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源星启航与暗处的獠牙-《代码武装:我的AI融合人生》

  铂悦府顶层公寓的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看似平静,却潜藏着令人窒息的低压。

  夏冰的效率提升到了极致。她几乎是以一种军事化的标准重新规划了公寓的安全体系。更高规格的防弹玻璃测量完毕,等待安装;信号屏蔽升级为全天候全频段干扰,只在需要时短暂开放特定加密通道;通风管道被加装了带有生物识别传感器的合金格栅;甚至连楼顶和楼下邻居的户型图都被她搞来,分析了所有可能的渗透路线。

  她联系的那些“朋友”也陆续有了回音。但反馈并不乐观。要么是已经金盆洗手,不愿再卷入是非;要么是身处境外,远水解不了近渴;要么就是开价高到离谱,而且背景存疑。可靠的人手,依旧稀缺。

  林风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源星科技”的启动上。在“源芯”的辅助下,他筛选出的核心团队成员已经到位。办公地点暂时租用了市中心写字楼的一整层,装修和安保改造由夏冰全程监督,进度飞快。

  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并非外界猜测的什么石破天惊的AI产品,而是一个看似低调,实则技术壁垒极高的企业级数据安全与优化解决方案。这是林风和“源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一来,这能快速为公司带来稳定且丰厚的现金流,支撑起庞大的安保和技术研发开销。二来,数据安全领域水深,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核心数据流,这对于“源芯”学习进化、构建更庞大的知识库和情报网络至关重要。三来,展示强大的技术肌肉,既能吸引人才,也能对暗处的窥视者形成一定的威慑——看,我不是软柿子。

  公司开业前一天晚上,林风在安全屋内,通过加密线路,召开了第一次全员视频会议。

  屏幕上是六张面孔,四男两女,都是他精心挑选的技术大牛。有的来自硅谷大厂,有的曾是学术狂人,还有的是在开源社区名声赫赫却怀才不遇的极客。他们被林风在面试中展现出的恐怖技术视野和那些看似天方夜谭却逻辑严密的技术蓝图所折服,毅然加入。

  “各位,明天源星科技正式启航。”林风的声音透过变声器处理,显得沉稳而富有磁性(这是夏冰的要求,尽量减少真实声纹暴露),“我们第一个项目的核心代码库和架构说明,已经下发。有任何问题,现在可以提出。”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乱糟糟的年轻男人率先开口,他叫周锐,以对算法极限优化偏执而闻名:“BOSS,你提供的这个动态加密协议底层数学原理太漂亮了!但我模拟时发现,在超大规模并发下,密钥分发节点的压力会指数级增长,可能会成为瓶颈…”

  “问题很好。”林风赞许道,甚至没有切换屏幕去看代码,“瓶颈不在算法本身,而在你对底层网络协议栈的理解。尝试绕过标准TCP/IP的拥塞控制机制,用我附带的那个小工具直接操作网卡驱动,采用基于优先级的自适应流控策略,瓶颈自解。”

  周锐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双手立刻在键盘上疯狂敲击起来,嘴里喃喃自语:“还能这样…卧槽!这思路太野了!”

  另一位气质干练的女性,前某巨头云安全负责人陈薇,接着提问:“林总,方案里的主动威胁诱捕模块,其行为模式是否过于激进?可能会触及法律灰色地带。”

  “法律问题我会处理。你的任务是确保它技术上不可追溯,且能有效混淆、拖延甚至反制任何未经授权的访问尝试。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让客户的数据‘消失’在敌人的视野里,而不是硬碰硬。”林风回答得斩钉截铁,“必要时,可以让它表现得像一个人工智障,误导对方。”

  视频会议里传来几声压抑的轻笑,气氛活跃了一些。陈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这种游走于刀锋之上的技术挑战,正是她渴望的。

  林风逐一解答着问题,每一个回答都直指核心,甚至往往能指出提问者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更深层次问题。他仿佛一个站在技术金字塔顶端的俯瞰者,对脚下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

  会议持续了一个小时。结束时,所有团队成员眼中都只剩下彻底的信服和燃烧的斗志。他们隐约感觉到,自己正在参与的,或许是一场即将改变某个行业格局的技术革命。

  会议结束,林风摘下耳机,揉了揉眉心。这种高强度的脑力输出,即使有“源芯”支撑,也让他感到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局面的快感。

  夏冰端着一杯水走过来,递给他。“表现不错。至少技术上,能镇住场子。”她难得地给出了一句算是肯定的话,虽然语气还是那么平淡。

  “只是开始。”林风接过水喝了一口,“明天才是关键。现场安保没问题吧?”

