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奶过了正月后,心中就一直期盼着淼淼他们能够早日归来。
自从大山和他的兄弟们告诉徐奶淼淼年后会回到徐家村,徐奶便开始默默计算着日子,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村口等待。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徐奶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口,远远地张望着。
突然,一阵清脆的车马声传来,徐奶心头一紧,急忙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望去。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轮滚滚,发出轻微的声响。
徐奶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辆马车,仿佛能透过车窗看到淼淼的身影。
当马车越来越近,徐奶终于看清了车帘上精美的刺绣,心中的期待愈发强烈。
终于,马车在徐奶面前停了下来。车门缓缓打开,徐奶的目光紧紧锁住门口,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
没错,正是她日夜思念的孙女淼淼!淼淼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美丽动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徐奶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她快步迎上前去,紧紧拉住淼淼的手,眼中满是欢喜和慈爱:“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我的乖孙女!”
淼淼也笑着抱住徐奶,感受着她温暖的怀抱,轻声说道:“奶,让您久等了,我在外面可想你了。”
站在一旁的慕容祈,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嘴角也不由得泛起微笑。他优雅地向徐奶行了个礼,问候道:“奶奶,您好。”
这时,徐爹也走了过来,看到徐奶只顾着和淼淼亲热,不禁有些吃味,打趣道:
“娘,你眼里就只有你的宝贝孙女,我这个多年未见的儿子你就不想吗?”
徐奶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了徐爹身上。她脸上露出笑容,轻轻捶了一下徐爹的肩膀,嗔怪道:
“你这孩子,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跟你闺女争宠呢!娘当然想你了!”
徐爹嘿嘿一笑,挠了挠头,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说着话,笑声不时传来。
徐奶突然想起了什么,左右张望了一下,却没有看到孩子的身影。她疑惑地问道:“淼淼,你生的孩子呢?怎么没带回来让奶奶看看?”
淼淼微笑着解释道:“奶奶,路途实在太远了,孩子还小,经不起折腾。
所以我就把他们留在婆婆那里照顾,等我们到了京城,我就把他们带过来看您,到时候您就能见到他们了!”
徐奶听了,点点头,表示理解。她还想再问些关于孩子的事情,却被徐爹打断了。
“这些事,咱们还是回家再说吧!”徐爹笑着说道,然后转过身,招呼大家一起回家。
就在这时,周围的村民们听到了这边的动静,纷纷围拢过来。他们看到淼淼和慕容祈,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淼淼真是出息了啊!这阵仗可真大!”有人赞叹道。
“是啊,阿礼这是好了吗?看着可真精神!”另一个人附和着。
淼淼微笑着向乡亲们打招呼,慕容祈也礼貌地回应着。一时间,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
徐奶拉着淼淼的手,对乡亲们说道:“咱淼淼在外面过得好着呢,还惦记着咱村里的人。”
接着,淼淼从马车上搬下许多礼物,分发给乡亲们,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走在通往村子的小道上,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给这个温馨的画面增添了一抹金色的光辉。
到了家,徐大伯和大伯娘早已在门口迎候多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进门,一股浓郁的饭菜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每一道都是徐大伯和大伯娘精心准备的。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畅谈着这一年多来的变化。
淼淼的归来,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她讲述着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然而,淼淼回来没多久,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清水县。各路听到消息的县令、商人、富户等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带着礼物前来拜访淼淼。
这几天,家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淼淼和家人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来访者,虽然他们有的人来的目的不纯。
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迎来了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淼淼决定带着慕容祈在徐家村四处逛逛,领略一下家乡的风土人情。
他们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欣赏着田园风光,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慕容祈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淼淼则耐心地为他讲解着,毕竟,当时慕容祈在徐家村时并没有出去看过。
就这样,他们在徐家村度过了一段悠闲而愉快的时光。
春种的季节到了,整个徐家村都忙碌了起来。人们纷纷下地劳作,播种着新一年的希望。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淼淼他们回京的日子也到了。
这天早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着丰盛的早餐。淼淼突然放下碗筷,看着大家说道:
“爷、奶、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三天后,我和阿礼就要回京了。”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的眼中都充满了不舍。
淼淼站在饭桌前,看着大家,郑重地说:“你们也跟我一起去京城吧!”
