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风雨欲来的襄阳-《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刘表的话看似有理,实则充满了推诿和拖延。

  鲁肃心中了然,刘表对江东的戒心丝毫未减,甚至因为内部问题——包括黄祖归来——而更加谨慎,或者说犹豫。

  “刘州牧,”

  鲁肃正色道,

  “魏王刘复不会给我等太多时间。

  玄耳阁之活动近日愈发猖獗,荆州内部流言四起,皆不利于联盟。

  若不能尽快展现孙刘携手之实效,恐人心动荡,为敌所乘啊!”

  刘表闭上眼睛,疲惫地摆摆手:

  “孤……知道了。

  子敬先生先回吧,此事,容孤再思之……”

  会谈毫无进展。

  鲁肃退出州牧府,抬头望了望阴沉的天空,心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联盟的雏形虽在,却步履维艰,脆弱的信任在现实的重压下,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江东,水军大寨。

  灭了江东四族升官报仇的周瑜,收到了鲁肃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最新报告。

  他俊朗的面容上看不出喜怒,但指尖轻轻敲击着案桌的频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刘景升……果然还是如此优柔寡断,首鼠两端。”

  周瑜的声音清冷,

  “引入黄祖,无异于饮鸩止渴。王威在江夏,更是严防死守,视我江东如虎狼。”

  边上的将领黄盖愤然道:

  “都督!刘表老儿毫无诚意!我等何必热脸贴他冷屁股?

  不如索性挥军西进,先取江夏,再图荆州!凭我等实力,未必怕了那刘复!”

  “公覆,休得胡言!”

  周瑜轻斥一声,但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显然并非完全没有过类似的想法。但他迅速压下了这股冲动。

  “荆州若亡于刘复之手,其水军舟师、粮草之地尽为魏所有,我江东则真正陷入三面受敌之绝境。

  届时,长江天险,我与敌共之!”

  周瑜冷静地分析道,

  “此刻,与刘表联盟,并非因为我等多信任他,而是别无选择!这是存亡之道,非意气之争。”

  他走到江防图前,目光扫过荆州沿岸:

  “刘表拖延,是因其内部不稳,惧我多于惧魏。

  我等若逼得太紧,反而可能将其彻底推回投降派怀中,或使其倒向魏国。

  眼下,唯有忍耐。”

  “告诉子敬,”

  周瑜对信使下令,

  “继续留在襄阳,耐心与刘表周旋。

  物资交付可按他们的规矩来,但务必亲眼见到入库。

  协防之事,可暂缓,但需不断提及,保持压力。

  同时,严密监视魏军动向及荆州内部任何变化。”

  周瑜的决断是基于冷酷的战略考量。

  为了江东的存续,他必须忍受刘表的犹豫和猜忌,尽力维持住这根脆弱的联盟纽带,哪怕它随时可能断裂。

  宛城,魏军前线大营。

  张合端坐主位,下方站着一名身着黑衣、气息阴沉的男子,正是玄耳阁在荆州地区的总头目——代号“夜枭”。

  “将军,荆州最新情报。”

  夜枭声音沙哑,

  “刘表老儿病重,却强撑病体,调江夏黄祖率军万余入襄阳,意图制衡蔡瑁、蒯越残余势力,稳固其权位。”

  张合眼中精光一闪:

  “哦?黄祖去了襄阳?刘表这是无人可用了啊。情况如何?”

  “正如将军所料。”

  夜枭嘴角勾起一丝阴笑,

  “黄祖军与文聘部摩擦不断,黄祖本人居功自傲,对刘表安排甚为不满。

  蔡瑁、蒯越虽暂时失势,但其势力仍在暗中活动,与黄祖已有接触。”

  “很好。”

  张合满意地点点头,

  “大王之意,便是要让其内部自乱阵脚。

  你玄耳阁接下来,需再加几把火。”

  “请将军示下。”

  “其一,”

  张合沉声道,

  “加大力度,煽风点火。

  重点在黄祖军中及其与襄阳旧部之间散播谣言:

  就说刘表召黄祖回襄阳,实非重用,乃是要削其兵权,以免尾大不掉;

  再说文聘等荆州本土将领排挤江夏兵,欲夺其功;

  更要散播:‘江东恨黄祖入骨,必借联盟之机除之而后快’之言!”

  “其二,伺机进行实质性破坏。

  选择一两处并非核心但影响甚大的粮仓军械库,制造意外失火或小规模混乱,将矛头引向对方,加剧其相互猜疑!”

  “其三,继续加强与蔡瑁、蒯越的联络,许诺他们,只要愿做内应,献出荆州,大王必不吝封侯之赏!

  鼓励他们……若时机成熟,可自行决断,采取非常手段!”

  “诺!”

  夜枭领命,身影悄然融入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一张针对荆州内部矛盾的恶毒罗网,正被玄耳阁精心编织,悄然撒向襄阳。

  襄阳城内的气氛,日益紧张。

  黄祖军的驻扎,并未带来预期的安定,反而像是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生的池塘,激起了更大的漩涡。

  军营冲突、流言蜚语、物资分配纠纷……几乎每日都在发生。

  文聘疲于奔命,既要安抚黄祖,又要弹压部下不满,还要确保襄阳城防万无一失。

  市井之间,各种谣言开始泛滥。

  关于魏军即将大举进攻的消息越传越凶,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引得人心惶惶。

  同时,关于州牧病重不起、公子无能、荆州即将易主的猜测也悄然流传。

  更有一股暗流在军中和民间涌动:

  那就是对江东的极度不信任,尤其是针对黄祖的。

  “江东要借刀杀人”、

  “黄太守危矣”

  之类的言论,被有心人散布得甚嚣尘上。

  鲁肃在馆驿中,能明显感觉到周围监视的目光增多,来自荆州方面的态度也愈发微妙冷淡。

  他试图求见刘表,却多次被以“主公病体未愈”为由婉拒。

  州牧府内,刘表听着文聘和韩嵩的每日汇报,病情反复,时好时坏。

  他预感到风雨将至,却深感无力回天,只能不断下令加强戒备,并祈祷黄祖至少能在关键时刻站在自己一边。

  蔡瑁府邸和蒯越私宅,则成了阴谋的温床。

  他们与玄耳阁的联络更加频繁,与黄祖军中的暗中接触也在继续。

  他们在等待,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

  襄阳城,这座荆州的中心,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不安。

  军队调动更频繁,城门盘查更严格,家家户户门窗紧闭。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

  所有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那最终爆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