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步度根的犹豫观望,曹操谋划-《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步度根收到了一些关于西路军的情报,领军的是那个曾经在中原叱咤风云的曹操,还有一个叫文丑的猛将。

  这支军队推进得不快,但异常稳健,一边扫荡边缘部落,一边似乎还在修建什么据点,就像是在一点点蚕食他的地盘,这让他感到非常不舒服。

  他又想起了东部传来的一些零散消息,素利、弥加好像也被一个叫黄忠和太史慈的汉将打得够呛,难以指望。

  各种念头在步度根脑海中激烈交战。

  他既害怕汉军的兵锋,又不甘心放弃现有的草场和地位;

  既忌惮轲比能,又隐隐希望他能多消耗一些汉军的实力;

  既想保存实力,又担心曹操的西路军不断逼近……

  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让他这个习惯了在草原规则下弱肉强食的大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棘手和焦虑。

  宋军这次带来的,不仅仅是军队,更是一种全新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报——!”

  就在这时,一名探马急匆匆冲入大帐,跪地急禀:

  “大人!南路急报!

  曹操的西路军前锋,今日清晨突袭了我们在白道川的冬季营地,留守的数百族人……尽数被杀!

  牛羊被抢掠一空!”

  “什么?”

  步度根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

  帐内顿时炸开了锅!

  “欺人太甚!”

  “曹操这是要对我们动手了!”

  “大人!不能再犹豫了!”

  步度根胸口剧烈起伏,怒火中烧。

  白道川营地被袭,虽然损失不大,但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曹操显然没有把他“观望”的态度放在眼里,已经开始直接动手了!

  然而,暴怒之后,他却又强行冷静下来。

  这只是前锋的骚扰,还是西路军全面进攻的开始?

  曹操的主力到底在哪里?

  轲比能那边情况到底如何了?

  信息的不对称,让他依然难以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他缓缓坐下,挥了挥手,让激动的头人们安静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暂时性的、也是无奈的决定:

  “传令……南部牧场的部落,向阴山以北收缩百里,避开宋军兵锋。

  多派探马,给我死死盯住曹操的主力动向,也要密切关注轲比能那边和宋国皇帝主力的战况!”

  “再派一队使者,去轲比能那里……不是谈联合,是去打探虚实,看看他到底损失如何,到底准备怎么打。”

  “至于是否西迁……再议!”

  这个命令,依旧是犹豫和观望的延续,只是增加了一些被动的防御。

  他没有选择立刻联合,也没有选择立刻西迁,更没有下定决心与西路军决战。

  步度根的犹豫和收缩,立刻被老辣的曹操所察觉。

  西路军中军大帐,曹操看着沙盘上代表步度根部势力范围的标志向后收缩,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

  “步度根怯了。”

  他对身旁的文丑和谋士说道,

  “他想观望,想保存实力,等着陛下与轲比能拼个两败俱伤。”

  文丑哼了一声:

  “懦夫!大人,不如让我直接率精骑,捅穿他的王庭!”

  曹操摇摇头:

  “不急。步度根实力犹存,逼得太急,反而可能让他狗急跳墙,或是彻底倒向轲比能。

  陛下给我们的旨意是压制、分化,而非即刻决战。”

  他指着沙盘:

  “他既然后退,那我们便前进。

  文将军,你继续率前锋清理那些不愿后撤或后撤不及的小部落,务必扫清干净。

  同时,工兵营在各处要道、水源地,修建简易堡寨,驻兵防守,将这些地方,一步步变成我们的前进基地和眼线。”

  “我们要像草原上的白毛风一样,不急不缓,却无孔不入,慢慢侵蚀他的地盘,压缩他的生存空间,让他感到窒息,让他部众离心离德。”

  曹操又对谋士道:

  “派人去接触那些被步度根胁迫后撤、或是与他有嫌隙的小部落头人。

  许以优厚条件,只要他们愿意归顺大宋,提供情报,甚至反戈一击,战后他们的草场、人口都会得到保全,甚至还能得到赏赐。”

  “诺!”

  文丑和谋士领命而去。

  于是,西路的战局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态势:

  没有大规模的主力决战,但小规模的冲突和征服无处不在。

  文丑的铁骑如同梳篦般,清理着步度根势力范围的边缘;

  一座座宋军的小型堡垒如同钉子般,楔入草原;

  曹操的使者带着承诺和威胁,活跃在各个中小部落之间。

  步度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的部落人心惶惶,不断有边缘部落或被吞并、或悄悄投降宋军的消息传来。

  他收缩兵力的命令,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剧了这种瓦解。

  他坐困愁城,既无法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又难以忍受地盘和部众的不断流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

  时间一天天过去。

  步度根派往轲比能处的使者带回了消息:

  轲比能确实吃了亏,损失了一支精锐,但主力尚存,正在紧急集结各部,准备与汉军皇帝决战。

  轲比能还通过使者,再次向步度根发出了强烈联合的请求,甚至许诺了战胜后共分漠南草场。

  与此同时,探马也回报,宋国皇帝刘复的主力中军,已经渡过濡水,正在稳步向北推进,其兵锋直指轲比能王庭可能所在的区域。

  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这似乎正是慕容头人所预言的“两虎相争”的局面。

  步度根的心再次活络起来。

  他倾向于再等等,等轲比能和宋国皇帝拼得你死我活。

  他甚至暗中下令,让各部做好“趁火打劫”的准备,无论是趁机攻击实力大损的轲比能,还是劫掠可能败退的宋军。

  然而,他却严重误判了两点:

  第一,他低估了刘复决心和宋军的战斗力。

  刘复此番北伐,志在必得,准备充分,绝非以往那种浅尝辄止的扫荡。

  第二,他低估了曹操的蚕食策略的破坏性。

  就在他等待“两虎相争”结果的时候,曹操的西路军已经如同缓慢合拢的铁钳,不仅极大地削弱了他的实力和战略空间,更在他内部埋下了无数分裂的种子。

  他的犹豫,使得西部鲜卑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也无法对中路主战场形成任何有效的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