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西行漫记-《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

  赵云看着远处巡逻的宋军,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这般军纪严明、装备精良的军队,方能镇住西域。

  有他们在,商路才能真正安稳。”

  商队继续东行,进入疏勒县境内。

  沿途的景象让他们愈发惊讶——原本的西域城邦,如今都换上了大宋的县衙牌匾;

  路边的田地里,中原的农具正在翻耕土地;

  甚至连孩子们都在学堂里诵读,朗朗书声回荡在村庄上空。

  “真没想到,短短一年,西域竟有如此巨变。”

  伏寿看着这一切,轻声感叹,

  “以前总听人说西域是‘化外之地’,如今看来,已是大宋的疆土了。”

  刘协点头:

  “是啊。

  设县置官,推行教化,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陛下能做到这一步,确实不易。”

  大宋十五年冬,刘协、赵云的商队终于抵达敦煌。

  这座丝路咽喉之城,如今已成为大宋西域都护府的重要据点——城墙被重新加固,高达数丈,墙面用水泥抹平,坚不可摧;

  城门处,宋军士兵身着铠甲,手持长枪,仔细查验每一支过往的商队;

  城内的街道拓宽了数倍,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

  中原的绸缎庄、瓷器店与西域的珠宝铺、香料行相邻而居,一派繁荣景象。

  “这敦煌,比去年我们来时,热闹了一倍不止。”

  刘协勒住骆驼,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惊叹。

  商队刚进入城门,便有一名商人认出了赵云,高声喊道:

  “那不是赵掌柜吗?‘白袍神将’赵云!”

  话音刚落,周围的人群瞬间围了上来。

  “真的是赵掌柜!你看他那杆长枪,跟说书先生说的一模一样!”

  “赵掌柜,你在安息杀叛军的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刘掌柜也来了!

  听说刘掌柜跟着赵掌柜一起在安息历险,太厉害了!”

  人群越聚越多,将商队围得水泄不通。赵云虽不善言辞,却也不得不停下脚步,抱拳向众人致意。

  刘协则微笑着与大家寒暄,偶尔回答几句关于安息风土人情的问题,气氛热烈。

  “让一让!都护府的人来了!”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高喊,众人纷纷让开一条路。

  只见几名身着官服的人快步走来,为首的是敦煌县丞王彦,他对着刘协拱手行礼:

  “在下敦煌县丞王彦,奉吕都护之命,在此等候刘掌柜与赵掌柜。

  都护听闻二位归来,特意吩咐在下备好宴席,为二位接风洗尘。”

  刘协连忙回礼:

  “县丞客气了。我等只是途经敦煌,怎敢劳烦都护与县丞?”

  “刘掌柜说笑了。”

  王彦笑道,

  “赵掌柜在安息力保商旅、斩杀叛将,为我大宋扬威,都护多次在府中称赞。

  今日二位到来,乃是敦煌之幸,宴席早已备好,还请二位移步。”

  盛情难却,刘协与赵云只好应允。

  随着王彦来到都护府下设的驿馆,院内早已摆好了宴席,西域都护府的几名将领也已等候在此。

  席间,众人频频向赵云敬酒,询问安息之战的细节。

  “赵掌柜,听说那叛军首领索罗亚蒂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您真的一枪就把他杀了?”

  一名将领好奇地问道。

  赵云放下酒杯,淡然道:

  “不过是趁其不备,侥幸得手罢了。

  真正厉害的,是苏锡安城的百姓与商旅,若不是他们同心协力,仅凭我一人,也守不住城池。”

  众人闻言,更是敬佩——赵云不仅勇武,还如此谦逊。

  王彦笑着说道:

  “将军过谦了。如今敦煌的茶馆里,说书先生都在讲《白袍神将安息平叛记》,场场爆满。

  连孩子们都在唱‘赵掌柜,持长枪,杀叛军,保同乡’呢!”

  刘协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

  他没想到,赵云的事迹竟已在西域传得如此之广。

  这或许就是“英雄”的魅力——

  无关身份,无关地域,只要有过人的勇武与品德,便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在敦煌停留的几日里,刘协与赵云成了最受关注的人物。

  每日都有商人、百姓前来拜访,有的送来西域特产,还有的希望能跟随他们一起东归,去开封看看。

  刘协一一婉拒,却也耐心地回答大家的问题,将自己的西行见闻分享给众人。

  伏寿则在敦煌的市集里找到了不少有趣的玩意儿——西域的地毯、安息的香料,

  还有大宋工匠新烧制的“敦煌瓷”,她挑选了几件,打算带回开封,送给街坊邻里。

  离开敦煌的前一日,刘协独自来到城外的鸣沙山。

  夕阳西下,金色的沙粒被染成橘红色,月牙泉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沙丘与晚霞。

  他坐在泉边的岩石上,望着远方的天空,思绪万千。

  “伯和,在想什么?”

  伏寿提着裙摆,缓缓走来,手中拿着一件刚买的羊毛披风,披在刘协肩上,

  “夜里风大,小心着凉。”

  刘协握住伏寿的手,轻声道:

  “在想这一年的旅程。

  从开封到西域,再到贵霜、安息,走了万里路,见了太多人和事。

  以前困在宫墙里,总觉得天下就那么大,如今才知道,天地之广,远超想象。”

  伏寿靠在他肩上,柔声道:

  “是啊。

  以前总担心你会放不下过去,如今看到你能这般平静,我就放心了。”

  “放不下也得放下。”

  刘协笑了笑,

  “陛下能让我自由游历,已是天大的恩典。

  再说,这一路的见闻,比那冰冷的皇位,有趣多了。”

  他想起在安息苏锡安城的坚守,想起迦毕试的宁静,想起敦煌的繁华,这些经历,都是以往从未有过的。

  赵云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泉边,站在不远处,望着沙丘,神色平静。

  刘协看向他,喊道:

  “子龙,过来坐。”

  赵云走到两人身边,坐下道:

  “伯和兄,明日便要东归,不知回到开封后,有何打算?”

  刘协沉吟片刻,说道:

  “我想把这一路的见闻整理成册,写成一本书。

  记录下西域的风土人情、贵霜的权力更迭、安息的异域文化,

  或许还能为日后西行的人,提供些参考。

  书名……就叫《西行漫记》如何?”

  赵云点头:

  “伯和兄此志,功在千秋。

  若有需要,我也可帮忙回忆细节,比如安息的城池布局、贵霜的贸易路线。”

  刘协笑道:

  “有你们帮忙,再好不过。

  对了,回到开封后,咱们的‘汉宫包子铺’还是继续开着吧。

  不为赚钱,只为有个地方,能和街坊邻里聊聊天,听听开封的新鲜事。”

  伏寿笑着点头:

  “都听你的。我还想着,把安息的香料加到包子馅里,说不定能受欢迎呢。”

  赵云也露出一丝笑意:

  “若是包子铺忙不过来,我也可帮忙照看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