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秦岭古道,天险,难行-《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魏军主力沿陈仓道迤逦前行。

  一进入秦岭山脉,行军速度骤然慢了下来。

  古道蜿蜒于峭壁深谷之间,许多路段是在悬崖上凿孔架设的栈道,仅容单人匹马通过。

  脚下是万丈深渊,云雾缭绕,令人头晕目眩。

  “报——!”

  斥候飞马来报,

  “前方栈道约有里许被山洪冲毁,工兵营正在抢修!”

  张合下令全军暂停前进,警戒四周。

  文丑看着这险峻地势,咂舌道:

  “这鬼地方,纵有千军万马,也施展不开!

  那张鲁若派一旅偏师据险阻击,倒是麻烦!”

  黄忠观察着两侧山岭:

  “需多派斥候,占据制高点,防备敌军伏击或滚木礌石。”

  于禁则督促着后勤部队:

  “稳住车辆!辎重车用绳索捆扎固定,谨防跌落山谷!”

  庞德率本部凉州兵在前探路,这些习惯了山地陇塬作战的士兵,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比平原骑兵出身的将领更为适应。

  曹操坐在滑竿上,看着士兵们艰难地修复栈道,搬运器械,对程昱派来的玄耳阁向导道:

  “如此天险,强攻难下。

  看来,郭祭酒之策,分化瓦解,寻隙奇袭,确是上策。”

  大军如同一条巨蟒,缓缓蠕动在秦岭的褶皱之中,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南征的第一道考验,已然来临。

  魏军主力在秦岭古道中艰难前行了十余日。

  尽管工程营日夜不休地修路架桥,但速度依然缓慢。

  这日,前锋庞德部终于抵达陈仓道与一条分支小径——理论上可迂回汉中的米仓道——的交汇处,却见前方山势愈发险恶,栈道多处断裂,且有明显人为破坏的痕迹。

  “都督,道路被毁,恐有伏兵!”

  庞德派人回报。

  张合与曹操、黄忠等人策马赶到前沿。

  只见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仅存的狭窄小径上堆满了滚木礌石。

  “哼,雕虫小技!”

  文丑不耐,

  “给我一支精锐,披荆斩棘,也能杀过去!”

  曹操摇头:

  “文将军勇猛,然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强攻损失太大,且正中张鲁下怀,欲拖延我军。”

  正商议间,突然两侧山崖上鼓声大作,箭矢如雨点般射下,中间夹杂着巨大的石块滚落!

  “举盾!隐蔽!”

  张合厉声大喝。

  魏军训练有素,立刻结阵防御,盾牌组成龟甲阵,但仍有不少士兵被箭矢射中或被滚石砸伤,惨叫声在山谷中回荡。

  黄忠眯起老眼,挽起他的铁胎弓,瞅准山崖上一个指挥模样的敌将,一箭射去!

  那敌将应声而倒。

  “好箭法!”

  “不愧是神射黄将军,此箭术怕是只有王上能比得过了!”

  众人喝彩。

  但敌兵占据地利,虽被黄忠神射震慑,仍不断从隐蔽处放箭投石。

  “此地不宜久留!前军变后军,交替掩护,退出这段险路!”

  张合果断下令,不再纠缠。

  初战小挫,虽损失不大,却让魏军上下真切感受到了汉中天险的厉害和守军的决心。

  主力放弃米仓小道,继续沿主干道褒斜道推进。

  又经数日艰苦行军,克服了数次小规模袭扰,大军终于穿出秦岭重峦,眼前豁然开朗——富饶的汉中盆地已在望。

  然而,通往盆地的咽喉之地,一座雄关巍然耸立,卡在两山之间,城墙高厚,依山傍水,气势磅礴。

  关上旌旗招展,刀枪林立,正中大书一个“杨”字旗。

  正是汉中第一屏障——阳平关。

  “好一座雄关!”

  就连见多识广的张合,也不由得感叹,

  “难怪,当年高祖以此地为根基,方能还定三秦。”

  曹操面色凝重:

  “杨昂、杨任看来已做好准备,欲借此关,将我军耗死于此。”

  魏军在关外数里处扎下连营,绵延十余里,蔚为壮观。

  但在这座雄关面前,庞大的军势似乎也被衬得渺小了几分。

  张合下令各部安营扎寨,深沟高垒,防止关内守军偷袭。

  同时派出大量斥候,绘制关隘四周详细地形图。

  休整两日后,张合决定发动第一次试探性强攻,旨在摸清守军虚实和关防强度。

  战鼓擂响,号角长鸣。

  于禁指挥数千弩手,以强弓硬弩仰射关墙,压制守军。

  乐进率领重甲步兵,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冒着关上的箭雨滚木,发起冲锋。

  “放!”

  关墙上,杨昂挥剑大喝。

  守军将早已准备好的滚木礌石如同雨点般砸下,煮沸的金汁(粪便混合物)倾泻而下,魏军士兵惨叫着跌落,云梯被推倒,冲车被火矢点燃。

  “用那个!”

  张合对身后的技研司专员下令。

  几名士兵小心翼翼地将几个蒙着油布的陶罐状物体——震天雷——用简易的投石机抛射出去。

  轰!

  轰隆!

  几声沉闷却巨大的爆炸声在关墙上响起,火光迸射,黑烟弥漫,碎石飞溅。

  关上的守军何曾见过此等武器,顿时一阵大乱,惊呼:

  “妖法!雷公助魏!”

  杨昂、杨任也是大惊失色,强令士兵镇定:

  “不要慌!不过是些声响大的玩意儿!给我砸!”

  爆炸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和伤亡,但关墙主体并未受损。

  守军很快在军官的弹压下重新组织起防御。

  第一天的进攻,魏军在付出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后,未能撼动阳平关分毫,被迫鸣金收兵。

  首攻不利,张合召集众将商议。

  文丑主张继续强攻,不惜代价。

  于禁则认为硬攻损失太大,应长期围困。

  黄忠建议寻找制高点,用神射手精确打击关上军官。

  庞德提议绕道更远的祁山道。

  曹操沉吟道:

  “强攻难下,围困耗时日久,粮草转运艰难。

  需出奇兵。”

  正争论间,一骑快马从北方而来,送来军师祭酒郭嘉的密信。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

  “正面佯攻,吸引注意。

  可遣精兵一支,秘走子午谷(或傥骆道),直插南郑后方。

  然此道极险,九死一生,需死士为之。

  成功,则汉中可定。

  嘉已命玄耳阁寻得熟悉小径之猎人向导数名,不日即至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