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爷孙重聚-《重生70,赶山养活邻家绝色母女》

  灶房里,张大兵那大嗓门震得房梁灰簌簌掉。

  “怂?搁老子跟前掉猫崽儿尿?!丢死个人!”

  他蒲扇似的大手“啪”地又拍张卫国肩膀,震得他一个趔趄。

  徐若琴赶紧扶住张卫国:“爷!您轻点!他刚缓过劲儿!”

  张大兵满眼温柔的看着徐若琴,嗓门却没投降,依旧是对着张卫国指指点点。

  “缓啥劲儿?让个长虫撵得钻灶坑了?瞅你那蔫儿样!”

  “你瞅瞅你媳妇,你现在都是当爹的人了,咋就不能有点骨气?!”

  “当初你爹带你的时候,那小鬼子漫山遍野的跑,人家也没掉过眼泪!你就是从小好日子过的太多了!”

  听见这话,张卫国忍不住嘟囔了几句。

  “还我爹呢,我都没见过他,有啥用?!”

  谁知张大兵一听这话更来劲了,语气比刚才还高了几分。

  “你个小兔崽子,你还敢顶嘴!”

  “你爹他亲爹都在这呢,咋地,不好使啊?!”

  他回身,油渍麻花的军大衣下摆一甩,露出腰带上别着的锃亮54式“大黑星”。

  “瞅见没?老子带的兵!清一色56冲!铁疙瘩战车都开来了!”

  院外土道上,草绿色解放卡车排成溜,帆布篷下乌洞洞的枪管子闪着寒光。

  穿黄军装的战士们正卸装备,刺刀鞘磕碰着,叮当脆响。

  张大兵下巴颏一扬,指向屯子西头老林子方向,那里还飘着未散的硝烟。

  “你挺尸那会儿,老子带人把老鸹岭筛了三遍!”

  他大手比划着,唾沫星子横飞。

  “管它泥鳅还是地龙,碗口粗的爬痕全给老子用汽油烧糊了!窝子端了仨!崩碎的鳄鱼崽子够砌半堵墙!”

  张卫国猛地抬头,眼珠子瞪得溜圆:“真…真的假的?”声音还带着点哑。

  “老子啥时候吹过牛逼?”

  张大兵眼珠子一瞪,拽过张卫国就往院外走,“瞅瞅去!”

  屯口那片狼藉地,成了临时晒场。

  几十张铁灰色鳄鱼皮摊开晾着,大的像门板,鳞甲疙疙瘩瘩,糊着焦黑的血块泥浆。

  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硝烟、血腥和生皮子特有的腥臊。

  几个猎户正用刺刀刮着皮子上的油膘,动作麻利。

  赵刚和几个汉子围着个碾盘大的鳄鱼头啧啧称奇,那玩意儿被炸得只剩半个,獠牙断茬白森森的。

  “瞧见没?”张大兵一脚踹在那狰狞的鳄鱼头骨上,发出“咚”一声闷响。

  “就这瘪犊子玩意儿,把你吓尿炕了?”

  “咱们老张家,打张翼德那会儿就从来没怂过,你瞅你这窝囊样儿,丢人!!”

  张卫国脸上火辣辣的,臊得慌。

  他蹲下身,手指头摸了摸鳄鱼头骨上火箭筒炸开的大窟窿,边缘焦黑翻卷。

  冰凉粗糙的触感,带着死亡的真实。

  “爷…我…”他嗓子眼发堵。

  张大兵大手一挥,打断他。

  “憋整那没用的!走!家去!整两盅!边喝边唠!”

  他扭头冲一个精干的小战士吼。

  “小刘!劳烦你把老子那坛子好酒搬进来!再整点酱牛肉、花生米!”

  小战士“哎”一声,颠颠跑了。

  灶房里,炕桌摆上了。

  粗瓷碗倒满烈酒,辛辣的味儿直冲鼻子。

  酱牛肉切得厚实,油汪汪的,花生米更是焦黄酥脆,透着香味。

  张大兵盘腿坐上炕头,端起碗“滋溜”就是一大口,哈出一团白气。

  “痛快!”他抹了把嘴,黑红脸膛放光。

  徐若琴给张卫国也倒了小半碗:“多喝点,陪爷爷暖暖身子。”

  张大兵夹起一大块酱牛肉塞嘴里,嚼得腮帮子鼓囊囊,含糊道。

  “怂啥?当年你爹像你这么大,鬼子炮楼都敢摸!”

  “后来人家读了书、搞起了技术,那也照样是文武双全!”

