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烽火连天-《拥兵三十万,汉卿你的感情在哪?》

  上海的血战震动了整个中国。

  各路军阀、政客、平民的反应错综复杂,宛如一幅乱世浮世绘。

  南京,黄埔路官邸

  蒋介石面对军政部长何应钦的汇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

  “十九路军伤亡过半?张治中的第五军呢?”

  “第五军伤亡三千余人,但成功稳住战线。”何应钦低声道,

  “英美法三国领事联合施压,要求我们接受调停。”

  “调停?”蒋冷笑,“日本人会答应吗?”他走到巨幅地图前,“张学良那边如何?”

  “东北军又秘密南调两个师,伪装成难民。”何应钦迟疑道,“但军费开支巨大,据说杜月笙垫付了五十万大洋。”

  蒋突然问:“共产党有什么动静?”

  “红军发表宣言,愿接受改编共同抗日。另外...”何应钦压低声音,“周恩来秘密到了上海。”

  蒋瞳孔微缩:“去见张学良?”

  “不,去见杜月笙和张宗兴。”

  北平,顺承王府

  张学良看着上海发来的血战照片,一拳砸碎玻璃柜:“三十万东北军窝在这里,看着同胞送死!”

  将领们垂首不语。良久,参谋长荣臻劝道:“少帅,没有中央命令,我们...”

  “那就不要命令!”张学良红着眼睛,“给杜月笙发电: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张学良砸锅卖铁也供着!”

  他走到院中,望着南方:“宗兴,六哥对不住你...对不住上海...”

  突然副官急报:“少帅!南京急电!要求我部立即停止一切南下行动!”

  张学良凄然一笑:“告诉南京:汉卿愿解甲归田,只求放手抗日!”

  延安,窑洞

  毛泽东看着上海战报,久久不语。

  周恩来递过茶杯:“主席,蒋介石还在犹豫,但民间抗日情绪高涨。”

  “恩来啊,”毛指着地图,“上海这一仗,打醒了四万万同胞。这是好事,也是危机。”

  他决策:“一、继续呼吁国共合作;二、加快敌后根据地建设;三——”他特别强调,“派人接触上海抵抗组织,特别是青帮和东北军。”

  朱德补充:“技术上支援他们。咱们兵工厂造的炸药,比土制炸弹强。”

  上海,杜公馆密室

  杜月笙看着各地发来的支援清单,老泪纵横:

  ? 广州送来十万颗手榴弹

  ? 四川捐出三年盐税

  ? 连西北马家军都送来五百匹战马

  “中国...亡不了...”他颤抖着写下回信:

  “杜某代上海同胞,叩谢全国父老!”

  但危机接踵而至。

  日本增援三个师团的消息传来,同时军统发现共产党与青帮接触的迹象。

  “戴笠的人正在查你。”杜月笙警告张宗兴,“通共是死罪。”

  张宗兴咳嗽着:“只要能抗日,与魔鬼合作又何妨?”

  全国百姓的抗战

  ? 北平:学生们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沿津浦路南下。在济南站,军阀韩复榘竟派兵阻拦,学生们静坐铁轨,最终感动守军放行。

  ? 广州:工人发起“抗日一日捐”,码头苦力捐出血汗钱,买下一架战斗机命名“劳工号”。

  ? 四川:农民用背篓翻越秦岭运送粮食,很多人冻死途中,临终嘱咐:“送给打鬼子的弟兄...”

  ? 陕北:红军组织“抗日剧团”,用信天游宣传救国,老乡们含泪送上最后一袋小米。

  最震撼的是海外华侨

  旧金山华侨捐出二十年积蓄,买下整船军火;南洋橡胶园华工集体绝食,省下饭钱汇回国内;甚至连澳门赌场都设立“抗日赌局”,所有收益购买药品。

  上海前线

  赵镇藩收到全国寄来的慰问品:四川的辣酱、云南的白药、甚至西藏的哈达。一个包裹里竟是小学生的作文本:“写给最可爱的兵叔叔”。

  这个东北汉子抱着作文本嚎啕大哭。当晚,他带着残部发起决死反击,奇迹般夺回丢失的阵地。

  日本国内的反战声音

  同时,日本本土也出现反战浪潮。大阪纺织工人罢工,拒绝生产军需;东京大学生上街抗议“无意义战争”;甚至有些士兵母亲写信给天皇:“还我儿子”。

  这些消息通过特殊渠道传到上海,成为心理战的武器。

  百乐门地窖

  张宗兴会见了神秘客人——周恩来。

  “张先生,久仰。”周微笑着递过书籍,“一点礼物。”

  是《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术》。张宗兴翻阅后惊叹:“写书的是大才!”

  “是我们毛委员。”周诚恳道,“蒋介石不可靠,希望先生早做打算。”

  临走前,

  周留下句话:“上海若不可守,可来陕北。那里有全中国最干净的天地。”

  张宗兴沉思良久。

  他想起历史走向,知道合作抗日终将实现,但道路充满荆棘。

  最后的危机

  土肥原贤二启动最毒计划:雇佣白俄匪帮袭击欧美侨民,嫁祸中国抵抗组织!

  一时间,租界风声鹤唳。英美领事态度逆转,甚至要求中国军队后撤!

  “必须揭穿这个阴谋!”张宗兴挣扎下床,“彪子,准备手术。”

  “兴爷!您的伤...”

  “取子弹。”他平静地说,“我得去趟北平。”

  全国抗战的火焰已经点燃,但最黑暗的时刻即将来临。

  在这历史关口,每个人都将做出自己的选择。

  而黄浦江的波涛,正见证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