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军报,议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军报如雪片般飞来,全是告急求援。

  “将军,右北平郡求援!三千骑寇城!”

  “将军,上谷郡三个乡被洗劫,县兵出战,反中埋伏,损失百余人!”

  “报!渔阳郡发现大队鲜卑骑兵踪迹,疑是轲比能本部!”

  副将在一旁焦急道:

  “将军,贼势太大,各处兵力吃紧!是否向并州求援?或……或直接向开封请旨?”

  高揽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

  “并州那边,步度根也动了,赵风将军的压力不比我们小。

  向开封请旨是必然,但远水难救近火。”

  他猛地一拍桌案,决然道:

  “传令!收缩外围据点兵力,固守主要城池!

  各郡骑兵集中使用,由本将亲自节制,寻机歼敌!

  绝不能让鲜卑人以为我大宋边军可欺!”

  “同时,”

  他转向书记官,语气沉重,

  “立刻起草八百里加急奏章,将此处军情详述,呈报陛下!

  北疆之患,已非疥癣之疾,非举国之力,难竟全功!请陛下早定大计!”

  书记官奋笔疾书,很快,一封沾染着北疆风霜与将士血泪的奏报,被粘上代表最紧急军情的染血雉羽,由最好的骑士,换马不换人,朝着南方开封的方向,绝尘而去。

  从幽州蓟城到宋都开封,千里官道之上,快马疾驰,烟尘滚滚。

  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背负着帝国的安危,享受着最高的通行特权。

  沿途驿站早已接到烽火传讯,备好了最快的马匹和干粮清水。

  信使每到一站,几乎不做停留,将代表紧急军情的翎羽标识亮出,扔下几乎跑废的战马,抓起水囊灌上几口,便翻身跃上另一匹精神抖擞的骏马,再次挥鞭猛冲出去。

  “让开!让开!八百里加急!”

  嘶哑的吼声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如同狂暴的鼓点,敲击在官道沿途每一个人的心上。

  路上的商旅、百姓纷纷惊慌避让,望着那卷起一路烟尘、迅速远去的背影,脸上都浮现出忧虑与猜测。

  “又是北边来的?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拨了!”

  “怕不是鲜卑蛮夷又打进来了吧?”

  “唉,这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消息灵通些的人士则面色凝重,低声交谈:

  “听闻此番寇边规模极大,非比往常。

  高揽将军镇守北疆,竟也需八百里加急求援……”

  不安的情绪,如同初春的阴云,随着一道道加急军报的南下,迅速地从边境蔓延向帝国的腹地,最终笼罩了整个开封城。

  开封城内,市井依旧繁华。

  新朝定鼎不过三年,扫平了诸侯割据,结束了战乱,轻徭薄赋,鼓励工商,使得这座新都迅速焕发出惊人的活力。

  酒肆茶楼,人声鼎沸;

  勾栏瓦舍,喧闹非凡。

  但很快,边关紧急军报接连入城的消息,就像一滴冷水滴入了滚油之中,瞬间炸开。

  消息先是传入各部衙署。

  兵部的官员最先紧张起来,灯火通宵达旦;

  户部的官员则开始下意识地核算粮草簿册;

  就连工部,也隐约接到了清点军器库存的指令。

  很快,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市井之间。

  繁华之下,暗流涌动。

  茶楼里,说书人停下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压低了声音讲述着前朝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的旧事;

  酒肆中,酒客们交头接耳,议论着北方的战事,猜测着朝廷的动向。

  “听说鲜卑人这次来了十几万铁骑!”

  “胡说!高将军不是凡俗,用兵如神,定能破敌!”

  “陛下会不会御驾亲征?”

  “慎言!此等军国大事,岂是我等可妄议?”

  一种混合着担忧、愤怒、期待的情绪在民间酝酿。

  经历过乱世的人们,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绝不容许任何势力将其破坏。

  一种同仇敌忾的气氛,在无声无息中凝聚。

  皇宫深处,刘复站在高高的宫阙之上,凭栏远眺。

  他的手中,已经不止是幽州高揽、并州赵风的告急文书,更有玄耳阁通过特殊渠道送来的、更为详尽也更为残酷的情报。

  情报中不仅记录了鲜卑各部的兵力、动向,更附上了一些边郡惨状的描述,甚至还有简易的图画——被焚毁的村庄,倒毙在路边的百姓尸首,以及被掳掠的汉民像牲畜一样被驱赶北上的场景……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冰冷的宫砖上。

  他的脸色平静,但周身散发出的寒意,却比初春的夜风更冷。

  内侍王谨悄步上前,为他披上一件大氅,低声道:

  “陛下,夜风寒凉。诸位大人已在两仪殿等候。”

  刘复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

  “王谨,你说,朕是不是对这些草原上的豺狗,太宽容了?”

  王谨心中一凛,腰弯得更低:

  “陛下心怀四海,仁德广被。

  然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非陛下之过。”

  刘复轻轻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他目光最后扫过北方那片逐渐被暮色吞噬的天空,转身,大步走向两仪殿。

  大氅在他身后扬起,带起一阵决然的风。

  两仪殿内,灯火通明。

  接到紧急召见的几位重臣——枢密使曹操、兵部尚书李勇、户部尚书程昱等,均已匆匆赶到。

  众人面色凝重,显然都已风闻北方噩耗。

  刘复端坐御座之上,面前御案上摊开着那几份血迹未干的紧急军报。

  他没有绕圈子,直接让内侍将张合等人的奏报传给诸臣阅览。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程昱最先看完,花白的眉毛紧紧拧在一起,沉声道:

  “陛下,轲比能、步度根同时大举入寇,规模空前,绝非往常小打小闹。

  其狗胆不小,恐欲趁我大宋新立,根基未稳,大肆掠夺以充实其力,甚至试探我朝反应。

  看来我朝灭高句丽并不能震慑它们啊!杀的还不够多!”

  去年回军刚被任命的兵部尚书李勇接口道:

  “高揽将军,赵风将军皆万人敌,边军亦曾经战阵。

  然奏报所言甚是,鲜卑骑众来去如风,避实击虚,边军野战可胜,却难追歼,守备则疲于奔命。

  长此以往,北疆将永无宁日,民生凋敝,国力亦将为此空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