  他筷子头虚点张卫国脑门。

  “你倒好,让个长虫崽子唬住了?忘了你五六岁那会儿,跟老子进老林子打狍子的事儿了?”

  张卫国捏着酒碗,指尖发白,闷头没吭声。

  “忘啦?”张大兵眼一瞪。

  “大雪没膝盖骨!你那小短腿陷进去拔不出来,冻得小脸刷白,鼻涕挂冰溜子!”

  他灌了口酒,声音沉下来:“老子当时咋跟你说的?‘哭顶个球用!想活命,自己往外拔!’”

  张卫国端起碗,狠狠灌了一口。

  火辣辣的酒线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呛得他眼泪差点出来。

  他记起来了。那年冬天,嘎嘎冷。

  “还有!”张大兵一拍大腿,“你头回摸枪,老子那杆三八大盖,比你都高!开一枪就震得你小肩膀子青了半个月!”

  他粗糙的手指头比划着:“老子让你打他娘五步外的铜钱!你哆嗦得像个鹌鹑,十枪九空,急得直掉金豆子!”

  张大兵模仿着当年张卫国哭唧唧的腔调:“‘爷…打不着…胳膊疼…’”

  徐若琴忍不住“噗嗤”笑出声。

  张卫国脸更红了,又灌了一口酒,辣得直咧嘴。

  “老子咋办?”张大兵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当年的狠劲,“一脚踹你屁股蛋子上!‘疼?疼就对了!枪是爷们儿的胆!没胆就甭摸!’”

  他猛地抄起炕沿边张卫国那杆五六半,“哗啦”一声推弹上膛,动作快得带风。

  枪口虚指窗外,眼神锐利如鹰。

  “胳膊肿了,老子给你揉!手冻裂了,裹着破布也得练!眼花了?拿雪搓脸!”

  张大兵把枪“哐当”放回炕沿,震得花生米蹦起来。

  “后来呢?那铜钱让你小子穿成糖葫芦了吧?”他语气放缓,带着点得意,“靠啥?就靠那股子不服输的犟筋!骨头断了连着皮,也得站直溜喽!”

  张卫国听着,心口那块堵着的冰疙瘩,被烈酒和老爷子的话烫得滋滋响。

  他仿佛又看见那个大雪天,自己咬着牙,小胳膊肿得像馒头,却一次次端起沉重的三八大盖。

  雪花落在滚烫的枪管上,“嗤”一声化成白汽。

  虎口震裂的血,冻在冰冷的枪栓上。

  他死死盯着远处那枚在风中摇晃的铜钱,缺口、准星、目标…三点一线!

  “砰!”

  铜钱应声飞起!

  爷爷粗糙的大手拍在他肩上,哈哈大笑:“好小子!是块料!”

  张卫国眼眶发热,端起酒碗,冲着张大兵:“爷!我…我敬您!”

  声音带着哽咽,却不再发飘。

  “干!”张大兵豪气干云,碰碗仰脖,“咕咚咕咚”全灌了下去,空碗“啪”地往桌上一墩!

  小斑瘸着腿蹭到炕边,巨大的虎头搁在炕沿上,幽蓝独眼看着张卫国,喉咙里发出“呜噜噜”的低鸣。

  张卫国伸手用力揉了揉它厚实的颈毛,冰凉坚硬。

  他抓起一把酱牛肉,塞进小斑嘴里。

  小斑“咔嚓咔嚓”嚼着,尾巴尖儿轻轻扫了扫地面。

  张大兵瞅着这一人一虎,咧开嘴笑了,露出被烟熏黄的牙。

  他又倒满两碗酒,推一碗到张卫国跟前。

  “来,再整一个!给你压压惊,也给我这重孙子壮壮胆!让他以后有出息,别学他爹的窝囊气儿!”

  他蒲扇似的大手,隔着棉袄轻轻按在徐若琴隆起的肚子上,动作罕见地轻柔。

  徐若琴脸一红。

  张卫国看着爷爷的手,又看看媳妇的肚子,一股热流猛地从心口冲上脑门。

  那是在冰天雪地里被点燃的热血,是被硝烟淬炼过的硬骨头,是流淌在老张家血脉里的东西!

  他深吸一口气,浓烈的酒气、酱肉香、还有小斑身上淡淡的腥臊气,混杂着涌入鼻腔。

  屯外的枪炮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但此刻,灶房里烧得正旺的灶火,烘得人骨头缝都透着暖意。

  “爷!”张卫国端起酒碗,声音不高,却像冻硬的石头砸在砧板上,掷地有声。

  “这碗!我干了!”

  他仰起脖子,“咚咚咚”!

  火辣的酒液如同滚烫的铁流,汹涌地灌入喉咙!

