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贤才秉烛成良策,群僚聚议定新规-《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户部衙署的晨光刚爬上“度支清吏司”的匾额,欧阳铎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他趴在堆满田亩册的案上打盹,身上还披着昨晚赶制清丈章程的薄棉袍。

  见张永带着小太监进来,他连忙揉了揉眼睛,屈膝行礼:“下官欧阳铎,参见张公公。”

  “欧阳主事快起来,陛下有旨。”

  张永扶了他一把,声音温和。

  “陛下让你把江西的田亩清丈法子整理出来,明天一早就得送到坤宁宫。”

  欧阳铎眼睛一亮,睡意瞬间消散。

  “劳烦公公传话!下官这就动手,保证误不了陛下的事!”

  他转身扑到案前,推开散落的算盘,抓起一支狼毫笔。

  从江西被锦衣卫接到京城时,他就盼着能为陛下出力,如今终于有了机会。

  张永看着案上摊开的《江西清丈录》,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田亩草图。

  “欧阳主事果然勤勉,陛下没看错人。”

  他忍不住赞道。

  说罢带着小太监离去。

  脚步声刚远,欧阳铎就喊来书吏。

  “把弘治十五年江西泰和的鱼鳞图册找来!再取二十张空白宣纸,快!”

  书吏抱着册页跑来时,欧阳铎已磨好了墨。

  他先在纸上写下“江西田亩清丈三法”。

  随即笔走龙蛇。

  “一曰按质分等,良田、中田、薄田各定亩数标准,避免以肥充瘦。”

  “二曰造鱼鳞图册,每块田标注户主、面积、土质,一式三份,户部、州县、里甲各存一份。”

  “三曰交叉复核,州县官清丈后,由按察使司再查,杜绝舞弊。”

  写到正午,欧阳铎只啃了两个麦饼。

  指尖沾着墨汁,在案上比划着清丈器械的改进法子。

  “寻常步弓误差太大,得换成带刻度的铜尺,每尺定三尺为一步,十步为一亩,这样才准。”

  书吏在旁记录,笔尖划得飞快。

  案上的宣纸堆起老高。

  夕阳西下时,章程已写满十五张纸。

  欧阳铎又拿起户部存档的江西赋税册,核对清丈后的增收数据。

  “泰和清丈后,查出隐田两千亩,增收赋税八十石;吉安查出三千亩,增收一百二十石……”

  他边算边念,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直到暮色漫进窗棂,才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上鲜红的手印。

  与此同时,内阁值房里已是灯火通明。

  李东阳穿着绯色蟒袍,坐在主位上,手里捧着韩文送来的“银差”“折色”两条建议。

  身旁坐着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京营总兵江彬,还有六部尚书。

  “韩文这两条建议,诸位都看看。”

  李东阳把奏折推到中间的案上。

  “银差代役、本色改折色,都是动旧制的事,得好好议议。”

  萧敬先拿起奏折,枯瘦的手指划过“每丁缴银三钱”的字句。

  “咱家倒觉得银差可行。”

  “宫里每年要征千名役夫打扫宫殿,好多人在路上就逃了,换成收银两,直接雇京郊百姓,既省事又能保证人手。”

  江彬放下茶杯,粗声粗气道。

  “边饷最缺银子!去年冬天将士们的棉衣都没配齐,要是本色改折色,粮米换成银子,买布做衣更方便,还省了运输损耗。”

  户部尚书韩文连忙补充。

  “臣算过,全国两千万丁,每丁三钱就是六百万两,折色再增收两百万两,加起来能填八百万两的窟窿!边饷、水利都有着落了。”

  礼部尚书张升皱了皱眉。

  “祖制向来是力役为主,突然改银差,会不会有人说陛下违背祖制?”

  李东阳捻着胡须笑了。

  “太祖爷当年定祖制,是因战乱后百废待兴,如今国泰民安,改银差正是顺应民生。”

  “再说陛下登基后斩外戚、重农桑,百姓都念着好,没人会反对。”

  吏部尚书马文升点头附和。

  “是啊!好多百姓为了服徭役,误了春耕,反而怨声载道。”

  “银差只收三钱,比误工损失的粮食便宜多了,百姓只会感激。”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傍晚议到深夜。

  最后李东阳拍板。

  “银差、折色两条全票通过!明日由老夫牵头,写一份议决奏折,连同韩文的原奏一起呈给陛下。”

  萧敬笑着道。

  “咱家这就让司礼监拟旨草稿,等陛下批红后,立刻传达到各省。”

  江彬站起身,拱手道。

  “京营可以调五百校尉,帮着户部去各省宣旨,谁敢阻挠,军法处置!”

  议完事已是子时,内阁值房的灯火才熄灭。

  李东阳捧着议决奏折,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暗暗感慨。

  陛下登基虽不满半年,却已办了斩外戚、整吏治、兴农桑几件大事,如今又要推赋税改革,大明中兴有望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欧阳铎就揣着清丈章程,站在坤宁宫门外等候。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官服,手里的锦盒磨得发亮,里面装着连夜誊抄的清丈三法,还有自己画的铜尺草图。

  辰时刚到,李东阳也带着内阁议决奏折来了。

  他见欧阳铎站在寒风里,忍不住问道。

  “这位是?”

  “回首辅大人,下官户部主事欧阳铎,奉陛下旨送清丈章程。”

  欧阳铎躬身行礼,语气恭敬。

  李东阳点点头,眼里露出赞许。

  “陛下常提你懂清丈,果然勤勉。”

  正说着,张永掀开宫门帘。

  “陛下宣首辅大人、欧阳主事进殿!”

  两人并肩走进暖阁,朱厚照正坐在龙椅上翻奏折。

  欧阳铎连忙跪倒,双手举过锦盒。

  “下官欧阳铎,遵旨将江西田亩清丈法子整理完毕,恭请陛下御览!”

  李东阳也躬身递上奏折。

  “陛下,内阁会同司礼监、京营商议韩文所提银差、折色二法,全体赞同推行,此为议决奏折。”

  张永接过两件文书,分别放在朱厚照面前的案上。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清丈章程的“鱼鳞图册”草图上,也照在议决奏折的“全票通过”四字上,暖阁里的空气仿佛都透着几分振奋。

  朱厚照看着案上的两份文书,嘴角渐渐扬起笑意。

  他没有立刻翻开,只是目光在欧阳铎和李东阳身上扫过。

  “你们倒是利索,一夜之间就把事情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