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阁老细解考成法,贤才渐悟帝王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内阁暖阁里,炭火越燃越旺。

  橘红色的火光,落在案上的考成法细则上。

  “都察院考成法细则”七个大字,被映得格外清晰。

  屠滽捧着细则,目光落在“每季度民生督查十件、吏治弹劾五件、边防巡查三次”的条款上。

  眉头微微蹙起。

  这数量不算少,都察院之前连敷衍的奏折都凑不齐,现在要实打实完成,怕是有些难度。

  李东阳看出了他的顾虑。

  伸手从案上拿起一支笔,指着“民生督查”那条,轻声解释:“朝宗,你可别觉得这十件事多。”

  “之前刘宇在任时,都察院一季度递上去的民生折,能有三件真办事的就不错了,剩下的不是凑数,就是盯着陛下的小事找茬。”

  “陛下定这个数,不是刁难,是想让都察院回归本分 —— 百姓的事,多办一件是一件,总比天天纸上谈兵强。”

  屠滽点点头。

  又指着“实绩由内阁、锦衣卫共同核查”的字样。

  语气里带着几分疑惑:“首辅,都察院的实绩核查,怎么还需要锦衣卫参与?”

  “按规矩,这该是内阁和吏部的事吧?”

  他不是抵触锦衣卫,只是觉得特务机构插手监察,难免会让都察院的言官心里不安,怕影响后续工作。

  李东阳早料到他会问这个。

  叹了口气,拿起旁边一份奏折,正是之前刘宇逼迫下属写的雷同反对折:“朝宗,这你就别怪陛下多心了,都是刘宇闹的。”

  “之前刘宇操控都察院,连反对折都能逼着下属写得一模一样,朝堂上谁都被蒙在鼓里,若不是陛下发现得早,都察院还得被他折腾多久?”

  “陛下让锦衣卫加入,不是不信任你,是怕再出第二个刘宇 —— 锦衣卫擅长暗访,能查清楚都察院报上来的实绩是真是假,免得有人再玩‘纸面功夫’的把戏。”

  屠滽接过那份雷同折。

  看着上面一模一样的字迹,心里也沉了沉。

  他虽知道刘宇不是好人,却没想到竟嚣张到这个地步,连奏折都能批量造假。

  “首辅,我明白了,陛下这是怕都察院再出内鬼,用锦衣卫做个监督,不是针对我,也不是针对都察院的言官。”

  语气松了些,手指在“共同核查”上轻轻敲了敲。

  “只是锦衣卫具体怎么参与?总不能天天盯着都察院的人吧?”

  “放心,陛下早定了规矩。”

  李东阳笑着解释,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

  “都察院每季度末先自己报实绩,附上凭证 —— 比如民生督查,得有州县官的回执、百姓的签名;吏治弹劾,得有完整的证据链。”

  “然后内阁先核对文书,看看凭证齐不齐、逻辑通不通,再让锦衣卫去暗访 —— 比如民生督查的州县,锦衣卫悄悄去问百姓,是不是真办了实事;弹劾的贪官,是不是真被查处了。”

  “最后内阁和锦衣卫的结果对得上,才算实绩达标;对不上的,再让都察院解释,解释不清的就按规矩降职罢官,这样既公平,又能堵死造假的路。”

  屠滽看着李东阳画的流程。

  眼里渐渐亮了。

  这个核查方式既不越权,又能确保实绩真实,比单纯靠内阁核对文书靠谱多了。

  “陛下考虑得真周全!”

  忍不住赞叹。

  “这样一来,言官们想敷衍都难,只能踏踏实实去办事,不然锦衣卫一暗访,就露馅了。”

  李东阳点点头。

  又翻到细则后面的奖惩条款:“你再看这个,实绩达七成以上赏,三成以下降职,不足一成罢官,永不录用。”

  “陛下说了,赏要赏得让人眼红,罚要罚得让人害怕 —— 之前都察院的官,不管干好干坏,只要不犯大错就能混日子,现在不行了,得凭实绩说话。”

  “比如你手下的监察御史,要是一季度办了十二件民生实事,超过了十件的要求,陛下就可能升他的官;要是只办了两件,那对不起,降成主事,去地方历练历练,什么时候会办事了再回来。”

  屠滽拿起细则。

  逐字逐句地看奖惩部分,越看越觉得合理。

  “这样能激励言官们办事的积极性,也能把那些混日子的人筛出去,都察院才能有新气象。”

  他突然想起之前山东苛捐的奏报。

  问道:“首辅,那像基层苛捐这种事,都察院要是查出来,算在‘吏治弹劾’里吗?”