  烧!烧穿那层裹着心窝的冰壳!

  烧!烧旺那几乎被扑灭的胆气!

  烧!烧得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

  张大兵看着他孙子脖子上的青筋暴起,看着他喉结剧烈地滚动,看着他眼底那重新燃起的、如同淬火钢刃般的锐利光芒,满意地哈哈大笑。

  “好!这才是我张大兵的种!”

  他也端起碗,“咕咚咕咚”喝了个底朝天!

  空碗墩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酒劲如同决堤的洪水,轰然冲上张卫国的头顶。

  眼前张大兵那张沟壑纵横、却豪气冲天的笑脸开始模糊、摇晃。

  灶膛里跳跃的火苗,拉长成一条条暖黄色的光带。

  徐若琴带着嗔怪的轻唤:“卫国,慢点喝…”

  小斑低沉的“呜噜”声…

  这些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渐渐被一种温暖的、无边的黑暗温柔地包裹。

  张卫国只觉得天旋地转,沉重的眼皮再也支撑不住。

  他身子晃了晃,往前一栽。

  额头“咚”地一声,闷闷地磕在冰凉厚实的炕沿上。

  紧接着,整个人像被抽了骨头,软软地顺着炕沿滑了下去。

  “卫国!”徐若琴惊呼一声,想去扶。

  张大兵大手一摆,咧着嘴:“甭管他!让他睡!这瘪犊子…心里那根弦绷太紧了,松了劲儿,酒劲儿就上头!”

  他俯下身,像拎小鸡仔似的,把张卫国沉重的身体捞起来,轻轻放到炕里头。

  扯过那床厚实的旧棉被,严严实实地给他盖上,连脑袋都蒙住大半边,只露出半张胡子拉碴、还带着泪痕和酒气的脸。

  鼾声,几乎是立刻就从棉被下传了出来。

  沉重、悠长、带着酒气,像拉响的破风箱,却透着一股彻底放松后的酣畅。

  张大兵站在炕边,看着孙子沉睡的脸。

  那紧锁的眉头终于彻底舒展开,嘴角甚至还无意识地微微翘起,仿佛在梦里又穿上了开裆裤,正举着爷爷那杆沉重的大枪,瞄准雪地里摇晃的铜钱。

  老爷子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张卫国额角那道被碎砖划破、已经结痂的血檩子。

  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随即又被更深的欣慰和刚硬覆盖。

  “睡吧,傻小子!当爷们儿哪有那么容易,谁不是得一道道关闯啊!”

  他低声嘟囔,像在跟炕上的人说,又像在跟自己说。

  “天塌下来,有爷顶着呢。醒了…咱爷俩再接着整!”

  灶膛里,最后一块松木柈子“噼啪”一声爆开,火星跳跃。

  暖黄的光晕,填满了小小的灶房。

  炕桌上,空酒碗映着火光。

  花生米的油香,酱肉的醇厚,还有那浓烈未散的“闷倒驴”酒气,交织成一股踏实的、活生生的气息。

  窗户外头,屯口方向传来战士们换岗时简短的呼喝声,还有解放卡车引擎低沉的轰鸣。

  屯子里,再听不到狗吓破胆的呜咽,也听不到老孙头神神叨叨的哭腔。

  整个屯子,似乎都热乎了起来。

  只有清冽的寒风,刮过老榆树光秃秃的枝杈,发出呜呜的哨音。

  小斑趴在炕沿下,巨大的虎头搁在两只前爪上,幽蓝的独眼静静地看着炕上熟睡的主人。

  喉咙里发出轻微而均匀的“呼噜”声,像一首低沉的催眠曲。

  它那条受伤的后腿,在温暖的灶房里,似乎也舒展了许多。

  张大兵重新盘腿坐回炕桌边,给自己又倒了小半碗酒。

  他没喝,只是端着,浑浊的目光透过结了霜花的窗户,望向外面沉沉的、却不再令人窒息的夜色。

  他布满老茧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瓷碗冰凉的边缘。

  嘴角,慢慢勾起一个坚硬的弧度。

  屯子保住了,仇报了,孙子心里的坎儿,也迈过去了。

  接下来,就该是养精蓄锐,等着那一声响亮的啼哭,迎接老张家新的“排头兵”了。

  他端起碗,将那点残酒,无声地撒在脚下的泥地上,敬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乡亲。

  然后,重新倒满。

  老爷子独自坐在温暖的灶房里,守着沉睡的孙子和即将临盆的孙媳,守着这来之不易的片刻安宁。

  窗外,星斗满天。

  新的一天,正踏着坚实的脚步,从雪野尽头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