  “场地已经彻底清查三遍。所有工作人员背景复核完毕。入口处加装了隐藏式武器和爆炸物检测门。我会带三个临时雇来的可靠外围人员在场内巡视。你演讲时,我会在你侧后方三米处。”夏冰汇报着安排,条理清晰,“但是,如果对方动用超常规手段,比如远程狙击或者…”

  “那就交给我的运气和你的反应了。”林风笑了笑,眼中却并无多少笑意。

  ……

  第二天,源星科技开业发布会暨技术交流会,在一派低调而专业的氛围中举行。没有邀请太多媒体,来的大多是潜在客户代表和行业观察者。

  林风作为创始人兼CTO,上台进行技术演讲。他穿着合体的西装,经过“源芯”微调过的肢体语言和演讲技巧,让他显得自信从容,又带着技术人特有的专注魅力。

  他没有吹嘘未来,而是直接切入技术细节,展示了一套令人眼花缭乱却又逻辑清晰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着实际演示——甚至现场模拟了一次针对某大型银行数据中心的“攻击”,并用自己的技术轻松化解,引发了台下阵阵惊叹和热烈的掌声。

  苏婉清也来了,坐在台下角落。她看着台上那个光芒四射、侃侃而谈的林风,眼神有些恍惚。这和她印象中那个在图书馆里“翻书”的天才学生,以及那个在实验室里冷静推导公式的技术宅,似乎又有不同。更自信,更耀眼,也更…遥远了。她注意到林风身边那个形影不离、眼神锐利的黑衣女人(夏冰),心中那份微妙的失落感又加深了几分。

  夏冰全程保持着高度警戒。她的目光如同雷达般扫过台下每一个人,分析着他们的微表情、肢体动作。她注意到有几个人的表现异于寻常的客户:他们对技术细节似乎并不太关心,目光更多地在林风身上、会场布局、以及安保人员的位置上徘徊。

  她默默记下了那几张脸,通过微型麦克风将特征描述传递给外围的队员进行重点监控。

  发布会顺利进行,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林风的演讲大获成功,当场就收到了好几份重量级的合作意向书。

  结束后,林风被一群客户和记者围住。夏冰立刻上前,不动声色地隔开人群,护着林风向外走去。

  “林总!请问您对当前AI伦理问题怎么看?”

  “林先生,源星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有传言贵公司获得了境外巨额投资,是否属实?”

  记者的问题蜂拥而至。林风保持着微笑,谨慎地选择着措辞回答。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记者证、身材瘦小的男人突然挤到前面,声音尖锐地问道:“林风先生!据知情人士透露,您大学期间成绩平平,挂科无数,请问您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突破性技术的?是否涉及技术剽窃或其他不当手段?”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且充满恶意,瞬间让现场气氛一滞。

  夏冰的眼神瞬间冰寒,上前一步就要拦住那名“记者”。

  林风却轻轻抬手阻止了她。他看向那名提问者,目光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怜悯般的微笑。

  “这位…记者先生,”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我的过去,任何有心人都可以查到。是的,我曾经沉迷技术幻想,忽略了学业。但这与技术的突破并无必然联系。灵感来源于积累后的爆发,也来源于对常识的质疑和跨越式的思考。”

  他顿了顿,语气转而变得犀利:“至于技术来源,源星科技的所有代码和专利,都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审查。反倒是您,‘东方新闻周刊’的记者证,似乎与您本人在新闻总署数据库里的备案照片…略有出入啊?”

  那名“记者”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林风(或者说“源芯”)只是随口一说,结合了现场摄像头捕捉到的证件细节和数据库比对,就直接戳穿了他的伪装!

  那人猛地后退一步,转身就想溜走,却被夏冰早已暗示好的两名安保人员无声地“请”了出去。

  现场一片哗然,随即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林风这临场不乱、瞬间反杀的表现,反而更增添了他的个人魅力和公司的可信度!

  只有夏冰知道,刚才那一瞬间,她的后背惊出了一层细汗。对方已经开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试探和抹黑了!

  风波平息,林风终于在夏冰的护卫下,坐进了车里。

  “查那个人。”林风脸色沉了下来。

  “已经在查了。”夏冰冷声道,“老鼠的獠牙露出来了,虽然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颗。”

  车子平稳地驶离会场。

  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在街对面一栋大厦的高层咖啡馆里,一个穿着灰色风衣、看起来普通无比的男人,正慢条斯理地搅动着杯中的咖啡。

  他的面前,放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正是刚刚发布会现场林风的特写照片,以及一系列快速滚动的数据分析:

  【面部微表情分析:自信度94%,紧张度3%,伪装迹象低于阈值…】

  【声纹比对:与数据库残缺样本匹配度67%…需进一步采集。】

  【行为模式建模:技术主导型领袖,逻辑缜密,反应迅速,有一定攻击性…】

  【威胁等级评估:中高。技术价值:极高。建议:持续观察,寻找‘容器’弱点,伺机吸纳或…清除。】

  男人喝了一口咖啡,拿起手机,发送了一条加密信息:

  【‘容器’初步评估完成。种子已播下。等待下一步指示。】

  信息发送成功,他起身,买单,如同一个最普通的上班族,汇入楼下熙熙攘攘的人流,瞬间消失不见。

  暗处的獠牙,并未收回,只是隐藏得更深了。