  “算!怎么不算?”

  李东阳立刻回道。

  “不仅算,要是查得彻底,还能算超额完成!”

  “比如你派御史去查山东的苛捐,不仅弹劾了州县官,还帮百姓追回了被搜刮的银子,陛下说不定还会额外赏赐,让其他言官都学学。”

  暖阁里的茶水续了一次又一次。

  两人围绕着考成法细则,从条款解读到执行细节,聊得格外投入。

  屠滽时不时提出疑问。

  比如“边防巡查怎么跟边军配合”“民生督查遇到地方官阻挠怎么办”。

  李东阳都一一解答。

  还结合之前的案例,比如弘治年间都察院巡查边防时被边将敷衍,考成法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边防巡查时,你让御史带着锦衣卫的人一起去,边将要是敢隐瞒战备情况,锦衣卫直接报给陛下,看他还敢不敢敷衍。”

  李东阳说着,拿起笔在细则上做了个标记。

  “这条你记着,到时候跟陛下提一嘴,让陛下给锦衣卫下个令,配合都察院巡查边防,免得边将仗着天高皇帝远,不把都察院放在眼里。”

  屠滽连忙掏出随身的小本子。

  把这条记下来,笔尖划过纸页,沙沙作响。

  “首辅提醒得是,边军那边情况复杂,没人镇着不行,有锦衣卫配合,御史们也能硬气点。”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暖阁里的宫灯被点亮。

  昏黄的灯光洒在两人身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

  屠滽放下细则。

  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首辅,这下我彻底明白了,考成法不是束缚都察院的枷锁,是帮都察院回归本分的规矩,有了这个,我整顿都察院也有底气了。”

  “之前我还担心,都察院的言官散漫惯了,不好管,现在有考成法盯着,有锦衣卫帮着核查,他们想不办事都难。”

  李东阳见他理解了。

  也松了口气,拿起案上的茶杯,喝了口热茶。

  “你能明白就好,陛下推考成法,不是要跟都察院过不去,是想让都察院成为百姓的靠山,成为朝廷的耳目,而不是某些人谋私的工具。”

  他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站起身道:“时候不早了,陛下还在坤宁宫等着呢,咱们得赶紧过去。”

  “你跟陛下说说你对考成法的理解,再说说你整顿都察院的初步想法,陛下定能放心把都察院交给你。”

  屠滽愣了一下。

  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官袍。

  “首辅说得是,臣这就跟您去见陛下,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他把考成法细则和记满笔记的小本子小心翼翼地收好,跟着李东阳走出暖阁。

  内阁门口,周小吏已经备好马车。

  见两人出来,连忙躬身道:“首辅大人,屠大人,马车已经备好了,这就去坤宁宫?”

  李东阳点点头:“嗯,快走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屠滽跟着李东阳坐上马车。

  车厢里很安静。

  他手里攥着考成法细则,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紧张是因为要见陛下,汇报自己的想法;期待是因为有考成法的支撑,有陛下和李东阳的支持,他定能把都察院整顿好,为百姓办更多实事。

  马车缓缓驶动。

  车轮碾过积雪的宫道,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屠滽掀开马车的窗帘。

  看着外面亮起的宫灯,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陛下,臣定不辱使命,让都察院成为大明的清流,成为百姓的希望!

  而坤宁宫暖阁内,朱厚照正坐在案前。

  手里拿着都察院的官员名册,等着李东阳和屠滽的到来。

  他期待着,这位新上任的左都御史,能给都察院带来不一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