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所有朝臣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为首的丞相大人身上。
当他们听到皇上和苏逸尘之间的对话时,心中都不禁一紧,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次肯定要大出血了,但这还得等丞相的表态。
果不其然,丞相大人在沉默片刻后,缓缓地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地说道:
“启禀皇上,徐大人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忠君爱民的好官,其品德和才能实乃臣等之楷模,臣等自然应当向她学习。
为此,老臣愿再捐助一万石粮食,略尽绵薄之力,以支持边疆的将士们。”
话音未落,其他朝臣们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效仿丞相大人,再捐助一定数量的粮食。
其中,有的官员表示愿意再捐助五千石,有的则表示愿意出三千石,一时间,朝堂之上好不热闹。
皇上看着眼前这批官员们那副心疼不已却不得不捐的模样,心中却高兴不已。
他心想:“这些大臣们,平日里就知道在嘴上喊得响亮,真正到了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一个个都推三堵四,找各种理由。
不过也好,这次总算让他们出点血了,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哈哈~,这徐女官还真是朕的福星啊,这次可为朕出了一口气。”
当朝臣们看着皇上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笑容,虽面上露出一副自愿、开心的表情,但心中却一阵阵地疼痛。他们暗自懊恼道: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一开始就直接捐助这么多粮食,这样不仅可以在皇上面前露个脸,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赏赐呢。
可现在倒好,粮食交出去了,功劳却全都是徐女官的,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回想起事情的起因,众朝臣们一个个都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瞪着户部尚书,直接把他当成了罪魁祸首。
而此时的户部尚书,面对众人眼中的指责和埋怨,心中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他不禁暗暗叫苦,心想:“这徐女官可真是我的克星啊!每次只要碰上她的事情,我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早朝终于落下了帷幕。皇上对于这次早朝的结果似乎还算满意,但户部尚书的心里却像被泼了一盆冰水一样,凉透了。
————————————————————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边疆大营里,一众将领们正围坐在营帐中,神情凝重地商议着军情。
“王爷,情况不妙啊!”负责粮草的都司忧心忡忡地说道,“咱们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了,最多再坚持几天,如果朝廷还不及时补给的话,咱们恐怕就得饿着肚子去打仗了!”
“是啊,王爷,敌军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清楚我们粮草被毁,也明白我们撑不了多久。
他们正盘算着等我们饿得不行了再发动攻击,如此一来,他们或许无需耗费太多兵力就能轻而易举地攻占我们的城池。”
负责探查的左前锋一脸凝重地站出来说道。
镇北王爷眉头微皱,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将领们,最后停留在自己的儿子慕容祈身上,沉声问道:“祈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慕容祈面沉似水,他的目光在众将领身上停留片刻后,开口问道:“去买粮的将士们可曾归来?他们有何消息带回?”
都司见状,赶忙站出来,禀报道:“启禀王爷,回来的人说了,这附近的粮食价格都大幅上涨,而且敌军还伪装成平民,埋伏在各个交通要道。
但凡有大批粮食试图进城,都会被他们提前抢走或烧毁。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商家愿意来这边做生意了。
这城里现存的粮食不仅我们需要,城中的百姓同样也需要啊~”
都司的话音刚落,那位急脾气的校尉便按捺不住,高声说道:“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饿死不成?”
“阿德,府里的粮食还剩下多少?你回府处理一下,留下府里这几天的嚼用,剩下的先全部运到这边来,先供大军使用。
此外,再派遣人手去高价收购粮食,能收多少就收多少!”镇北王爷面色凝重地吩咐道。
“可是……”阿德面露难色,似乎有什么顾虑。
“没什么可是的!立刻按照本王的命令去办!”镇北王毫不犹豫地打断了阿德的话,语气坚定。
看着阿德领命离去,都司不禁长叹一声,满脸愁容地说道:“就算将士们仅仅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这些粮食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啊!
都怪我,没有看守好粮草,让那些蛮子有机可乘,将粮草付之一炬,我真是罪该万死啊!”
营帐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有都司不断自责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一名小兵匆匆跑进营帐,向王爷和各位将军禀报:“启禀王爷,各位将军,门口来了一个自称阿智的小孩,说是要求见少将军。”
校尉闻言,眉头一皱,不耐烦地嚷道:“什么小孩?这个时候跑来捣什么乱!赶紧把他打发走……”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一把拉住。
校尉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竟然贸然插手少将军的事情,于是赶忙闭上嘴巴,不再言语。
“阿智?祈儿,你认识这个人?”镇北王看着儿子脸上露出明显的激动表情,心中不禁升起一丝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
慕容祈的目光紧盯着那传话的小兵,似乎对这个名字有着特别的期待。他连忙对那小兵说道:“快快快,去把他带进来!”
