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西域热-《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议论声中,几个背着行囊的年轻人正围着一家商队的招募点,询问西行的事宜。

  招募点的掌柜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商人,一边给众人分发西行指南,一边叮嘱道:

  “去西域可不是闹着玩的,路途遥远,风沙大,还可能遇到马贼。

  你们要是想清楚了,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还要遵守商队的规矩,不能擅自行动。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掌柜的,我们都想清楚了!”

  一个年轻小伙儿激动地说,

  “我们听说去西域能赚钱,还能开眼界,就算再苦,我们也不怕!”

  老商人笑着点头:

  “好!有这份决心就好。

  你们先登记一下信息,等商队凑够人数,咱们就出发。

  到了西域,跟着老商队学,好好干,肯定能有收获。”

  西市的热闹景象,不仅吸引了普通百姓和商人,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

  几日后,一队身着官服的人来到西市,在一处显眼的位置张贴了告示,上面写着:

  “为规范西域贸易,朝廷特设‘西域贸易监’,负责管理西行商队登记、税收征收、纠纷调解等事宜。

  凡西行商队,需提前到贸易监登记备案,缴纳相应税收,遵守贸易法规,违者将依法处置。”

  告示刚一贴出,便有不少商人围了上来,仔细阅读着上面的内容。

  有人疑惑地问:

  “这位官爷,设立贸易监是好事,可这税收怎么算啊?会不会太高了?”

  负责张贴告示的官员耐心解释:

  “各位放心,朝廷制定的税收标准是经过仔细核算的,不会让大家吃亏。

  而且,贸易监还会为西行商队提供保护,联系西域都护府,确保商队的安全。

  以后大家去西域经商,有了朝廷的支持,会更放心、更顺利。”

  商人闻言,纷纷点头称赞。

  有人当场便表示,要去贸易监登记备案,准备下次西行。

  西市的风,似乎都带着西域的气息,吹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也吹起了一股汹涌的“西域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西方,渴望在那里寻找新的机遇。

  “西域热”不仅让汴京城的商人蠢蠢欲动,更悄然改变着都城的文化风气。

  往日里以中原雅乐为主的勾栏瓦舍,如今多了不少西域元素,胡舞、胡乐成了最受欢迎的节目,常常一票难求。

  位于汴京城中心的“同乐楼”,是城中最有名的勾栏之一。

  这日傍晚,楼外早已排起了长队,众人都想一睹西域胡姬的舞姿。

  楼内,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台下的观众翘首以盼,等待着演出开始。

  随着一阵欢快的鼓点响起,舞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六个身着艳丽西域服饰的胡姬款款走出。

  她们头戴金饰,身披薄纱,腰间系着铃铛,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纤细的腰肢扭动间,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与鼓点、琵琶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异域风情。

  台下的观众瞬间被吸引,目光紧紧锁定在舞台上,时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好!跳得真好!这西域舞蹈,就是和咱们中原的不一样,真热闹!”

  “你看那胡姬的腰,真软!还有这音乐,听着就让人想跟着动!”

  “听说这些胡姬是颜良商队从西域带回来的,难怪这么地道!

  下次我也要去西域看看,亲身感受一下那边的风情!”

  演出结束后,台下的观众意犹未尽,纷纷讨论着刚才的舞蹈。

  不少文人墨客更是诗兴大发,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赞美胡舞、胡乐的诗句。

  其中一位年轻文人,写下描绘胡姬舞蹈的诗句,很快便在文人圈中流传开来。

  除了胡舞、胡乐,西域的葡萄酒也成了汴京城中的新宠。

  以往,中原人多喝米酒、黄酒,葡萄酒只在少数贵族家中偶尔出现。

  如今,随着西域商队的频繁往来,大量的西域葡萄酒被运到开封,不仅价格逐渐亲民,还出现了专门售卖葡萄酒的“酒坊”。

  位于城东的“西域酒坊”,便是其中之一。

  酒坊内,摆放着一排排精致的陶罐,里面装满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

  掌柜是个西域人,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

  “各位客官,这是大宛的‘葡萄琼浆’,口感醇厚,甜而不腻;

  这是于阗的‘雪山佳酿’,清爽可口,适合夏天喝。

  大家可以先尝后买,不好喝不要钱!”

  不少顾客好奇地走上前,拿起掌柜递来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

  葡萄酒的醇香在口中散开,带着一丝甜味,与以往喝的米酒截然不同。

  有人忍不住赞叹:

  “这葡萄酒真好喝!比咱们中原的酒更有味道!”

  “是啊,我以前只在王爷府里喝过一次,没想到现在在这酒坊里就能买到,还这么便宜!”

  随着葡萄酒的流行,不少酒楼也开始推出以葡萄酒为原料的新菜品,比如“葡萄酒炖牛肉”“葡萄蜜汁鸡”等,深受顾客喜爱。

  甚至连皇宫里,也开始流行喝葡萄酒,皇帝刘复还曾在宴会上称赞西域葡萄酒“甘美醇厚,乃佳酿也”。

  胡风渐染,不仅改变了汴京城的娱乐和饮食,也影响了人们的穿着和审美。

  以往,中原男子多穿长袍,女子多穿襦裙,如今,不少年轻人开始模仿西域人的穿着,男子穿窄袖短袍,方便活动;

  女子则穿高腰长裙,搭配西域风格的首饰,显得更加灵动。

  街上时不时能看到身着西域服饰的人走过,成为汴京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汴京城的变化,被不少有心人看在眼里。

  有人感叹:

  “如今的汴京城,真是越来越热闹了,到处都是西域的东西,就像把西域搬到了中原一样!”

  也有人说:

  “这都是托了朝廷的福,开通了丝绸之路,让咱们能和西域通商,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

  “西域热”还在持续升温,汴京城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而这一切,都只是大宋与西域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