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庙算定策1-《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戏志才沉吟道:

  “大王,襄阳新下,需时间消化。

  荆北各郡需派能吏安抚,降军需整编,粮草需囤积。

  此时不宜立刻大举南征。

  当以巩固北方,震慑南方为主。”

  程昱补充道:

  “志才所言极是。

  此外,可令张合将军于襄阳、樊城一线操练水军,打造舟舰,为日后南下做准备。

  同时,可遣使至江陵、江夏,对刘琦、王威等晓以利害,许以高官厚禄,若能诱其来降,则可不成而屈人之兵,事半功倍。”

  刘复点头称善:

  “便依诸卿之议。令张合暂驻襄阳,总督荆北军政,安抚地方,整军备武。

  令李勇准备,率领水军随时准备杀向江东。

  至于劝降之事……”

  他目光扫过群臣,

  “可一并进行。”

  襄阳的陷落,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天下。

  它标志着雄踞荆州近二十年的刘表集团彻底瓦解,也标志着魏王刘复的统一大业迈出了至关重要、坚实无比的一步。

  强大的魏国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南下跳板和长江部分控制权,实力空前膨胀。

  对于江东孙策集团而言,则是噩梦般的局面。

  强敌从此不再隔江遥望,而是真真切切地压到了家门口。

  原本还算稳定的长江天险,因为荆北的丢失而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孙策和周瑜面临着自立以来最严峻的战略危机。

  而对于荆州残存的力量(刘琦、王威以及荆南四郡)来说,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是抵抗?是投降?还是与江东抱团取暖?

  ……

  又一日,陈留魏王宫。

  魏王刘复高踞王座之上,玄衣纁裳,冕旒垂面,目光如电,扫过殿内济济一堂的文武重臣。

  他手中刚到的那份来自襄阳的详尽绢帛战报,已被传阅殆尽。

  “好!张儁乂果不负孤望!”

  刘复的声音洪亮,

  “襄阳已下,荆北门户洞开!

  蔡瑁、蒯越之辈颇为识时务,黄祖、袁术亦将发往‘工地’效命。

  刘景升基业,终归我等所有!”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潮水般的贺声: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天佑大魏,一统在即!”

  丞相戏志才出列,拱手道:

  “大王,襄阳之克,非仅得一城,实乃斩断江东臂膀,夺得南征之钥。长江天险,我已据其上游,大势在我!”

  长史程昱接口,声音冷峻:

  “然,刘表虽亡,其子刘琦遁走江陵,王威拥兵江夏,荆南四郡态度未明。

  孙策、周瑜狼子野心,必不会坐视我消化荆北。

  当趁其惊魂未定,速定方略。”

  军师祭酒郭嘉嘴角噙着一丝懒散的笑意,眼神却锐利无比:

  “孙伯符骁勇,周公瑾多谋,今失屏障,如困兽犹斗。

  然其水军精锐,犹仗大江之险。

  我若骤进,恐其拼死反噬。若缓图之,又恐其与荆南残部勾连,站稳脚跟。

  此战,宜以泰山压顶之势,速战速决,亦需精巧算计,乱其心志,分其势力。”

  刘复微微颔首,手指轻叩王座扶手,目光扫向武臣行列:

  “诸将之意若何?”

  武卫将军典韦声如洪钟:

  “大王令旗所指,臣便率虎士踏平江东!”

  横江将军李勇沉稳道:

  “末将麾下水师日夜操练,新舰已备,荆州降卒亦在整编,只待大王一声令下,必为大军开路!”

  曹操目光深邃,缓缓道:

  “孙策非屈居人下者,周瑜亦怀经纬之才。

  然其地狭民寡,今失荆州奥援,独木难支。

  大王可一面大军压境,一面广派细作,散布流言,使其君臣相疑,内部生变。

  荆州降将如文聘等,亦可善用之,以懈江东之防。”

  张合、黄忠、文丑等一众功勋卓着的老将虽未发言,但眼中燃烧的战意已说明一切。

  而立于李勇身后的周泰、甘宁、蒋钦、太史慈等原江东降将,神色亦是激动万分。

  刘复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霍然起身,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诸卿所言,正合孤意!”

  他声音斩钉截铁,

  “天下动乱已久,生灵涂炭。

  今北方已定,蜀地臣服,荆北入手,岂容孙策辈割据江东,负隅顽抗?

  孤意已决,即刻筹备南征,毕其功于一役,一举荡平江南,混一宇内!”

  “大王英明!”

  群臣山呼拜倒。

  “然,”

  刘复话锋一转,

  “江东水军确为劲敌,长江天堑非易与。

  此战需水陆并进,双管齐下。

  志才、仲德、奉孝,尔等即刻拟定详细方略,统筹全局。

  李勇,水军乃此战关键,予你全权,整合各部,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力!

  张合、孟德、汉升、文丑,整备各部陆军,随时听调!”

  “臣等遵命!”

  被点名的众人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一场决定天下最终归属的宏伟战役,在这陈留王宫之中,拉开了序幕。

  议事之后,刘复留下戏志才、程昱、郭嘉、曹操、李勇等核心心腹,于偏殿进行更深入的谋划。

  巨大的长江流域舆图被悬挂起来,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城池、要塞、水道、兵力驻防。

  戏志才执鞭指向地图:

  “大王,南征首要在选主攻方向。

  目前看,主要有三:其一,自襄阳、江陵顺流而下,直逼夏口、柴桑,此为中游路线,可利用新得荆北之势,但需面对周瑜水军主力。

  其二,自合肥出巢湖,经濡须口进入长江,威胁建业,此为下游路线,距离江东核心近,但濡须口素为江东重点设防之地,攻坚不易。

  其三,自广陵渡江,攻取京口(镇江),迂回吴郡,此路江面宽阔,易遭江东水军截击,风险较大。”

  程昱补充道:

  “玄耳阁最新情报,周瑜反应极快。

  襄阳失陷后,其已经派遣水军已前出至夏口至柴桑一线,严密封锁水道。

  同时,鲁肃正在江夏极力游说王威,周瑜亦分兵试图抢占江陵,欲构建江夏-江陵防线,护住荆南,与我隔江对峙。”

  郭嘉轻笑一声,带着几分玩世不恭:

  “周郎妙计,欲挽狂澜于既倒。

  然其势已颓。

  我大军可选择两路甚至三路并进,使其首尾难顾。

  嘉以为,中路(荆州)应为佯攻或辅攻,吸引周瑜主力。

  真正杀招,当在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