

  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条件,虽未立即公开签署文件,但局势已然明朗。全国范围内,要求团结抗日的呼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张学良做出了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的决定,这份“负荆请罪”的姿态,充满了政治智慧与个人悲壮。

  张宗兴得知后,心中感慨万千,既为少帅的安危担忧,也明白这是打破僵局、促成全国抗战大势的必要一步。

  他给张学良发去了一封密电,只有短短八字:

  “兄长大义,弟在上海,万死不负。”

  南北两地的曙光,似乎正在努力穿透厚重的战争阴云。

  张宗兴手握血证,站在风暴眼中心,他知道,接下来他将面对的,是获取证据之后,更加凶险的——守护证据和利用证据的战争。

  日本人绝不会坐视自己的魔鬼行径被公之于众,他们必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证据,或将知情者彻底抹去。

  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最为冰冷和危险。

  上海滩的空气中,火药味再次变得浓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