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钻孔器-《开局得系统,我在荒野搞建造》

  李知远把稍微大的那块放进锻铁炉中,“先打造半圆凿,开孔的细铁棍要简单很多。”

  比起打造方正的凿子,这半圆凿的弧形刃口将是新的挑战。

  “雨棠,保持风量,我需要它足够热,塑性好才容易成型。”李知远紧盯着炉膛,声音沉稳。

  明白!”苏雨棠手臂依旧酸痛,但精神却高度集中,稳稳地摇动着鼓风机摇把,让气流持续涌入,维持着炉内的高温。

  等到铁块达到了锻打的条件后,李知远用长木棍夹出那块炽热的铁块,迅速放在花岗岩石砧上。

  和昨天锻造方形凿的过程几乎一样,他先是慢慢的将铁块锻打成一个长条形,然后才将一端敲打延展,形成一个相对宽且薄的“舌片”,作为半圆凿的刃部基础。

  咚!咚!咚…

  锤击声清脆而密集,火星随着每一次敲击迸射。

  李知远全神贯注,他必须精准控制锤击的落点和力度,既要让铁块延展变薄,又不能打得太薄导致冷却后容易卷刃或崩裂。

  经过了多次的反复加热、锻打的铁块,在李知远的锤击下,铁块终于被李知远塑造成了他想要的样子。

  “现在是最关键的,要打出那个弧形刃口。”李知远深吸一口气,他迅速调整姿势。

  这一次,他没有再垂直猛砸,而是将铁块的“舌片”一端斜靠在石砧坚硬的边缘棱角上。

  他用石锤边缘圆滑的部分,瞄准舌片需要形成弧度的位置,带着精妙的倾斜角度,狠狠的敲了下去。

  李知远眼神锐利,一击之后毫不停顿,迅速将铁胚在石砧边缘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再次举锤,同样的角度和手法,又是一记重击!

  铿!铿!铿!

  那舌片的前端正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艰难地形成一道带着弧度的轮廓。

  这弧线还远不完美,边缘也显得粗粝,但已初具半圆凿的特征。

  直播间中。

  “有必要打造这些工具么?我觉得多少有些浪费了。”

  “还可以吧,如果有了远哥说的工具,以后打造各种家具确实要方便不少。”

  “关键是现在做这些会不会太浪费时间,铁倒是好说,毕竟练一次就能有四五斤,但这个时间是不是可以做些别的。”

  “其实也不会浪费,毕竟远哥也说了,要做一个耐用的风箱,以后估计他们炼铁的次数不会少了。”

  “他们现在吃的不缺,玉米也不需要打理,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准备一下后续用到的工具。”

  “没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懂吗?”

  “说这么多有啥用,你又去不了,在这看就完了!”

  “主要是有这时间去开凿岩洞会不会更好一些?毕竟岩洞的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这不得抓紧一切时间啊。”

  “你也说了,工程量太大,那还差这一两天吗?再说了,等他们弄好了风箱,炼出更多的铁,弄一个大点的铁凿,再来个锤子。那进度不是更快么。”

  直播间中的讨论,两人当然无法得知,此刻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这个半圆凿上。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原本还算晴朗的天空,再次阴沉了下来。

  锻造间歇的时候,李知远看过天色,推测明天会下雨,但不会很大,应该很快就能晴天。

  这也让苏雨棠放心不少,按照李知远的安排,明天制作风箱,后天就可以去搬运铁矿石了。

  这样一看,天气方面完全是“配合”着两人,倒是不担心后续的炼铁计划了。

  等完成了淬火和回火之后,李知远将另一个铁块扔进炉膛中,仔细观察起这个新打造出来的半圆凿。

  和之前的方形凿子一样,形状并不完美,带着手工锻打的粗犷棱线,但刃口的弧线还算流畅,等打磨开刃之后,就能投入使用了。

  下午4点多钟,那根用于钻孔的细铁棍也静静躺在石板上,李知远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正是他需要的钻孔器。

  这根细铁棍大约有十多公分长,粗细均匀,直径接近一厘米,像一根加长版的“怪异”粗铁钉,又或者说,形状和大小上与一把普通的平头螺丝刀极为相似。

  一端差不多有将近一半的长度,被他锻打成扁平状,这是用来契合木棍的部位。

  另一端则显得更加的锐利,等打磨之后,就可以利用这里钻孔了。

  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它通体呈现出深沉的蓝黑色,带着金属特有的冷硬光泽。

  李知远找了一根三十多公分长的细木棍,用柴刀小心的将其一头从中间切开,拿起这个“怪异”粗铁钉,将其扁平这一端沾上苏雨棠刚刚融化好的松脂,深深的嵌入进去。

  然后将两者相接的地方,用树皮绳牢牢的捆绑好。

  他拿起这个钻孔器,对准了旁边的一块木板,然后按住木棍的顶端,另一只手开始旋转起来。

  “嘎吱...嘎吱...”

  起初,钻孔器扁平尖锐的尖端在木板上只留下一个浅坑,但随着李知远持续施加稳定的压力和旋转力,木屑开始从尖端螺旋状的凹槽中被带出。

  “没问题,”李知远停了下来,用手抚摸着木板上被钻出的小孔道:“等打磨之后,会更加的锋利,再做一个钻火弓,就能方便快速的钻孔了。”

  “就像咱们来这里之前看的那些视频中钻木取火的那种工具?”苏雨棠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

  “对,就是那个,一个木条,一根绳子,来回拉动,省力不说,速度还快。”李知远点头应道。

  他立刻起身,走向柴堆。“钻火弓需要一根有弹性的弓身和一根弓弦。弓身就用这根韧性好的硬木枝条。”他挑拣出一根长度合适、略带弯曲的硬木棍,用柴刀快速削去枝杈,使其光滑顺手。

  拿出一根树皮绳,他将树皮绳的两端分别系在硬木弓身的两头,拉紧,确保弓弦绷直有力。

  一个简易但实用的钻火弓就完成了。

  “现在,把这个钻孔器和钻火弓组合起来。”李知远拿起钻孔器那根嵌入铁棍的木柄,将树皮绳在木柄上缠绕一圈——让弓弦正好套在木柄外侧。

  他一手稳稳握住钻孔器顶端的木柄,将其尖端对准木板上的目标位置向下施加压力;另一只手则握住了钻火弓的弓身,开始平稳地来回拉动。

  “吱嘎——吱嘎——”

  随着弓身的往复运动,紧绷的弓弦带动着缠绕其上的钻孔器木柄快速旋转起来!

  那根蓝黑色的细铁棍钻头以远超手搓的速度旋转着,还不算锋利的尖端轻松地啃噬着木板。

  木屑不再是零散的碎末,而是变成了细小的螺旋状卷屑,不断从钻孔处被旋转的铁钻头带出。钻孔的深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

  苏雨棠看得目不转睛,脸上满是惊叹:“天哪!这速度比刚才用手快太多了!而且看起来省力多了!”

  “那是当然。”李知远停下动作,抽出钻孔器,满意地检查着孔洞的内壁。“非常好!完全满足我们制作风箱的需求了。剩下的就是将这两样工具打磨出来了。”

  “那我回去做晚饭?”苏雨棠见此时最麻烦的工作已经完成,于是提议道。

  “好,趁着现在还没下雨,我去打磨一下。”说完,李知远拿起今天新锻造的两样骨锯,匆匆忙忙的跑向之前打磨凿子的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