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大夏迂言裁边军,陛下怒怼守旧臣-《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刘大夏见朱厚照接过奏折,连忙上前一步。

  “陛下,臣以为,边军当前人数冗余。”

  “单大同、宣府两地,就有边军十五万,其中老弱病残占了三成。”

  “臣计划裁撤这三成老弱,再缩减各地军马场的开支。”

  “每年至少能省出八十万两军费,这些银子可全拨给户部,用于北直隶、山西的灾民安置,改善民生。”

  朱厚照捏着奏折的手指猛地一紧,奏折边角被捏得发皱。

  他抬起头,眼里满是难以置信。

  “刘尚书,你说什么?裁撤边军老弱?还缩减军马场开支?”

  他实在没料到,刘大夏所谓的“边军整顿”,竟是要砍边军的根基,这想法简直荒唐得离谱。

  刘大夏以为朱厚照没听明白,又解释道。

  “陛下,老弱边军本就不能打仗,留着也是浪费粮饷。”

  “裁撤了既能省军费,又能让精锐边军得到更多补给,一举两得啊。”

  “至于军马场,各地马场每年养马开销巨大,可边军战马够用,缩减些规模,也不影响战事。”

  朱厚照把奏折往案上一扔,声音都提高了几分。

  “刘尚书啊,朕怎么就看不明白你的逻辑?”

  “你知不知道,蒙古小王子虽退了,可草原部落还有鞑靼、瓦剌,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

  “你裁了老弱,边军人数骤减,万一蒙古人卷土重来,谁去守大同?谁去护宣府?”

  “靠你省下来的八十万两银子,能挡住蒙古人的骑兵吗?”

  刘大夏却丝毫不慌,反而躬身道。

  “陛下,臣记得《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我大明刚大破小王子,斩敌万余,他们早已吓破了胆,短时间内绝不敢再来犯边。”

  “与其留着大量边军浪费粮饷,不如把银子用在民生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才是治国的根本啊。”

  朱厚照听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想拍案的冲动,指尖揉着眉心。

  “刘尚书,你只记得‘好战必亡’,就忘了后面还有‘忘战必危’吗?”

  “太祖爷在位时,蒙古人年年犯边,太宗爷五次亲征,才把他们打退。”

  “仁宗、宣宗朝,边军从未敢缩减,就是怕蒙古人趁虚而入,这些你都忘了?”

  刘大夏却摇了摇头,语气越发坚定。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小王子死伤万余,草原部落群龙无首,他们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来犯我大明?”

  “臣引用《论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只要我大明休养生息,改善民生,蒙古人自然会臣服,根本不用靠重兵威慑。”

  “臣服?”

  朱厚照冷笑一声,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戳在草原的位置。

  “刘尚书,你去过草原吗?你见过蒙古人的彪悍吗?”

  “他们靠放牧为生,遇到灾年就来抢,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性,不是你靠‘文德’就能感化的!”

  “当年先帝在位,对蒙古人够宽容了吧?可他们还不是年年犯边,抢我百姓,烧我村庄!”

  刘大夏还想争辩。

  “陛下,臣虽没去过草原,可史书上记载,只要中原王朝国泰民安,草原部落就不敢来犯,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够了!”

  朱厚照猛地打断他,眼里的怒意再也藏不住。

  “史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蒙古人要是真能靠‘国泰民安’吓住,太祖爷何必设九边重镇?太宗爷何必亲征草原?”

  “你这是拿着书本上的死道理,来套活生生的战事!”

  “要是按你的想法裁了边军,将来蒙古人打过来,你能去前线用‘儒家理论’挡他们的骑兵吗?”

  刘大夏被朱厚照怼得脸色发白,却还是梗着脖子。

  “陛下,臣…… 臣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生计,绝无半分私心……”

  “私心你有没有,朕不知道。”

  朱厚照语气冷得像冰。

  “但你这想法,要是真实施了,就是把大明的边防线拱手让给蒙古人,就是害了边关的百姓,害了整个大明!”

  他转身回到案前,拿起朱笔,手都在微微发抖——不是怕,是气的,他真没想到,先帝留下的兵部尚书,竟是个如此迂腐的书呆子。

  就在这时,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张永端着一碗刚泡好的热茶走进来。

  刚要开口说“陛下,您要的茶”,就见朱厚照脸色铁青,眼里满是怒意,而刘大夏站在一旁,脸色发白,浑身发抖。

  张永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是兵部尚书又惹陛下生气了?刚处置完杨廷和,怎么又来一个?

  他端着茶,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满脑子都是疑惑。

  暖阁里的气氛瞬间凝固。

  朱厚照没看张永,只是盯着刘大夏,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尚书,你的想法,朕不同意,而且绝无可能实施。”

  “边军不仅不能裁,朕还要给大同、宣府增派粮草,修补边墙。”

  “你要是再敢提‘裁边军’三个字,就不用来兵部当尚书了!”

  刘大夏身子一颤,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被朱厚照冰冷的眼神逼了回去。

  他只能躬身。

  “臣…… 臣遵旨。”

  张永站在门口,手里的茶碗都快端不稳了——陛下这怒意,比处置杨廷和时还盛,看来刘尚书这次是真触到陛下的逆鳞了。

  他心里暗暗琢磨,等会儿得好好问问,刘尚书到底说了什么,竟让陛下发这么大的火。

  朱厚照没再看刘大夏,挥了挥手。

  “你先下去吧,好好想想,兵部该做的是什么,不是拿着书本上的道理,来耽误国事。”

  刘大夏躬身行了一礼,慢慢退出暖阁,走的时候脚步都有些虚浮。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为了大明好,怎么就惹得陛下如此动怒。

  暖阁里只剩下朱厚照和张永。

  朱厚照拿起案上的奏折,看都没看,直接扔到了一旁的纸篓里,语气带着疲惫。

  “张永,把茶放下,给朕揉揉太阳穴,这老臣的迂腐,真是能气死人。”

  张永连忙放下茶碗,走到朱厚照身后,轻轻揉着他的太阳穴。

  心里却越发疑惑——刘尚书到底提了什么建议,竟让陛下如此动怒?

  他不敢问,只能默默揉着,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接下来陛下会不会像处置杨廷和一样,处置刘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