待小兵领命而去后,慕容祈才转过头来,对着镇北王解释道:“父亲,那阿智乃是淼淼身边的人。”
慕容祈的声音中透露出些许焦急,他显然十分担心淼淼的状况。因此,他仅仅只是简单地向镇北王解释了一句,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镇北王见状,虽然心中仍有许多疑问,但他也明白此刻儿子的心思全在淼淼身上,于是他便也不再追问,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营帐内的其他人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感到十分诧异,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不解的神色。
当他们听到皇上和苏逸尘之间的对话时,心中都不禁一紧,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次肯定要大出血了,但这还得等丞相的表态。
果不其然,丞相大人在沉默片刻后,缓缓地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地说道:
“启禀皇上,徐大人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忠君爱民的好官,其品德和才能实乃臣等之楷模,臣等自然应当向她学习。
为此,老臣愿再捐助一万石粮食,略尽绵薄之力,以支持边疆的将士们。”
话音未落,其他朝臣们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效仿丞相大人,再捐助一定数量的粮食。
其中,有的官员表示愿意再捐助五千石,有的则表示愿意出三千石,一时间,朝堂之上好不热闹。
皇上看着眼前这批官员们那副心疼不已却不得不捐的模样,心中却高兴不已。
他心想:“这些大臣们,平日里就知道在嘴上喊得响亮,真正到了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一个个都推三堵四,找各种理由。
不过也好,这次总算让他们出点血了,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哈哈~,这徐女官还真是朕的福星啊,这次可为朕出了一口气。”
当朝臣们看着皇上脸上那掩饰不住的笑容,虽面上露出一副自愿、开心的表情,但心中却一阵阵地疼痛。他们暗自懊恼道: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一开始就直接捐助这么多粮食,这样不仅可以在皇上面前露个脸,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赏赐呢。
可现在倒好,粮食交出去了,功劳却全都是徐女官的,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回想起事情的起因,众朝臣们一个个都怒目圆睁,恶狠狠地瞪着户部尚书,直接把他当成了罪魁祸首。
而此时的户部尚书,面对众人眼中的指责和埋怨,心中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他不禁暗暗叫苦,心想:“这徐女官可真是我的克星啊!每次只要碰上她的事情,我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早朝终于落下了帷幕。皇上对于这次早朝的结果似乎还算满意,但户部尚书的心里却像被泼了一盆冰水一样,凉透了。
————————————————————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边疆大营里,一众将领们正围坐在营帐中,神情凝重地商议着军情。
“王爷,情况不妙啊!”负责粮草的都司忧心忡忡地说道,“咱们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了,最多再坚持几天,如果朝廷还不及时补给的话,咱们恐怕就得饿着肚子去打仗了!”
“是啊,王爷,敌军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清楚我们粮草被毁,也明白我们撑不了多久。
他们正盘算着等我们饿得不行了再发动攻击,如此一来,他们或许无需耗费太多兵力就能轻而易举地攻占我们的城池。”
负责探查的左前锋一脸凝重地站出来说道。
镇北王爷眉头微皱,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将领们,最后停留在自己的儿子慕容祈身上,沉声问道:“祈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慕容祈面沉似水,他的目光在众将领身上停留片刻后,开口问道:“去买粮的将士们可曾归来?他们有何消息带回?”
都司见状,赶忙站出来,禀报道:“启禀王爷,回来的人说了,这附近的粮食价格都大幅上涨,而且敌军还伪装成平民,埋伏在各个交通要道。
但凡有大批粮食试图进城,都会被他们提前抢走或烧毁。如今,已经没有多少商家愿意来这边做生意了。
这城里现存的粮食不仅我们需要,城中的百姓同样也需要啊~”
都司的话音刚落,那位急脾气的校尉便按捺不住,高声说道:“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饿死不成?”
“阿德,府里的粮食还剩下多少?你回府处理一下,留下府里这几天的嚼用,剩下的先全部运到这边来,先供大军使用。
此外,再派遣人手去高价收购粮食,能收多少就收多少!”镇北王爷面色凝重地吩咐道。
“可是……”阿德面露难色,似乎有什么顾虑。
“没什么可是的!立刻按照本王的命令去办!”镇北王毫不犹豫地打断了阿德的话,语气坚定。
看着阿德领命离去,都司不禁长叹一声,满脸愁容地说道:“就算将士们仅仅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这些粮食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啊!
都怪我,没有看守好粮草,让那些蛮子有机可乘,将粮草付之一炬,我真是罪该万死啊!”
营帐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只有都司不断自责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一名小兵匆匆跑进营帐,向王爷和各位将军禀报:“启禀王爷,各位将军,门口来了一个自称阿智的小孩,说是要求见少将军。”
校尉闻言,眉头一皱,不耐烦地嚷道:“什么小孩?这个时候跑来捣什么乱!赶紧把他打发走……”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旁边的人一把拉住。
校尉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竟然贸然插手少将军的事情,于是赶忙闭上嘴巴,不再言语。
“阿智?祈儿,你认识这个人?”镇北王看着儿子脸上露出明显的激动表情,心中不禁升起一丝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
慕容祈的目光紧盯着那传话的小兵,似乎对这个名字有着特别的期待。他连忙对那小兵说道:“快快快,去把他带进来!”
待小兵领命而去后,慕容祈才转过头来,对着镇北王解释道:“父亲,那阿智乃是淼淼身边的人。”
慕容祈的声音中透露出些许焦急,他显然十分担心淼淼的状况。因此,他仅仅只是简单地向镇北王解释了一句,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镇北王见状,虽然心中仍有许多疑问,但他也明白此刻儿子的心思全在淼淼身上,于是他便也不再追问,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营帐内的其他人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感到十分诧异,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不解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