淼淼的话音刚落,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其他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一时间没有人说话,似乎都在思考淼淼的提议。
过了一会儿,徐爷缓缓放下碗筷,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思索的神情。沉默片刻后,他开口说道:
“京城虽好,但咱在这村子里生活大半辈子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回忆。真要离开,还真是舍不得啊。”
徐奶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这里是咱们的根,离开了这里,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而且,如果我们都走了,家里这么多地可咋办呢?这才刚播上种呢。”
大伯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说:“我也习惯了村里的生活,出去的话,我怕我会不习惯。”大伯娘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大伯的话。
自从大山和他的兄弟们告诉徐奶淼淼年后会回到徐家村,徐奶便开始默默计算着日子,每天都早早地来到村口等待。
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徐奶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口,远远地张望着。
突然,一阵清脆的车马声传来,徐奶心头一紧,急忙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望去。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轮滚滚,发出轻微的声响。
徐奶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辆马车,仿佛能透过车窗看到淼淼的身影。
当马车越来越近,徐奶终于看清了车帘上精美的刺绣,心中的期待愈发强烈。
终于,马车在徐奶面前停了下来。车门缓缓打开,徐奶的目光紧紧锁住门口,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出来。
没错,正是她日夜思念的孙女淼淼!淼淼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美丽动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徐奶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她快步迎上前去,紧紧拉住淼淼的手,眼中满是欢喜和慈爱:“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我的乖孙女!”
淼淼也笑着抱住徐奶,感受着她温暖的怀抱,轻声说道:“奶,让您久等了,我在外面可想你了。”
站在一旁的慕容祈,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嘴角也不由得泛起微笑。他优雅地向徐奶行了个礼,问候道:“奶奶,您好。”
这时,徐爹也走了过来,看到徐奶只顾着和淼淼亲热,不禁有些吃味,打趣道:
“娘,你眼里就只有你的宝贝孙女,我这个多年未见的儿子你就不想吗?”
徐奶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目光落在了徐爹身上。她脸上露出笑容,轻轻捶了一下徐爹的肩膀,嗔怪道:
“你这孩子,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跟你闺女争宠呢!娘当然想你了!”
徐爹嘿嘿一笑,挠了挠头,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说着话,笑声不时传来。
徐奶突然想起了什么,左右张望了一下,却没有看到孩子的身影。她疑惑地问道:“淼淼,你生的孩子呢?怎么没带回来让奶奶看看?”
淼淼微笑着解释道:“奶奶,路途实在太远了,孩子还小,经不起折腾。
所以我就把他们留在婆婆那里照顾,等我们到了京城,我就把他们带过来看您,到时候您就能见到他们了!”
徐奶听了,点点头,表示理解。她还想再问些关于孩子的事情,却被徐爹打断了。
“这些事,咱们还是回家再说吧!”徐爹笑着说道,然后转过身,招呼大家一起回家。
就在这时,周围的村民们听到了这边的动静,纷纷围拢过来。他们看到淼淼和慕容祈,脸上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淼淼真是出息了啊!这阵仗可真大!”有人赞叹道。
“是啊,阿礼这是好了吗?看着可真精神!”另一个人附和着。
淼淼微笑着向乡亲们打招呼,慕容祈也礼貌地回应着。一时间,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
徐奶拉着淼淼的手,对乡亲们说道:“咱淼淼在外面过得好着呢,还惦记着咱村里的人。”
接着,淼淼从马车上搬下许多礼物,分发给乡亲们,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走在通往村子的小道上,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给这个温馨的画面增添了一抹金色的光辉。
到了家,徐大伯和大伯娘早已在门口迎候多时,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进门,一股浓郁的饭菜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每一道都是徐大伯和大伯娘精心准备的。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食物,一边畅谈着这一年多来的变化。
淼淼的归来,让这个家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她讲述着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然而,淼淼回来没多久,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清水县。各路听到消息的县令、商人、富户等有头有脸的人物,纷纷带着礼物前来拜访淼淼。
这几天,家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淼淼和家人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来访者,虽然他们有的人来的目的不纯。
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迎来了一段相对清闲的时光。淼淼决定带着慕容祈在徐家村四处逛逛,领略一下家乡的风土人情。
他们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欣赏着田园风光,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慕容祈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淼淼则耐心地为他讲解着,毕竟,当时慕容祈在徐家村时并没有出去看过。
就这样,他们在徐家村度过了一段悠闲而愉快的时光。
春种的季节到了,整个徐家村都忙碌了起来。人们纷纷下地劳作,播种着新一年的希望。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淼淼他们回京的日子也到了。
这天早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着丰盛的早餐。淼淼突然放下碗筷,看着大家说道:
“爷、奶、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三天后,我和阿礼就要回京了。”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的眼中都充满了不舍。
淼淼站在饭桌前,看着大家,郑重地说:“你们也跟我一起去京城吧!”
淼淼的话音刚落,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其他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一时间没有人说话,似乎都在思考淼淼的提议。
过了一会儿,徐爷缓缓放下碗筷,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思索的神情。沉默片刻后,他开口说道:
“京城虽好,但咱在这村子里生活大半辈子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回忆。真要离开,还真是舍不得啊。”
徐奶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这里是咱们的根,离开了这里,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而且,如果我们都走了,家里这么多地可咋办呢?这才刚播上种呢。”
大伯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说:“我也习惯了村里的生活,出去的话,我怕我会不习惯。”大伯娘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大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